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一路繁花 > 第 83 章节

第 83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家失势,好在儿子得力。    太后得知女儿遭遇却无法救她,只能在寿康宫里急得打转。原以为自己布的局够精密了,光凭郡主是破不了的,只是没想到皇帝那样偏帮郡主,为了她力排众议。太后几次请皇帝来,皇帝都以国事繁忙推了,太后心里憋着口气,没过几天真的病了。皇帝趁机清洗了太后的势力,把寿康宫安上了自己的人,同时在太后药里加了点料,让她每日昏昏沉沉的。    肖丽荣向来脾气大,嫁人之后也是摆她娘的公主架子,和夫家闹得很不愉快。之前曝出逛小倌馆的事,夫家趁机闹腾,说要休妻,如今肖丽荣母女失势,她夫家正好抓住前事不放,说她不敬翁姑不忠夫婿,把她休回了娘家。威远侯府如今是夹着尾巴做人,也不敢上门讨说法,只得把肖丽荣和她娘关在一块儿做伴。    要说威远侯也是倒霉,娶了萧仪这个母夜叉,要相貌没相貌要才华没才华,也就是身份好使,当年他确实是借着妻子的脸面风光了好一阵。谁料萧仪行事如此不堪,好好的一手牌打成这样,害的威远侯也吃挂落,早知道娶个普通贵女,凭威远侯的能力,也不能混成现在这样。只是他也不能休妻,更不能投毒,这毕竟是皇室女,皇帝可以处置她,臣子却不能欺负,再说他们连孙子都有了,也只能好好养着她了。这样一来,若萧仪长命百岁,那威远侯这辈子都受她牵累出不了头,这对曾经的模范夫妻,现在也成了怨侣呀。    郡主想到这点高兴的不行,萧仪那么骄傲的人,以后要这么憋屈的活着,怕是比让她死都难受!而太后要看着女儿憋屈,想必心里更加酸爽。    皇帝看着郡主小人得志的模样啐了她一句:“现在高兴了?以后长点心眼,再有这样的事,朕可不会给你收拾残局。”    瑶池玉泉之事最终以萧仪陷害郡主收尾,威远侯府不仅要赔偿那些受害者的损失,还有郡主的瑶池玉阁付诸一炬,那样巧夺天工的建筑,郡主收他们五十万两都是少的。当然郡主有防护不严之责,皇帝象征性的罚了她抄书,另外郡主为了堵别人的嘴往受害人家里都送了重礼,当然都是从那五十万两里拿的。    郡主讪笑道:“不会了不会了,吃一堑长一智,我以后会多长个心眼的,绝不再吃这种暗亏了,多谢皇舅一直支持我。”    郡主信誓旦旦地做保证,却没想到打脸来得如此之快。    瑶池玉泉之事让郡主逃过一劫,随即又有人弹劾宁国长公主母女纵容家奴强取豪夺欺田罢市,放印子钱鱼肉百姓,以及天衣阁以次充好天价售衣,京城再一次掀起舆论**。    其实这种事情许多世家大族都有,只要有人查,断没有查不出来的,就像当初郡主让人找三皇子的把柄一样。关键是看谁的段位高,只要别人找不到证据,被人知道又能如何。公主府人口简单,这点破事还算少的,打杀了那些奴才,赔偿受害者,公主母女顶多受个监管不力的罪名。    只是这事让皇帝起了警惕之心,萧仪那事刚平息了下来,又有人对郡主下手了,看来郡主确实碍了许多人的眼,这么多人想除掉她。这或许只是一个试探,皇帝如果还是包庇郡主,怕是会为郡主招来更多祸事,再有下次,怕就不只是这样的小打小闹了。    郡主这几年多是住在宫里,公主府和铺子上的事便少花了些心思,公主和白霆神仙眷侣,哪还有心思管这些俗事,这才让有心人钻了空子。    皇帝看着底下弹劾郡主的人,几个御史身先士卒,也有不少人附议的,权贵清流都有,林国公避嫌不说话,宗室在一边看热闹,看来郡主的人缘确实不太好。    御史弹劾的都是事实,皇帝也没打算包庇郡主,让她给苦主赔偿了损失,好在都是些财务上的纠纷,倒没出人命,因此公主母女受的惩罚也不重。    待公主母女回府处置了那些惹事的奴才之后,皇帝便连夜安排她们出京,白霆也随行,对外只说公主急症,去江南求医。    这是皇帝和郡主商量好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次的事看似无伤大雅,其实只要涉及到了政治,就没有不险恶的。瑶池玉泉之事是太后和永慈长公主主使,但背地里推波助澜的人不少,御史更是个个恨不得郡主倒霉,这后续的家奴逞凶案,应该是朝臣看皇帝护着郡主才使出了温和些的手段表明态度,若是前面皇帝放任不管,只怕后头的进攻更加猛烈。    郡主挡了太多人的路,再让她留在京里,闲置着皇帝觉的可惜,还让她跟在身边怕要生出许多事来,不如让她去外头避避。江南文风昌盛,皇帝手书一封让郡主去找平川先生学习。    平川先生姓兰字芳之,号平川,乃是季太傅的嫡传弟子,除了先帝是受圣命教导的,季太傅名下就只有一个平川先生是因为才华被太傅看中。不过平川先生为人不慕名利不喜官场,靠中了举人之后就没有再考,而是开始环游天下,出了好几本游记诗集,在天下文人中很有几分名声。    郡主这些年性格愈发桀骜难驯,气焰越来越嚣张,这其中有皇帝的放纵,也有公主的宠溺和白霆的不作为,郡主十岁之后就没再上学了,最是养成性格的时候荒废了,可不就要长歪嘛。郡主本身就很聪明,权谋心术有皇帝教她,她需要学的是修身养性。    郡主带着满腹憋屈出京去了,她这样算什么?落荒而逃?明明她并没做错什么,凭什么要受那些人的排挤。说到底还是她不够强大,才需要出去避风头。    皇帝跟她说了幕后,这事参与的人不少,郡主那两宗生意碍了多少人的眼,把同行压的喘不过气来,不怪别人要动手铲除她。还有前阵子郡主对三皇子出手,也让京中权贵响了警铃,那还是皇子呢,郡主都毫不手软,这要是以后他们谁犯到她手里,那下场可想而知。再加上郡主往日里目中无人高傲狂妄的行事作风,京中讨厌她的人多了去了。这两次的事先是萧仪和太后,再是镇国公府主使的,背后推波助澜的可就多了,隆庆大长公主府,承恩公府,长宁侯府,秦贵妃母家,林雅清家,还有寿王府二房和白家的影子。    这些人多是和郡主沾亲带故,平日里侄女甥女叫的亲热,关键时刻踩两脚一点不含糊,要不然就这么芝麻绿豆点的事,至于闹得沸沸扬扬吗?百姓大多愚昧,郡主每次升职都是立了功的,郡主这些年在京中贵族圈里名声不好,在民间的名声却是不错的,但是被那些人那么一宣扬,她以前有多高尚,现在就有多糟糕。就像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突然间做了件好事,大家都觉的挺高兴,浪子回头金不换嘛,但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突然间做了件坏事,那影响力也是可想而知的,毕竟好人做坏事比坏人做坏事更难让人接受。    郡主把这些人家都记下了,等她学成归来,她要一一讨回来。    公主望着女儿沉郁的面容,眼泪又忍不住流下来,都是她不好,忽视了府中事务,导致女儿被那些人攻伐,便是丈夫也受她连累背井离乡,她真是……    白霆好生哄她:“这并不是你的错,每家每户都有些这样的事,只是咱家得罪了人才被揭出来的,你不必自责,咱们一家人还在一起,便什么都不怕了。”    郡主也是如此说的:“爹娘都是安分守己之人,这得罪人的事都是我干的,我才是应该自责的,咱们一家人就当去江南游山玩水了,我后年就要及笄,及笄前总是要回京的,及笄之后我就是大姑娘了,再不能到处游玩,趁着这两年好时光,咱们一家人多亲近,好不好?”    公主被丈夫和女儿好生劝慰总算是开怀了些,拉着郡主的手道:“皇兄是让你去学习的,你可不能总想着玩,你这性子也该收收了,你瞧瞧你的人缘多差。”    郡主一抿嘴:“我知道的,以后会注意些,不想那事了,别坏了咱们的好心情。”    郡主又说了好些俏皮话,总算让公主开颜,一家子高高兴兴下江南去了。    百态    郡主一家连夜出城的事在京里掀起不小的波澜,皇帝对外的说法是宁国长公主急病,一家人下江南求医,但谁都知道他们是出京避风头了。民间的行脚大夫还能比宫里太医还好?    而且有皇帝的掩护,京中各家都打探不到郡主的行迹,说是说下江南,谁知道去哪里了呢。郡主临走前把天衣阁关了,那些预约了的客人全都让杜鹃双倍赔偿,庄子上的产出也不必送到江南去,这两年就让他们自给自足。    郡主一家走得急,交好的人家都没有去打个招呼,萧艺在瑶池玉泉案结束后便回了京畿大营当差,谁知没两天郡主就走了。萧艺急匆匆跑回京里,向皇帝打听郡主的踪迹,直说要去找她。    皇帝当然不应,把郡主走前留给萧艺的书信拿给他看,郡主在信中交代萧艺好好当差,不要去找她,等英王府修葺好后便搬进去住,带上平安喜乐和方华阿铎,受了委屈就去找皇帝做主,或者去庄子上找杜鹃。又说他以后自立门户,这人情往来都要懂,别家做喜事都要送礼,不懂的就去太师府问,还有要和几个皇子保持距离,不要动不动甩脸子,不要让人家当面下不来台,等等。絮絮叨叨写了三四页纸,萧艺心中酸楚,更加不舍郡主,在皇帝跟前闹腾了许久,还是皇后把他领回去了。    皇后对这个为了郡主要死要活的小儿子百般看不上眼,郡主走了更好,最好是以后都不要回来了,她给萧艺娶个温婉贤良的王妃好好孝顺她。    “艺哥儿,你父皇忙着呢,不要用拿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烦他。好好当差,平日里多到上峰跟前走动,军营里有什么事都和你皇兄说说,让他给你出出主意。”    萧艺是几个皇子里唯一能触碰到兵权的人,偏偏他脑子不好使,在战场上立了功回来,皇帝给他个王爵就把他打发了。现在在军畿大营当个小队长,管了那么几百号人,每天带着人操练。萧艺还挺满足于现状,一点没有往上爬的意思,和太师府关系倒一直都好,但也仅限于小辈之间玩闹,太子想从他嘴里套点消息,他屁都嘣不出来一个。    而且萧艺和父母兄弟都不亲近,放假就知道跟在郡主后头打转,皇帝想撮合他和郡主,当然乐见其成,皇后心里不喜,但也不能明摆着忤逆皇帝,只能眼不见为净。如今郡主走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皇后心思便活络起来:“艺哥儿,这个月初十是你舅舅的生辰,你跟着你皇兄一起去,礼物本宫会给你准备好的,你和你外祖家的兄弟姐妹好好处处。”    萧艺还沉浸在郡主离开的悲伤氛围中,哪有心思听皇后说了什么,只迷迷糊糊的点头应是。    林国公府里,林四老爷听说郡主一家离京,急得去找兄长打探消息。    “大哥,宝姐儿怎么就走了,你知不知道她走到哪儿了?走的这样急,肯定许多东西都没带上,我给她送点去。”    林四多年不为官,早已经丧失了那份政治敏感度,他当然也知道公主急病只是个幌子,但他确信皇帝很快就会接郡主回来,所以只担心女儿在路上受苦。    林国公当然知道事情幕后,那么多人踩郡主,他身为大伯,肯定不可能参与的,但他也没有帮忙。郡主姓萧,她是荣是衰和林家没有关系。郡主向来只和二房交好,有什么好事也都想着二房,这两年和林四关系也缓和了,但她和林家大房可没什么往来。更别提郡主揭了林妙珍的底导致后者如今在三皇子后院很是难做,亲生女儿和侄女,亲疏立见,他不落井下石已经是看在林四的面子上了。    皇帝执意要保郡主,她肯定会回来的,但京中情势变化快,等她几年后回来,黄花菜都凉了。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皇帝日理万机,不可能只提着她,郡主如果手腕不够强硬,想再复往日荣光可就难了。多少为官做宰的一旦跌下再爬不起来,郡主以前也就是占了身份便宜才顺风顺水走了一路,如今她的锦绣凰途断了,再想走上去可没这么容易。    “郡主身边多的是能人异士,会照顾好她的,郡主一路上有皇上护持,我哪里打探得到,你放心便是。”    话是这样说,林四还是难免沮丧,为人父者不能为女儿提供庇护,大大打击了他的男儿自尊。    季家自先太傅去世后守孝三年,如今一家子已经出了孝,家里老少爷们起复的起复读书的读书,虽然没有先太傅在时的辉煌,好在出了位皇子妃,季家几位老爷也都任了三四品官职,在京里还是说的上话的。    季家四房已经分了家,季大人作为长子继承了祖宅,其他三房已经搬出去了。季大人也正和夫人说起这事呢。    “好好的姑娘家落了个这样的下场,皇家人不好做呀,我只担心咱们家四丫头,她哪里比的郡主一分头脑呢!”    郡主跟着季太傅学了几年,和季家的夫人小姐关系都不错,季夫人看着如今郡主这般狼狈,难免有些唏嘘,又有些兔死狐悲之感,四皇子不是个老实的,她的女儿可怎么办!    季大人拍拍老妻的手背以视安慰:“咱们的女儿和郡主如何能一样呢!咱家姑娘只是后宅女眷,郡主呀,女儿身男儿心,这朝堂上向来就是男人的天下,她一个小姑娘,怎么争得过那些老狐狸呢。先帝和父亲也不知怎么想的,竟然教她权谋心术,把原来聪明的小姑娘教的野心勃勃,如今这般结果,也不知道他们在底下看了会不会难过。”    想到父亲临死前交代郡主,如果以后发达了对季家搭把手,季大人心里就不太舒坦,难道他这个长子不堪挑起家里大梁?倒要父亲求助一个小丫头。如今郡主自身难保,季大人唏嘘的同时,心里还有点莫名的窃喜。    “要我说,郡主是被耽搁了,先帝和父亲在时,郡主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虽然骄傲但却懂礼,先帝逝世后郡主就被接到了皇上身边教养,皇上怎么知道如何养小姑娘呢,只一味的宠溺纵容,宁国长公主鞭长莫及,难得有机会也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