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一路繁花 > 第 41 章节

第 41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改,我瞧你没改我也不改,最后这事不了了之了。皇帝也不能为了这点小事诘难大臣,这事说白了就是皇帝想偷懒,皇帝能因为大臣不给他偷懒就骂人家吗?多让人寒心。    所以说皇帝也不容易,每天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儿子们勾心斗角自相残杀,又要平衡前朝后宫,难怪帝王皆短命,每天操心这么多事,能长寿嘛!    郡主旧话重提:“外公,让这些大臣精简些笔墨呗,您看奏折也太累了些,要我说,规定奏折的字数在五百字以内,什么大事五百字不能说完?多于五百字呈上来也不看,让中书省给您先筛选一遍,多于五百字的都发回去,他们知道厉害自然就能改。这奏折也得分门别类放好,按地方分京师的和州县的,按事务分民生的和官场的,按轻重缓急分加急的微急的普通的,一股脑的堆上来外公一本本看,像那些请安折子知道是谁送的就行,哪里要深究内容。还要让每人在自己的折子首页写明奏折摘要,这样中书省分门别类也快些,再让匠人做个放奏折的架子,分许多框格,每个框格都贴好标签,您批奏折就从架子上拿。嗯,我暂时只想到这些,外公觉得呢?”    皇帝也觉此法甚好,能省去不少事,只是依着那些朝臣的尿性,皇帝此法一出他们又要请立太子了。皇帝年事已高,谁知什么时候就不中用了,历来皇位更替就少不了一场腥风血雨,立下太子总安心一些。    不仅那些朝臣急,郡主也急呢,下任金大腿还没出现,那可是她大半辈子的依靠,几位王爷都想拉拢她们母女,明里暗里套她的话,郡主一味装傻,谁的茬都不接,再这样下去她惹怒了未来皇帝怎么办!皇帝的心思她也猜不透,她虽更看好云王,面上却是对几个舅舅一视同仁,也不敢参与到夺嫡之争里去,万一押错了宝可怎么好。    皇帝在避暑山庄住了近两月,中秋前夕才回了皇宫,郡主在宫里过的节,又去林家吃了饭,顺便给林二爷夫妇请个罪,之前在山庄里拐着人家儿子彻夜不归,公主备了些歉礼让郡主带去。    二爷夫妇都是开明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自家儿子什么德行他们还不知道,就是郡主起的头,他们定也是双手赞成,郡主小孩儿家贪玩,他们做哥哥的不知道劝导跟着一起胡闹,回家少不了又是一顿鞭子。公主送了礼来他们更是受之有愧,又给了更贵重的谢让郡主带回去,只说感谢公主照看琛哥儿兄弟两个月。    中秋时林家和寿王府都举家出去看灯会,郡主心里也痒痒,不过也知道自己是有前科的,提都不敢提只能在心里想想。    过了中秋转眼又是新年,皇帝年下又病了场,几位王爷公主后妃都抢着侍疾,皇帝不耐烦他们勾心斗角,只让宁国公主母女和萧艺留下。病好之后皇帝终于松了口,让几位藩王歇下封地事宜,留在京里尽孝。    最后的角逐已经来临,鹿死谁手马上就要见分晓,诸王交接好封地事宜,把封地的妾室庶子都接进京来,联络各自的妻族母族朝中重臣,各位王妃也是日日开宴应酬,竭尽全力给夫婿增添筹码。    赵王和蜀王倒是挺老实,赵王胸无大志无心储位,如妃和其母家倒是上蹿下跳给赵王拉人脉。静妃人如其名安静娴雅,只每日来给皇帝请安,蜀王也常在皇帝跟前逗趣,还把一双儿女也领来承欢膝下,盛宠程度直逼郡主,有些眼皮子浅的便幸灾乐祸说公主母女要失宠了,心思重的便坐不住了。    角逐    新年一过皇帝又开始上朝,也给几位王爷在朝中安排了差事:景王进了吏部,管官员升迁的,有人脉;吴王进了户部,管钱的,有油水;赵王进了礼部,管祭祀庆典的,有闲暇;云王进了兵部,管兵马调度和军饷军粮的,有实权;蜀王进了工部,管工程建筑的,有......有大把时间向皇帝表孝心。    除了赵王和蜀王是闲职,其他几个都是肥缺,在朝堂上也是拉帮结派针锋相对,以自己出风头和对方出丑为荣,今天你弹劾我手底下人,明天我就要打压你名下产业。以前是背地里勾心斗角,现在是明面上真刀实枪的干,郡主在宫里都感受到紧张氛围。    不仅朝堂倾轧,后宫这池水也浑了起来,静妃把蜀王的一双子女接进宫来在皇帝膝下承欢,其他有子的妃嫔也接了孩子进来,每日早上去皇后宫里请安时也是硝烟四起。那些孩子更不是省油的灯,个个觉得自己爹是未来皇帝,常挑衅郡主,郡主也知如今是特殊时期,有什么气都先忍着,好在郡主白日里要去上学,倒省了不少纠纷。    皇帝对这些乱象坐视不理,郡主却不忍娘在宫里受气,便向皇帝请辞,说是要回公主府住段日子,左右皇帝现在儿孙绕膝,也不差公主母女。    皇帝定定看了眼郡主,长叹一口气道:“想走便走,走了清净。”郡主听皇帝语气沧桑,细看他脸上又增了几道皱纹,只恨不得打自己一耳光。    皇帝年近花甲,又连日病痛,妻妾争风,儿子夺位,孙子争宠,个个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除了公主母女,只怕大家都恨不得皇帝早些死。自己平日里受皇帝庇佑,如今有了麻烦就想避回家中,留皇帝一人在宫中看着妻妾子女争权夺利,难怪帝王都说自己是孤家寡人,妻妾成群子孙满堂没一个待自己真心的,内心的荒芜怎为外人道。    郡主走过去抱着皇帝,轻轻说道:“外公,您立太子!再让他们争下去,迟早要出人命的,还不如趁着您还精神,定下继承人,给其他儿子准备好后路。有了太子,您也能轻松些,好好养着多活几年,也多保子孙几年富贵。”这理谁都知道,敢直接说出来的也就是郡主了,要换了其他人说这话皇帝还以为他有谋逆之心呢,郡主却是待皇帝一片赤诚,她是最希望皇帝长寿之人。    皇帝沉吟不语,良久才道:“朕有主张。”郡主琢磨着皇帝还在考核之中,也没有多说,刚才那番话已是逾越,再是祖孙情深也先是君臣有别。    郡主终是没走,因为那些讨厌的人寒了皇帝心可不好。皇帝也知道公主母女这段日子受了委屈,把宫里那些孩子都送回了家,包括蜀王家的一双子女,又敲打了皇后一番,后宫才算是平静些。    萧艺原是随着公主母女住玲珑阁的,本来云王一家进了京他便搬到了云王府住,毕竟萧艺也大了,住在后宫可不好看。后来诸王都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宫争宠,云王便又把萧艺送了回去,如今皇帝把这些孩子打发了,萧艺自然也不能留下。    郡主挑了休沐的日子出宫寻萧艺玩,公主本想同去,顾忌着如今特殊时期也不敢同云王府走的太近,只交待郡主早些回来,又让白霜姐妹跟紧了她。    云王听说郡主来访,百忙之中抽了时间带他们上街去逛,郡主着实潇洒了一把。自她那年被人贩子拐了,公主便把她看的极严,平日里上学有大队府卫守着,公主还不放心,让她放学早回别在路上耽搁,晚回家一刻公主便要仔细询问,偶尔带她出门也是牵着她不撒手,郡主这些年基本就是在皇宫公主府和太傅府三处之间穿梭,着实憋坏了她。    上午郡主去朱雀街逛了衣裳首饰铺子,女人嘛,无论老小都拒绝不了华服珠宝的诱惑,而且郡主琢磨着开铺子的事儿,当然得熟悉行情嘛!云王又带了郡主去京城最大的清风书斋买书和文房四宝,郡主当然不缺这些,但宫里藏书阁名著古籍不少,话本游记却不多,郡主买了时兴的话本和小人书,还挑了个青玉雕祥云纹的笔筒送给云王,郡主买许多东西都是云王付的钱,送个礼物表达一番感激之情。    中午他们在鸿运酒楼吃的饭,这家的招牌菜银丝鳕鱼和八宝酱鸭郡主极喜欢,吃了个肚皮圆溜。下午去古玩市场逛了逛,淘到了一把据说是上古名兵的古剑,郡主不是很懂这行,见那剑挺锋利,外形也豪气,便买下来送给了萧艺。接下来几人又买了许多小吃去茶楼听说书,云王本来说带他们去听戏,郡主不耐烦他们咿咿呀呀,还是说书绘声绘色。    云王本还说要带郡主去逛夜市,郡主倒是心痒,想到宫里的老娘,又偃息了旗鼓,由云王送她回宫。    路上郡主和萧艺说笑,郡主提起萧艺在宫里的趣事:“我和阿艺都喜欢吃我家小厨房做的葱花鸡蛋煎饼,只是平常的民间吃食,味道却极好,每次我和阿艺都争着吃,有时菜一端上来我们就迫不及待的下筷,我娘就会把菜拿开,说我们不规矩,长辈还没下筷呢,我们就先动了,最后我和阿艺一人给我娘先夹了一筷子,又给对方夹了一筷子,我娘见我们这样友爱,才肯让我们吃呢!”又道:“后来我自己学会**蛋饼了,我就会做给阿艺我娘吃,我做的可好吃了,是不是?”这话是问萧艺的,萧艺点头如捣蒜,又道:“比小厨房做的还好吃,我好久没吃了,你什么时候再给我做?”郡主说他下回进宫来便给他做。两人嘻嘻哈哈推推搡搡,云王却是面有惊色若有所思。    郡主回宫后向公主娘汇报了一天的行程,并把给公主和皇帝买的礼物奉上,给公主的是一枚赤金红珊瑚攒珠钗,给皇帝的是一块荷塘戏鲤澄泥砚,二人都很满意,直说郡主长大了。    却说云王听了郡主一席话后茅塞顿开,他自认为文治武功在诸王中出类拔萃,一直不得皇帝意本以为是生母之故,现在听郡主说话,才知自己入了误区。没有哪个父母喜欢看到子女争的死去活来,尤其云王性格强势狠辣,骨肉亲情淡薄,最犯皇帝忌讳。    儿子中皇帝最喜欢蜀王,大家一直觉得他是占了幼子的便宜,又有静妃的功劳,现在看来未尝不是他常在皇帝跟前尽孝的缘故,要不然永安公主身为皇帝幼女怎么不如宁国公主得宠呢。大家都说宁国公主母凭女贵,若她本身不是对皇帝至孝,皇帝又怎会青睐她。至于孙辈中最得宠的康悦郡主,她对皇帝的贴心孝顺是众所周知的,萧艺在宫里住下,也未尝不是他心思简单的缘故。    现在看来皇帝喜欢心思纯良对他孝顺的人,郡主两样都占了,所以她最得宠。蜀王对皇帝倒是孝顺,心思却不一定纯良,所以皇帝看起来宠幸他却没给他什么实际好处。萧艺心思倒是纯良,却怵皇帝的慌,不太爱往皇帝跟前凑,所以皇帝对他该做的都做了,比如送他去太师府上学,却没给他更多荣宠。    云王因为生母之事和皇帝不太亲近,甚至心里有些怨气,只想着做出成绩来表现给皇帝看,却从不讨好皇帝,向来冷面示人,和兄弟也不和睦,在朝堂上争锋更是步步紧逼,再加上他治理封地时的狠辣手段,皇帝怎么放心把皇位交给他,万一他以后把这种手段用在兄弟手上,皇帝死也不能瞑目。而且帝王向来多疑,皇帝年老力衰,儿子却还年富力强,万一云王做了太子,谁知道他会不会架空皇帝,皇帝怎么能放心一个对自己有怨的儿子做继承人。要不是其他儿子实在不成器,哪有云王蹦哒的份。    云王想明白这些事,便打算改变策略,不求像蜀王那样亲近皇帝,总要和缓一些。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云王要如何像皇帝表孝心才不觉的突兀呢?他没有母妃在宫里吹枕头风,唯一一个在皇帝跟前得脸的萧艺又是个呆子,思索一番云王决定从郡主处下手,今日郡主这番话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但帮了他是事实,郡主和他也算亲近,又和萧艺好,让她在皇帝跟前说说好话应该可以的。又思及自己进京之后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和几位兄弟针锋相对,只怕皇帝更加厌他,像蜀王常进宫表孝心就得了不少赏赐,自己也该学他,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没事进宫在皇帝跟前晃晃也好。    云王既想清楚就开始行动,在兵部认真办差,兄弟们挑衅他也只是不咸不淡回两句,却不行什么报复之事,让门下幕僚都安分守己,投靠他的朝臣也淡了往来。交代王妃安分守己管好府里事宜便是,不再行什么拉拢女眷之事。众人都疑惑云王怎么突然间改性儿了,以为他有什么大招要出,都警惕着。    云王夫妇每隔一两日便带着两个嫡子进宫请安,云王不善交际,请过安便带着世子离去。云王妃却是八面玲珑,和皇后处的挺好,又常去玲珑阁闲坐,这可喜了萧艺,又能和郡主呆在一块儿。    中意    云王的改变皇帝也察觉到了,心里疑惑云王怎么突然开了窍,不管真情假意有改总是好的,皇帝面上不显,心里还在考核。    郡主却面临着一个难题,近日永安公主总来玲珑阁晃悠,每次都带些吃食玩意给郡主,话里话外的打探公主府的事,又问起了郡主以前练府卫的事,直说羡慕郡主有一队精锐护卫。    郡主开始以为对方打了什么坏主意,府卫之事都过了两年了,她现在提起来是要翻旧账?不怪郡主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她,实在是这宫里的女人太能生事。    公主也猜不透这个向来不亲厚的妹妹突然示好有什么图谋,一开始以为是为蜀王当说客来了,公主一直谨慎对待,丝毫不流露出任何结交之意。直到有一日郡主放学回来被永安公主半路生拉硬拽到了她住的清心殿,又是留她用膳又是送她首饰的,郡主着实受宠若惊了一把。吃饭时永安公主又提到了郡主的亲卫,最后问起了白霆,郡主立刻就悟了。    永安公主的原话是这样的:“你那些亲卫是你们府上的统领练出来的?听说白统领在禁卫军时便是一把好手,还是父皇疼你,给了这样的人才到你们府上当差,以后我出宫建府怕是没这样好的福分。”郡主笑嘻嘻道:“京城这么多将领,外公也疼小姨母,自然会给您一个好统领的。”    永安公主拉不下面子去问宁国公主,从郡主这儿走捷径只能吃哑巴亏。郡主在宫里住了这么些年还能不知道永安公主是什么人,晋国倨傲,永福圆滑,永寿刁蛮,宁国温柔,永安公主最虚伪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