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红楼之贾琏 > 第101章101

第101章10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凤姐闻言笑容滞住,似乎怕贾琏误会,旋即放松了面颊,凤姐知道,贾琏如今一言一行都有着深意,一时不知道如何反应,当然心里不舒服是有一点,但是,若说要怪贾琏,似乎也没有:“哦,那个,嗯,那个,这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只怕亲戚们知道了,会说三道四。”    贾琏却摇摇头:“我告了薛家,亲戚们倒未必知道,圣上或许看在三叔的份上留中,但是,这事儿我必须告诉你,因为我们是夫妻,我不想隐瞒你,欺骗你,你知道我的意思?”    凤姐闻言点头,眼圈有点红,这不就是他期望的夫妻同心,患难与共嘛。    贾琏伸手一抬凤姐下巴,黑瞳瞳的桃花眼盯着凤姐,似笑非笑:“怎么?娘子不高兴了?”    凤姐顿时一笑:“呿!”    贾琏心头一动,低头就香一口,凤姐抿嘴微笑,满脸娇羞:“奴家伺候二爷沐浴。”    贾琏闻言,顿时春心荡漾,夫妻们携手去了浴房。    平儿守着屏风外面,未几便见地上汪了一地。    平儿悄悄退了出去,这般时候,大约不需要她递浴布了。    天交五更,贾琏起身穿戴,先去水井坊修炼一个时辰,寅时末刻,贾琏出府进宫,因为卯正时分,皇上上朝,贾琏必须贴身护卫。    巳时下值,贾琏依旧去了张家与表弟一起磨炼文章,同时参详张家舅舅留下的文字。    日日如此,一晃就到了四月二十一,这日正是殿试之日。    果然,皇帝用海疆北疆的事实询问所有举子。    贾琏等依然是卯正进入保和殿,黄昏时分,考官宣布时间到,举子们同时离开保和殿。    举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照搬兵书的,云里雾里说些将帅之道,这种照搬书本的试卷,乾元帝一力主张落入同进士一流。    其中也有十位佼佼者的试卷放到了皇帝的案头,皇帝可以在这十人之中点取状元探花榜眼三鼎甲。    贾琏与张忠孝便在佼佼者之列。    乾元帝挑出了贾琏张忠孝的试卷对比,想在他们之中点取状元榜眼。    张忠孝只是谈论如何对付北疆游牧民族过界骚扰的事情。    他提出招抚,让他们成为朝廷的附庸,然后派人教化他们,教导耕种之术,对于顽固不化者,可出兵将之歼灭。    对于老毛子,张忠孝一个字打!    过来一对打死一双,没有什么价钱好讲。    贾琏的格局较之张忠孝要大得多。    贾琏认为打仗不光要靠将帅,除了将帅善于用兵之外,战争的胜利,还需要整个朝堂乃是皇上的支持。只有朝廷上下同心协力,一致对外,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然后,贾琏具体的谈及兵部与户部的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皇上在任用户部兵部主官之时,必须挑选有才能有魄力有公心的官员担任。    只有德才兼备的官员出任户部,才能够最大限度调集天下财富,满足前方钱粮军需。    同样也只有德才兼备官员出任兵部,才能挑选出真正忠臣良将,合理调配天下兵马。    户部粮草充裕,兵部合理调配兵将,只有这样,前线的将帅才能谋略有方,指挥若定。    兵士们才能轻装上阵,心无旁骛,一心杀敌。    这样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贾琏强调,战争的胜利,将帅与朝堂的作用五五分成,只要朝廷有源源不绝的粮草支援,前线将帅们才能从容用兵,进退有度。    贾琏最后言道,他以为战争失利,并不是将帅一方之责。    朝廷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战胜了,满朝共进。    战败了,却要将帅独自承担战败的后果。    这不公平,这样会寒了忠臣志士之心。    抄家灭族这些字眼太敏感,贾琏没敢写上去。    这个时候,身为考官之一的忠顺王便跳了出来,挑剔说,贾琏这样为败将鸣冤,居心不良。    如今北疆海疆不太平,正该将帅用命。    贾琏却未开战先言败,虽然是纸上谈兵,这样的居心叵测之人,朝廷不能录用。    同为主考官的熙郡王却认为贾琏言知有理,可圈可点。    最后争论不下,英亲王提议,给贾琏一个当庭申辩的机会,说得通就录取,说不通,就罢黜。    一时,贾琏奉旨金殿辩论。    贾琏听清楚忠顺王之论调,微微一笑,开始自己的辩白。    贾琏知道对于忠顺王来说,等闲之人拿不住他,故而,贾琏列举了开国皇帝的例子。    当初,本朝开国的高祖皇帝因为异族入侵,朝廷暗弱无能,赔款割地,一味退让,最后连京都也丢了,偏安一隅,苟且偷生。    高祖时任太原节度使,不得已与其他七位节度使合议起兵,共同驱逐鞑子。    高祖在太原起兵,一路势如破竹,追逐鞑子至燕山,结果,说好的粮草没有踪影,原本的后援部队畏战叛逃,导致整个义军被被困。    当时将帅伤亡惨重,粮草断绝,高祖带着剩余的兵将杀马充饥,渴饮马尿,无数次打退敌人的围困,最终冲出了敌军包围,回到太原整修,厉兵秣马。    最后,高祖经过十年的积蓄,终于粮草充盈,这时,高祖独擎大旗,登高一呼,举国响应,经过十年鏖战,这才定鼎中原。    贾琏言道:“倘若以成败论英雄,一次战败就将人打入死地,焉有今日太平盛世,万里江山?”    乾元帝听着听着嘴角翘起了,熙郡王则挑起眉毛。    忠顺王则越听脸色越沉,他没想到这个贾琏这么难对付,他举谁做例子不好,非要拉扯当朝太,祖。    忠顺王敢说自己祖父的不是吗?    他显然不敢。    熙郡王笑问:“贾琏之言,忠顺王以为然否?”    忠顺王面色憋成猪肝色,却是拱手回道:“高祖真乃千锤百炼之英雄!”    只是对于状元点谁,皇上与几位考官又起争执。    忠顺王虽然认输,却极力推荐一位姓顾的举子,言称他的文章四平八稳,不卑不亢,正适合作为文坛领袖。    东平王不偏不倚,忠义郡王当然替忠顺王摇旗呐喊助威。剩下熙郡王一个人力挺贾琏,很是苍白。    虽然状元由皇帝定夺,只是如今并非太平盛世,皇帝虽然厌恶忠顺王,也不能公开支持贾琏,开罪宗亲。    贾琏这一下子不仅状元做不成,榜眼探花也没份。    忠顺王总是能找出更合适之人顶替贾琏。    最后,皇帝将贾琏点为传胪,二甲头名。    忠顺王又要说话,熙郡王道:“皇上三次提议,忠顺王再三反对,难道你还要再四不成?不如我们这些考官都辞职不干了,这场殿试的名次由忠顺王爷一个人定夺就是。”    忠顺王忙着请罪:“微臣不过是忠于王事,这才畅所欲言,岂有自专之意,请皇上明察。”    乾元帝于是朱笔一勾,最后定论:“那就这样,后面一百九十六名,你们帮着排排顺序,都赐进士出身,余下二百名都赐同进士。”    众人都道:“谨遵圣命!”    忠顺王再次出列奏道:“按律,贾琏既然进士及第,再不能在宫中当差,皇上应该罢黜他御前侍卫的职衔,重新安排他的差事。”    乾元帝颔首:“王兄言之有理,熙郡王,你即刻安排贾琏停止轮值,这些日子先回家待着。等他们参加庶吉士考试之后,再行安排。”    忠顺王得意一笑,明日自由明日的论调,反正他会一直搅和下去。    翌日,荣国府大开中门,迎来了红彤彤的喜报:金陵府贾琏贾大人高中传胪,第四名,进士及第。    阖府大喜。    这一回,贾赦终于如愿,唱起大戏,摆起了流水席。    贾琏与凤姐又出银子在天齐庙施粥一个月。    贾母贾赦也各自出银施粥一个月。    京都之中凡是中了进士的人家,都在天齐庙施粥。    据说,这一段日子,天齐庙的乞丐都长得白白胖胖。    很多小子因为形象改变而找到了糊口的差事,他们感念贾府的恩德,相约一起来到贾府门前磕头谢恩呢。    贾琏则从这一日开始接到侍卫处通知,暂停御前侍卫差事,等候分配新的差事。新差事什么时候分配,通知上没说。    贾琏许多同事本来准备好好巴结一下贾琏,结果贾琏忽然一下子被罢黜差事,闲置了。    众人疑惑不已。    贾琏却是自得其乐。    自从重生,贾琏就绷紧一根弦,整个人都处于紧张之中。    如今被剥夺侍卫的差事,正好借机休息休息,陪陪老婆儿子。处理一下前段时间遗留的家务。    首当其冲就是薛家与东府贾珍的问题。    这日,贾府正在欢欢喜喜宴客,贾珍忽然发起酒疯来,言语之间竟然暗指贾琏为了升官发财,六亲不认。    贾琏一听这话不好,果断将贾珍打晕,冲着亲眷们笑道:“珍大哥喝醉了,让各位见笑了。”    随后,贾琏招呼贾蓉:“蓉儿,来,那你父亲搀扶下去歇息。”趁着交出贾珍之极,贾琏又悄声吩咐贾蓉:“把你父亲送去东院湖心亭,我随后就到。”    贾琏忍着怒气又敬了一圈酒,这才借口退下了。    贾琏回道水井坊招来兴儿问道:“这些日子薛家人可有什么动静?”    兴儿道:“薛家三个女人倒是安分,薛太太每日伺候二太太,遇见老太太想打牌,就去荣庆堂凑搭子打牌。薛家大姑娘则是每日跟着林姑娘上闺学,没什么问题,唯有一点,就是这位宝姑娘似乎没有男女大防的观念,常常跟宝二爷牵着手同进同出,不过她很谨慎,知道背着老太太与林姑娘以及咱们家三位姑娘,一般都是在二太太院子里才会跟宝二爷亲热,出了门就是一板一眼,叫人看不明白。小的很纳闷,这薛家大姑娘不是年底要进宫采选么,怎么就跟宝二爷亲热上了?她将来有可能是皇帝的女人呢?”    贾琏皱眉:“这事儿老太太知道吗?”    兴儿摇头:“应该不知道,不然也不会对她们母女那般亲热了。”    贾琏想了想,言道:“继续监督薛家人,还有,尽快设法把把薛家大姑娘的行径告知老太太。你下去,让芸二爷来见我。”    不过一刻,贾芸就到了。见了贾琏躬身作揖:“恭喜二叔,心愿得偿。”    贾琏伸手拦了贾芸:“无需多礼,你可知道这些日子东府珍大爷都跟什么人来往?特别是宫中的太监,或是侍卫之类?”    贾芸想了想道:“有,大明宫掌管内相戴权,见过珍大爷,两人约在五凤楼,二爷知道,五凤楼的包间,不是一般人等能够涉足,故而,他们说了什么,侄儿不得而知。”    戴权正是大内总管,上皇跟前的红人,总揽皇宫内侍,这人的手眼通天,即便是六部堂官也要买他的面子,否则,不定那一日,你就着了他得道了。    这人卖官鬻爵,四品以下的官员他是信手拈来。    平日行走六部,有时候皇子的面子也不及他的手谕好使。    贾琏顿时扶额,自己真是忙糊涂了,倒是忘记了此人。    这人上一辈子就跟贾珍穿着一条裤子,两人好的很。    贾琏颔首:“做得好,继续监视。”    贾芸又道:“二叔,前儿监视忠顺王的孩子传来消息,说是皇后宫中的一个太监,姓夏,他跟忠顺王府的长史在什刹海见了面。”    贾芸还没说完,贾琏就喷了茶水:“你说谁去什刹海?”    贾芸面色讪讪:“宫中一个姓夏的公公,侄儿也不信,最后,我又花了一笔银子,买通了什刹海李家的门子,这才确认那人身份,他说那人自称夏老爷,却是身上一股奇怪的味儿,又似尿臭,却透出一股脂粉香,他还奇怪,说大男人擦脂抹粉干什么?”    这个姓夏的太监毕竟就是夏守忠。    夏守忠曾经是元春宫里的掌事太监,当初贾府跟元春之间的联系,就是通过夏太监传递,却不知他这么早就跟忠顺王取得联系。    这个狗东西,真是把贾府当猴耍啊。    怪不得上一世宝玉不过跟蒋玉函喝了一次花酒,交换了汗巾就被忠顺王府知道了。却原来是走的这个渠道。    这般说来,整个荣国府就在忠顺王眼皮子地下生活。    贾琏不由咬牙。    忠顺王一贯瞧不起乾元帝,作为他的心腹,夏太监自然瞧不起乾元帝,怪不得这个狗贼敢称呼自己舅老爷了。    贾琏一直以为他是拿捏住了自己短处,却原来还有忠顺王这个隐藏的后台在撑腰。    贾琏一时间额上的冷汗涔涔,上一辈子自己能活到发配边疆,真是命大了。    再一想,这个夏守忠正是许皇后宫里的太监,后来元春受到皇后青眼调任皇后的女官,这才得到了乾元帝的宠信,得已封妃。    这不就是说,皇后跟忠顺王有联系?    皇后无子,他跟忠顺王府串联做什么?    贾琏忙着吩咐贾芸:“从明天开始,承恩公府的消息也要注意收集,特别是宫里的太监。”    贾芸答应一声:“侄儿这就吩咐下去。”    贾琏挥挥手:“你下去,有消息及时通知我。”    贾芸去后,贾琏就在黑暗中呆呆的思索,把所有的事情在脑海中串联。    元春一时间出不了宫。    距离上辈子元春封妃还有三年。    元春上辈子是巴结上了徐皇后才封妃。    徐皇后为何要把元春拱上妃位?    再设想,徐皇后跟忠顺王府暗中联手?    可是这关元春什么事儿?    还有,后来乾元帝之所以允许宫妃省亲,就是因为太后与皇后极力纳谏所致。    太后不可能对皇帝耍阴谋。    徐皇后为什么要极力撺掇元春省亲呢?    难道只是为了掏空贾府?    徐皇后不是一直靠着元春敛财吗?    掏空贾府对她有什么好处?    难道是忠顺王的意思?    这一辈子也罢了,贾琏得罪了忠顺王。    可是上一辈子,贾琏跟忠顺王根本就没有交集!    贾府根本碍不着忠顺王府什么事儿?    忠顺王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对付贾府?    贾琏贾琏思来想去,头都想得大了,也没想明白。    倘若真是如此,乾元帝真是悲哀。    须知,忠顺王上一辈子可是想要谋反篡政来着,结果,乾元帝的枕边人却跟他的仇人眉来眼去。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