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都市言情 > 奸臣夫人重生后 > 第186章 模糊不清

第186章 模糊不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或者更加详细地说, 文皇后不只是刚刚好与荀老太太在同一天卧病, 甚至是连病因都相同——受惊过度。    应该就是在同一个时刻,当柴广义亲自带着四名护卫, 当着荀老太太的面, 将所有牵涉到这次谋算俞菱心和孩子的下人一个个打断腿, 再以谋害主家的罪名送往京兆尹衙门的同时,那位曾经被当做“御赐金牌”、在文安侯府里富贵自在了大半年的李嬷嬷,也被御前侍卫奉旨绞死在了文皇后的面前, 死在昭阳殿中。    文皇后虽然也算是深居宫中十几年, 但因着自觉在美貌争宠之事上实在是比不过丽妃, 所以大多数时候都力求一个温惠贤良的端庄姿态, 哪怕蛰伏低调,总要不留把柄, 因而实际正面争锋的时候极少,纵然在明示暗示之下也有人命在手, 可到底不是当着面, 近在三步之外看着李嬷嬷被活活绞死之时的惨状。    更何况宣帝居然下旨令人在昭阳殿里处死李嬷嬷, 这其中的敲打警告之意何等严重?哪怕仅凭这一点, 文皇后就要惊吓卧病了。    而文皇后这次卧病虽然是与荀家的事情几乎同时发生, 但传到外头总还是又稍微过了几日,等到群臣百官和宗亲公卿们确实听说消息,得知了皇后忽然生病的这个日子与荀老太太竟然是同一天的时候, 已经是六月二十四了。    自然, 人人都想到了这与荀家之事的关联, 只不过更多的也会将此事联系到同时在廷议之中争执越发激烈的立储之事——到底立嫡还是立贤?    大盛自开国以来,多有帝后和谐恩爱的佳话,因而帝位传承也以嫡长为主。但事实上大盛立国之时,承天皇后曾经亲自向太.祖元帝上本,力谏后世帝位传承,务必立贤为要,才能保大盛江山社稷安稳无忧,千秋万代。    所以在宣帝朝如今的格局之中,议立青宫的争议便非常多,且每一派都可引经据典,立嫡之说当然是自古有之,但立贤之法亦有史料明证,亦有本朝先例,主张立嫡和立贤的厮杀是一宗,而认为应当立贤的臣子之中当然也对秦王和吴王到底谁更贤德也有争议。    先前秦王主动请旨前往西北,三个月里的消息并不多,京城中的吴王却是行动频频,不只是多方照料卧病的四皇子赵王,甚至还数次探视侍奉因为忧心赵王也日益消瘦的宣帝与文皇后,再加上数次礼佛祈福之中借着齐珂的联络结识了不少学子,礼贤下士与孝悌仁爱的名声便一同宣扬开来。    而现在秦王回京,显然对西北的军备与边防彻查有了很大收获,这让支持立贤的臣子们内部争议更大的同时,也对支持四皇子赵王的立嫡一派更增压力。    而在这个时候文皇后忽然病倒,还是与荀家内务之事相关,亦有流言传开,说是宣帝也令人斥责了长春宫和吴王妃,敕令后宫妃嫔、皇子女眷等应当恪守妇道,相夫教子、打理家务为要,不准干预臣下的家宅之事。    只不过这个说法很有些含糊,并不似其余的口谕或明旨一样,着实可查,而是只有一点传闻,就如同文皇后的卧病一样。虽然关于李嬷嬷被处死、以及宫中有人前往吴王府之后当晚也请了太医,但是明面上的旨意里却是没有留下任何的记录,反而叫这件看似不算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暧昧不明,对朝廷上的立储争端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微妙而含糊。    那么很自然的,越是含糊不清的消息或者事情,越让人想要谈论甚至探听,想要弄一个明白。而在这一点上,往往也不只是限于后宅的女性,甚至也会包括了前去探视女儿的实心肠老爹,俞伯晟。    月子中的俞菱心容色格外润泽,不施脂粉亦是红光满面,面对老爹在絮絮叨叨的关怀之中忽然冒出来这样的问题先是一怔,随即竟有几分“欣慰”,感觉上跟看到荀滢开窍了,或者俞正杉、荀淙长大了差不多。    不过她想了想,还是没将“父亲您终于看清楚局势了”这样的话说出口,而是简单笑笑:“天家的尊荣自然是要紧的,皇上仁厚,有些家事上的话关起门来说给自家夫人和儿媳的,咱们做臣子的不打听也罢。”    “这怎么能说是家事?”俞伯晟这时却又实在起来,“外间都说皇后在你们府上插钉子,撺掇着你们家老太太要谋害你和安哥儿,哪里能算是关上门的话!”    “外间‘全’是在说皇后?”俞菱心一笑,“果然丽妃娘娘这些年独得圣心是有道理的,明明是吴王妃送来的人,出了事便都引到昭阳殿了。我还以为外头怎么也得有两种说法呢。”    俞伯晟瞧着女儿的神色,好像十分淡然甚至还有几分调侃,似乎是完全没有将此事挂怀,明明还是非常年轻的面孔上,神情里却满是老练,心里忽然抽了抽:“菱儿,你与爹爹说实话,你嫁过来之后是不是日子过的很艰难,天天都算计着提防着,过的很辛苦?”    “咳咳,岳父喝茶。”听到这话荀澈差点手一滑,他原本是亲自去烹了一壶上好的名贵南海茶过来讨好泰山,谁知道刚回到门口就听见俞伯晟这样一句,又是心疼又是感叹甚至还藏着“早知道还是不应该把宝贝闺女嫁给这个臭小子”的三分后悔。    不过刚刚成为父亲的荀澈除了尴尬之外,倒是也能多理解岳父几分。俞菱心现在生的是儿子也就罢了,将来若是再得个姑娘,他也会盼着自己的闺女天天开心得没心没肺,什么都不要算计不要忧虑才好。    “慎之,咳咳,怎么你还亲自端来了。”俞伯晟看见如今已经升任从三品中书舍人,官位比自己还高一级的女婿谦恭进门,亲手奉茶,老脸上倒是也有那么一点不好意思,赶紧和颜悦色地找补了一下,“那个什么,你们都是不容易,确实不容易。”    俞菱心看着荀澈仍旧恭敬的脸色好像平平静静,就跟没听见俞伯晟刚才那句一样,登时便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爹您就别担心了,我们好着呢。”    荀澈坐到俞菱心身边之后也再次欠身:“岳丈不必担心,如今我们家已经将闲杂的人事都料理了,慧君和安哥儿都会平平安安的,先前假作不稳闭门养着,也是图个稳当。至于宫里的事情,也不全是跟外头流言一样。如今四殿下的身体时好时坏,皇后娘娘担忧挂怀,也是有的。您这边若是有人问起,只说咱们家里俱都安康踏实,一心忠敬,没有什么旁的,也就是了。”    俞伯晟不由再次微微蹙眉:“这……这岂不是与没说一样。”    俞菱心又是忍不住一笑,同时伸手去轻轻摸了摸身边儿子的小脸蛋,甚至都没好意思再去看荀澈的神情,只是盼着自己的小家伙将来可别像外公那么实在才好。    如今局势的暧昧与模糊,正是荀澈要的。若是非要公开明审,就跟当时为了荀滟的死而跟承恩公府一日一事,一人一证的追究到底,后头必然引发的是昭阳殿、长春宫以及吴王府之间的彼此推诿,相互栽赃,其实皇后与丽妃对此应该都是有预备的,到时候局面究竟如何,还是很难说。    想想当初丽妃遇刺的事情,甚至做到了不惜伤损面容的狠辣,再到文皇后触柱求死的决绝,明审之中会生出什么变故和反咬,其实很难说。以宣帝的性格,一旦陷入胶着纠缠,反而更容易让事情大事化小,说不定最后会落到个李嬷嬷本人有私怨之类,替死顶缸。    与其那样,倒不如主动要求宣帝不要深究,理由当然也是现成的,朝廷上正在争议这个立储之事,虽说皇子的教导是另有名师,并不是靠母亲来教导学问品德,但母亲到底是会影响儿子的。    而宣帝先前纵然对四皇子没有太过上心,但前些日子突发的急病还是多少激发了宣帝几分父爱,可以说对立嫡之说也不是完全没有考虑。    所以荀澈在进宫面圣之事时,直接表示了不敢质疑天恩,但是自己也实在惶恐,这嬷嬷本来是宫中的恩典,吴王妃的心意,家中不敢辞,但是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实在也不敢领。    而“刚好”在场的秦王也表示了赞成,认为不宜清查,为了皇后与丽妃的脸面,这件事情闹开的话,怕是让两宫生嫌隙。尤其如今在议立青宫,他还是支持四皇子,身为嫡子,名正言顺,此时此刻,不能给皇后身上增加污点等等。    对于宣帝来说,原本就因为西北的军备以及边防危机而头痛不已,也实在希望京中的前朝后宫更稳定几分,才能好好料理西北和郴州的问题,于是才有了那样不过明路的旨意和处置。    而就是这样看似“不加深究”的处置,才是让皇后、丽妃和吴王府,都完全没有辩解的余地,只是在宣帝心中更添一层阴霾。    但是这一套的筹划,要怎么跟一心磊落、满腹实在的俞伯晟说明白,就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天家之事,原本也不该私下多说。皇上虽然贵为天子,到底也是人夫、人父,想来是爱惜二殿下,也顾念四殿下,其中心肠,岳父您是慈父,大约也能明白罢。”荀澈那边只是微笑,清俊面孔上一派彬彬有礼,温和无害,大约也是完全没有跟自家泰山多说明白的打算了,而是直接转了个话题,“最近家中可还都安好?杉弟读书如何?”    俞伯晟似乎有点明白,但似乎更加模糊,不过最终还是顺着自家女婿的话头又叹了一口气:“家中还好,杉哥儿书也用功,就是最近跟齐案首走的有些近,唉。”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