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一路繁花 > 第 117 章节

第 117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别说萧艺不会要,皇帝和郡主那也不能答应,她犯的着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嘛!    皇后僵硬地笑了笑:“你们有成算便好,今儿也晚了,你们便住在宫里,艺哥儿还住青云殿,思齐你便住玲珑阁!”    夫妻两个齐声应是,向皇后告辞退下了。    郡主和萧艺走后,皇后还坐在寂静的大殿里不说话,贴身伺候的几个都知道皇后心里不舒爽,齐齐向沫云投去求救的眼神,沫云硬着头皮小心翼翼道:“娘娘,天晚了,该安置了。”    皇后长吁一口气道:“本宫心里头有些躁意,弹首曲子来听。”    便有那灵巧的宫女下去搬了琴具上来,奏了曲渔舟唱晚,琴音潺潺如流水,总算稍缓了皇后心中的燥火。    郡主在玲珑阁住了一晚,第二日萧艺要上职,便不能送郡主回府,皇帝便留郡主晚上同萧艺一道回去,如此郡主便在宫里溜达了一日。    虽说已入了秋,这白日里还是有些热气的,郡主上午去御书房待了一会儿,帮皇帝处理了些折子。今儿的御书房特别热闹,郡主去时太子和几位成年皇子都在,元宝便引着她去了侧殿,个把时辰后人才散去,郡主才进了正殿里头。    皇帝给郡主看了几份纸帖,是关于岭南地动死伤惨重之事的解决之法,皇帝几个儿子各抒己见,都写在了纸上。郡主仔细瞧了瞧,都写到了赈灾,然后写该派谁去赈灾,以及灾后重建事宜,再有当地官员是否有玩忽职守的要仔细核查。    都是皇家长大的孩子,政治敏感度都优于常人,其中又以三皇子和太子写的好些。    三皇子主要是写的详细,把赈灾的具体流程和灾后重建的具体事宜写的很细,条条列列的一大张纸写的挺满,确实是用了心的,只是郡主认为,如此倒是落了下乘。上位者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发号施令和擅用人才,这详细的执行事宜是底下人考虑的,你什么都跟他说清了,他就干死事,长久下来底下人都不动脑子,对上头形成了依赖感,上面的人岂不是要累死。    太子倒是多写了条安定民心,古代迷信,愚昧无知的老百姓总是把天灾当成上天的惩罚,这时候若是有心思不纯之人煽风点火动摇民心,说不定还真能成事,君不见先帝时期的天花便被有心人利用做了一番大事。太子写的这点倒是其他皇子没有考虑到的,不愧是一直被皇帝视作接班人培养的,便是先天不怎么出众,做了这么多年太子也学会做事了。    郡主看了许久,最后给出了很笼统的评价,挺好的呀,想的挺周到的。    皇帝便叫郡主也谈谈想法,郡主说的也是这些旧话:    “首先自然是派有能力又公正的人去赈灾,钱粮少不了,医药也得充分,如果国库钱不够的话要么借点要么捐点;然后是灾后重建事宜,这房屋倒塌官府总得帮他们建起来,暂时也得先给灾民提供栖身之所,以及每日放粮放衣开诊等等;然后这当地的属官若有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的,一律严惩,还得派人到民间宣传宣传皇舅您的仁政,叫百姓对您感恩戴德。”    郡主一口气说了一大段话,喝了口茶喘口气才接着说:“说了这么多也是老调重谈,纸上谈兵谁不会呀!实际干起来就没这么容易。其实难也就难在没钱,有钱阿艺都能去赈灾,没钱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派谁去都没用。”    郡主话说的不好听,但确实是真理,皇帝一说赈灾,谁不能想到发粮放药,可这些都是银子啊!而国库永远都是入不敷出的。    皇帝也是苦恼,“那你说有什么快速来钱的法子?除了募捐。”    募捐一两回还成,次数多了谁还会拿家底去买皇帝的好印象,要皇帝的好印象还不是为了升官,升官不就是为了发财,别到时候捐了一大笔钱官没捞着。    郡主笑了笑:“我之前不是说了吗?借呀!”    “向谁借?这可不是笔小数目。”    “向老百姓借呗!以朝廷的名义向民间发放一种债券,让老百姓花钱来买,其实就像百姓把钱存到钱庄,钱庄给他们银票一样,我们只是让他们把钱存到朝廷来,这利息比钱庄的要高一点,然后得规定期限,一买就得买五年或者十年的,不到限期不准来朝廷换,这朝廷总比那些私人钱庄要靠谱一些,那些钱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倒闭了,到时候可没地哭去,而把钱存到朝廷,除非改朝换代,否则少不了他们的,咱们现在这朝廷正是含苞待放的时候,离枯萎还远着呢,只是这债券不比银票能用来流通,随时换钱,可能发行起来有些难度。”    皇帝琢磨了一会儿,豁然开朗:“你的意思是,朝廷向老百姓借钱,给他们打借条,借个五年十年的,数量还不小,利息也不低,其实也相当于朝廷开了个钱庄,让老百姓来存钱,只是这‘银票’不能拿来流通,不能换银子买东西。是这样吗?”    郡主很欣慰,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嗯,没错。”    皇帝想了想也觉的可行,这个钱庄肯定是开在户部的,只是如何让大家踊跃购买债券却是个难题,毕竟借这么多钱出去着实需要慎重,虽然现在的朝廷看着挺稳的,可人都有这种劣根性,握在手里的才踏实,放别人那里怎么放心呢!    皇帝又想到了个问题:“万一到时候国库还是没钱,还不起怎么办?”    郡主一拍手:“现在发行债券只是为了应急而已,这还有五年十年的时间,您完全可以大力支持商业发展,然后收重税,再以朝廷为单位开通外海贸易,赚他国的钱,您看看那些商人个个富的流油,可见经商才是致富之道,于国于人都是如此。再说了,按照历朝历代的山字走向,十几年之后咱们大梁必定是繁花似锦,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时候,还愁还不了那点国债?要是朝廷真的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那也就无所谓信誉民心问题了,这个朝廷都得倒闭了!”    郡主说话口无遮拦的,可让皇帝哽得够呛,但皇帝也没法反驳,又想到她方才说的一个词语:“你方才说,山字走向?什么意思?”    郡主白了他一眼:“这还用问我?从夏朝建立君主制开始,这么多朝代了,发展也有规律可循!无非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一个朝代则是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慢慢发展走上坡路,到了大繁荣时期,繁荣个几年,又开始走下坡路,直到国破。这不就是‘山’字走向吗?命长一点的,比如汉朝唐朝,那是大山脉,山峦起伏,中间还出了几个中兴之君;命短一点的,比如隋朝,刚刚开始便已结束,那是小山丘。咱们大梁嘛,建国至今都第四个皇帝了,现在正是走上坡路的时候,如果皇舅您能找到合适的继承人的话,大繁荣时期不远了。”    皇帝深有体会,思衬了一会儿又道:“那你觉着,咱们大梁,是大山脉还是小山丘?”    这个问题,可就有深度了,郡主想了一会儿,在心里排词组句:    “关键还是看以后的君主的能力,如果出了不少明君贤君,那朝廷自然活的久一点,如果出了昏君,那就死的快了。但也不是代代明君就能寿与天齐的,山字走向是必然趋势,一个国家一个朝廷它活了一定的岁数,身上就会有许多沉疴旧疾,明君的出现可以延缓它的衰亡,却不能阻止。    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并不都是昏君,比如隋炀帝,他也是个文韬武略的帝王,年轻时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陈国之役他就打的很漂亮,于权谋心术上也能将自己的嫡亲长兄拉下马,还留下了造福后世的大运河。这样一个英主,后人对他的评价却是昏庸无道亡国之君,他或许私德上有缺点,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称得上大有作为。    只是这个国家本来就有很多弊端,隋文帝虽然灭了各国政权,建立了统一的大隋朝,可他并没有扑灭各处的火花,因为隋炀帝上位后很快就有了十八路反王,这个国家本来就没有完全收拢起来,杨坚称帝太过匆忙,根基不稳,所以隋朝只是昙花一现。    还有宋朝,宋朝的衰落起因是冗官冗兵的大量出现,以及吏治污浊国风败坏,这其实是每个朝代衰亡的必然理由,一个国家经过历代积累,总会出现毒瘤,明君只能抑制这个毒瘤,却不能拔除,而昏君却会加剧病情恶化。所以嘛,大势所趋,这是避免不了的,没有哪个朝代能千秋万代,咱们能做的,只是打下坚实的基础,尽力让这个朝廷活的久一点。”    郡主熟读史书,对历史趋势看得很透彻,皇帝懂的比郡主更多,可他作为皇室子弟,并不想承认他们家的政权也有衰亡的一天,而别人也不会对他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只有郡主和他亲近,向来有话直说。    皇帝沉默了许久,似是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最终长叹一口气,而后道:    “你说的没错,这理许多人都懂,只是没人敢说罢了。选择优秀的继承人确实很重要,依你看,朕这些儿子,哪个合适?”    这是皇帝第一次正面和郡主讨论储君的问题,郡主再口无遮拦,这事也不是她该发表意见的,遂道:“我如今的身份,可不好说这个。”    皇帝似有些失落:“罢了,你不说,朕心里也有数。”    郡主陪皇帝在御书房侧殿用的午膳,午膳过后便回了玲珑阁小憩,一直憩到日头西斜,果然孕妇嗜睡。    郡主整理了仪装后便等萧艺来接她,夫妻俩个赶着回家用了晚膳,晚膳后两人坐在葡萄架下看月亮,伴着虫鸣声说些私话。    月华如水,情人低喃。    人情    郡主的肚子在五个月时被检查出了是双胎,她也不算惊讶,之前皇后和太子妃说她肚子太大但太医却没让她控制饮食,郡主便有些怀疑了。    萧家没有生双胎的历史,这种基因,应该是林家那边带过来的,现任林国公膝下就有一对双生庶女,前几年已经出了阁,而郡主亲爹林四老爷膝下当年也有一对龙凤胎,现在可能已经投胎了。    郡主得知她怀的是双胎时,心里头是喜忧参半呐!    都说女人生孩子是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这一胎生俩,可不是两只脚都踏进去了嘛!而且郡主还是头胎,风险更大,郡主甚至都开始考虑剖腹产了,不过太医说剖腹取子无异无杀鸡取卵,根本不可行。    不过如果能生一对龙凤胎的话,郡主还是很高兴的,她都和萧艺说好了,如果是一男一女,不管谁先出生,都说他们是兄妹,郡主两世痴迷的兄妹情节,如果能在自己子女身上实现就好了。她本就打算只生一胎的,本以为她的孩子也是独生子女的命,现在既然有这个机会,郡主当然要拼一把。    大梁的大夫不懂得剖腹产,不知道逸王大夫怎么样,沿海那边有西洋人开的餐馆店铺,医馆应该也,也不知道剖腹产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现在的西洋诸国有这项技术了吗?    郡主有了想法立刻就开始行动,往泉州去了一封信,给陈华的,陈家船行在那块是地头蛇般的存在,如果有这种能人,陈华定然能找着的。    说道陈华,郡主还是成婚后他给郡主送盐运分红时和他通过一次性,后来就没再联系了。陈华的心思,她也能摸到一些,不过郡主心里早装了个萧艺,对他,只能是幼时的情分再加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别的没可能了。如今有求于他,郡主以后自然会还他这个人情。    而陈华收到了郡主的来信,虽然心里有些怅然,但还是尽心尽力的帮她寻访,毕竟是重情义的江湖汉子,也不可能因为没得到对方便怀恨在心。而柯洛眼看着陈华为了个有夫之妇奔波,心里虽然不悦,却也还是帮了忙,只希望郡主能平安生下孩子,陈华能放下,他才有机会呀!    陈华不仅在泉州寻访,还在周边的州县派了人打听,海口那边也去寻了,最后找了两个妇科大夫。他们倒是没做过剖腹产,但他们国家有过这样的先例,成败者皆有,他们这样的普通大夫肯定是不行的,但西洋大夫嘛,对于动刀缝针总是比较有优势的,陈华也只得死马当活马医,把人送去了京城,附上了封信,说明了情况。    郡主也是没办法了,看过信以后便让人安置了他们,还给他们辟出了一间实验室,抓了些怀孕的小动物给他们实验,让他们练练手,如果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两个半吊子西洋大夫也得上了,和几个太医中西合璧,说不定有一线生机呢!    这两个西洋大夫的出现,让王府内一班婴孕班底很是不满,郡主这是明晃晃的质疑他们的专业呀!不过他们也不能保证郡主母子平安,只能敢怒不敢言了,心里暗戳戳地想着,若是真出了什么事,看那两个蛮夷人有几斤几两!    郡主自怀孕以来,便很有些焦虑,如非必要就不出门,上门来看望的也只有和郡主关系亲近的几个,出了正月之后,林二夫人便搬到了英王府来住,陪着郡主待产。    本来女子生产就是要娘家人陪同的,如今公主去了北疆,萧家那些女人郡主不放心,便邀了林二夫人过来,她生了三个儿子,经验丰富着呢,待郡主也亲近,本身也是个才情高雅的女子,每日陪着郡主弹琴赏花,也缓解了些郡主的焦躁。    说起来,去年年前林家三爷外放回来了,便是林家二房的长子,外放了好几年了如今带着妻儿回京任职,去了工部做了个员外郎,虽然品级不高,但他年纪轻,有的是时间机会向上爬。    而林琰回来,按照一家不能有两个京官的规定,林琛便要外放了,他自高中以来便一直在翰林院熬资历,早该外放了,之前是碍着林琰,谁让他是嫡长子呢,早生几年,家里的资源人脉便享的更多,底下的弟弟只能捡他用剩下的了。    林琛外放前带着妻女来看过郡主一回,郡主想到如今不知身在何处的林瑞,远在边关的萧蒙林雅清,还有自萧蓁兰玉树定亲后便远走沿海的陈枫,如今林琛也要走,心中便说不出的伤感。昔日的小伙伴们都各奔东西,她如今又是这个状况,如果生孩子真出了什么事,她以后都见不到他们了!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