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红楼之贾琏 > 第224章224

第224章22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贾琏这里星夜赶路,七天的路程走了五日,便到了京都。    嘉康帝不等贾琏下拜,便伸手拦住了:“爱卿快快请起,这一项平复哗变,来回奔波,朕本不该再麻烦你,只可惜,朕想来想去,找不到合适人,只好麻烦爱卿了。“贾琏听来听去听了半天,没听明白嘉康帝到底把自己找回来干什么。    嘉康帝却领着贾琏去了翰林院,指着这些新科进士庶吉士对贾琏言道:“这是新出炉的庶吉士,将来这些人大都会去掌管州县府衙,或者一省军政刑名。朕以为,一个受百姓喜欢的好官儿,不可能从寻章摘句中出来,那是名儒文豪,我大月朝百废待举,朕需要能够干实事牧民一方的官员。不需要书呆子。这次的张桐、水礼就是教训。论读书,他们都是两榜进士。可是,朕要他们下去收收税,他们竟然纸上谈兵,完全不管实情,差点激起民变,这种书呆子类型的官员再多有什么用?“贾琏心里一跳:“陛下,您这是何意?”    嘉康帝一笑,拍拍手。    翰林掌院抬头看见了嘉康帝,忙着领头跪拜。    嘉康帝抬手:“众爱卿平身!”    之后,嘉康帝将贾琏让道大家面前,介绍道:“前些日,朕曾经说过,要给你们找个能干师傅,如今,这个师傅来了,你们还不才过来拜见师傅?”    十三位尚未散馆的庶吉士闻声上前,朝着贾琏躬身参拜。    贾琏心里大约明白嘉康帝的意思,却是看向嘉康帝:“陛下的意思,让这些庶吉士去海疆官场任职历练?”    嘉康帝顿时笑了:“爱卿真乃朕之知己!朕正是此意!”    贾琏看了眼尴尬的翰林院掌院:“历朝历代,庶吉士都是在翰林院修炼三年,然后散馆放官,陛下您是不是太着急了?”    嘉康帝摆手:“不是,朕以为学习各种律法条陈,无需三年,朕决定改变从前的模式,今后庶吉士在翰林院学习一年,然后考核评定等级。余下两年则去州县一级学士政务,学习如何做好牧民一方的父母官。这些人余下两年就跟在爱卿手下历练,先让他们去海疆州县做一年辅官,再做一年主官,三年散馆的成绩,就是综合两年的政绩。参考翰林考核成绩,按照成绩高低,决定他们今后的去向。”    贾琏言道:“陛下之意,他们去海疆不是正式官员,只是历练?”    嘉康帝哈哈一笑:“话是没错,不过,爱卿若觉得他们能够担当一方父母官,朕乐见其成!”    贾琏又道:“陛下预备派遣几位庶吉士去海疆历练?”    贾琏的意思,这些庶吉士肯定分派到十三省去,一边熟悉各地的风俗,一边学习政务。待时机成熟,取代自己这些老家伙,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嘉康帝摆手:“不,朕准备把她们全部派去海疆历练,三年之后,再把他们派去十三省,朕预备明年开恩科,再取一批有志之士,再交给爱卿操练他们,就跟你当初在西山操练御林军一样,让他们以一敌十、敌百,朕要全国十三省,人人都能丰衣足食!”    贾琏一愣,这是让自己做什么?替他培育官员?    可是,这不是翰林院的差事?    历来各省督府都是用翰林院操练出来的官员,至于能不能做好地方官,但凭他们自己摸爬滚打,摔得鼻青脸肿几回,也就会了。    如今什么意思,提前率打?    回到乾清宫,贾琏问出自己疑惑:“陛下的意思,是想让微臣教导他们如何做官?”    嘉康帝摆手:“错!爱卿错了,朕不是让他们学会官场的套路,学这个,六部去混就成了,朕希望他们跟着你去海疆,学会如何做一个让百姓丰衣足食的地方官。”    贾琏颔首,表示明白,却道:“朝廷十三省的情况各自不同,不是所有省份都可以复制闽浙的成功之道,要因地制宜。”    嘉康帝颔首:“朕懂你的意思,但是,首先要让他们去海疆感悟一下,一个好地方官,应当是个什么样子。朕对官员的考核跟父皇皇祖父不一样,朕不看他们文章如何花团锦族,朕就看实际,身为一个知县,不能让一县之人吃饱穿暖,你就不是一个好官。同样知府与总督也是一样,朕就一个考核标准,百姓丰衣足食,国库充盈,你就是个好官!”    贾琏颔首:“微臣明白!”    嘉康帝摆手:‘不,你不明白,朕希望这些官员在你手下历练一番,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多出几个一如爱卿这般的封疆大吏,那便是朝廷之幸,百姓之福,朕也就安心了!”    贾琏忙着躬身大礼:“陛下缪赞!”    嘉康帝伸手搀扶贾琏:“爱卿再别谦词,朕不仅会明发谕旨,将爱卿的功绩传达到大月朝的每一寸土地。还准备让工部修建贤良祠,让张首辅带领翰林院编纂一部贤良传,专门记载我大月朝忠臣良将的平生功绩。朕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贾爱卿!”    说实话,贾琏有些被嘉康帝的说辞吓到了,他忙着跪下了:“陛下错爱,微臣所做不过职责所在,略尽绵力,实不敢当陛下如此赞誉!”    嘉康帝再次搀扶贾琏:“爱卿不必如此,这一切都是爱卿应得的荣誉!”    虽然贾琏自认为已经修炼的无欲无刚,却是被这青史留名之举感动了。    说实话,贾琏许多年没被谁感动过了。    嘉康帝算是头一个!    即便是先皇当年提拔之恩,或者是贾琏自己得中进士,他都没今日激动。    贾琏甚至没想到,自己这样的老妖怪一样的存在,还被感动的眼窝发热。    贾琏没说出口,却在心里一下了决心:君不负我,我不负君!    嘉康帝相比乾元帝,见之大方的太多了。    贾琏不禁成了整个王朝学习的典范,还有实惠。    贾琏查抄的一千万赃款,嘉康帝奖励了贾琏黄金一万两。亦即白银十万两。    贾琏这一趟进京,可谓满载而归。    贾琏回到金陵去报喜,贾赦老泪纵横,撅着屁股趴在祖宗牌位面前磕头:“老祖宗也,你们有灵啊,老祖宗也,您们瞑目,我贾府不仅出了阁臣,还入了凌烟阁了……”    贾政也在磕头,也在流泪,却是是不是哀怨的瞪眼贾琏,再瞅一眼宝玉,却是不敢发作。如今,他不仅不敢骂贾琏,宝玉也不敢像从前那样责骂逆子孽障!    这也是被贾赦给他梗住了。    贾政前些日子心理不顺,因为薛王氏不愿意给贾母守孝,搬回薛家的宅子去了,大有跟贾政分崩离析之意。    贾政因此骂宝玉出气,却被贾赦好一通嘲讽:“是啊,宝玉真是不肖子啊,他若是肖法你,如今还是监生,怎能可能成为天子门生呢!”    贾政终于记得,宝玉的中探花乃天子钦点,乃天子门生,他责骂宝玉孽障,岂不是说嘉康帝有眼无珠?他从此不敢再骂宝玉。    却说贾琏名利双收,极大刺激了六部官员。    当嘉康帝再次点将,选派去直隶推广新税官员时,百官争着自荐。    这是后话。    且说贾琏回到金陵,屏退了下人,身后蹦出个小厮,一下子扑到凤姐怀里。    凤姐唬了一跳:“这是谁啊?”    小厮咯咯一笑:“舅母大人好,安宁给舅母大人请安!”    凤姐看看贾琏,贾琏摊手苦着脸。    凤姐回头看着安宁:“公主怎么来金陵了?身边的人呢?”    安宁大咧咧挥手:“被我甩掉了,这会子应该还在皇宫里懵圈呢!”    凤姐再次唬了一跳:“你是偷跑出来啊?”    安宁嘻嘻笑着点头:“是啊,我不偷跑,肯定一辈子也出不来了!”    凤姐扶额:“你把人带回来,皇后娘娘该是多着急啊?”    贾琏摆手:“这倒是不必操心,我早就跟皇后联系上了。“凤姐瞠目:“皇后知道?放任不管?”    贾琏颔首。    凤姐发愁:“公主在咱们家怎么称呼啊?”    肯定不能叫公主,那是给仇人立靶子。    贾琏言道:“就说是表姑娘,至于哪一门呢,就说是王家的老亲,不然如何会投奔你呢?”    凤姐遂跟安宁商议:“安宁啊,以后人家问你,就委屈你,说叫王安宁,是王家的表姑娘,可好?”    安宁拍手:“好啊,就说是我爹娘待我不好,我只好投奔舅母来了。”    凤姐忙道:“不可,怎么能诬陷陛下与皇后娘娘呢,就说你父亲去四川做官,蜀道难,你不方便跟着,故而来投奔我这个姑母来了,记住,是姑母,不是舅母!”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