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炮灰奋斗史[清] > 第109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09)

第109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09)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皇帝要求尽快的看到货物出海, 四爷收到此命令之后,也不再耽搁直接宣布到二月十五来临前, 便停止在接收公司。    三月初出发,若是在二月十五之前, 还没有将公司头报上来, 想要再参加这个盛事,只能等到下一次。    等到十五日之后时间截止,之后的花了五天时间, 将中选的公司公布出来。    实际上筹到的银子都快要接近千万了, 考虑到要是全部用来购置货物的话, 倭国那边也吃不下, 所以四爷就狠了狠心刷掉了一批, 只留下了五百万两。    刷下的那一批都打算投机赚上一笔的, 并不是那些急缺钱的, 四爷都往后挪了。    五百万两购置的货物那也不少了,光是用船运就需要上百艘, 好在这些货物都分了好几个港口运行,不然都拉到天津来, 天津的港口非得被堵爆了不可。    敏宁帮助四爷调了一批船过来,有三十多艘都是从南洋那边调过来的。    还有东洋凑集了十几艘,四爷联合一些朝廷准备了三十多艘, 商人们自备了二十艘, 这样筹够了一百艘, 才解决了缺船的困难。    二月十五日有大部分货物已经装上了船, 基本上刚一公布名单,四爷就跟逃窜一般启程前往天津,整日里呆在港口里。    那些人被刷下来找不到人,只能够去跟皇帝哭诉。皇帝跟着头疼,昨天就病了,根本不接见人。    四爷一离开,那余下的银子就没办法用来购置货物了,所以他将这一部分交给了敏宁,让敏宁也帮着调控。    这几日敏宁忙的不行,好不容易有个喘口气的机会,她大哥敏行突然找了过来。    这一日敏宁收到了太学隔壁的图纸,就将购置货物一事暂时搁置在一旁,盘算着先修改图纸换一换脑子,而就在这时听见碧影说安舅爷过来求见。    敏宁听到大哥过来了有些惊讶,不过还是让人赶快将他请进来。    敏行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着一个四岁的小人儿,正是他的大儿子。说来,都差点忘了敏宁如今也是两个孩子的阿玛。    才一进门,敏行就带着儿子跟敏宁行礼。    “拜见姑姑。”敏行推了一把,小家伙奶声奶气的行礼。    敏宁看到之后笑了,连忙起身去将孩子扶起来,“这是在做什么?”    敏行行了礼之后直起身,笑嘻嘻道:“妹妹可是贝勒爷的侧福晋,应该受这个礼。”    “哥!”听到敏行糗她,敏宁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然后将小外甥拉了起来。    这个孩子长这么大,她还没见过,当年满月的时候,她才刚被查出怀上三胞胎,不适合出门,就没有来得及参加这孩子的满月,只派了人去送了礼。    如今看着孩子,觉得可真眼熟,看这小模样,想了想不就像自己吗?    也对,她的模样跟敏行长得就很像,像自己也应该的。    看着一个迷你版的自己,敏宁觉得挺好玩的,就将人拉到自己身边。让碧影送来了一盘糕点和牛奶,叫孩子坐在自己身边吃。    说来敏行的两个孩子,敏宁一个都没见过。    这孩子头一次过来,倒是一点也不显得怕人,她摸摸他的头,觉得比自己家里那几个小魔王要乖巧的多。    “哥哥这次来是?”敏宁瞄了他一眼,问:“过来找我有何事?”    敏行随便找了个凳子坐下,“这不是想着你还没有见过孩子吗?就想带着孩子过来见见你。”    敏宁撇了撇嘴,才不相信他说的这番鬼话。    肯定有什么事来找她,不过他不肯说,她也不急,反正他总有说的时候。    敏行就知道瞒不过她,笑了笑说,“家里还有个小女儿,才刚满周岁,就没带过来的。现在外面有些冷,一不注意就容易冻病了。”    敏宁倒是知道自家哥哥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儿,不过这个孩子是庶出,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敏宁让人送过礼,之后就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这时候敏行会突然提起。    敏宁不明白他什么意思,笑了笑没有接话。    敏行挠了挠脑袋跟敏宁说,“妹妹,你说我把我这小女儿配给你所出的小阿哥怎么样?”    敏宁看了他一眼,然后问,“大哥,你告诉我这个是谁让你问的?”可真是异想天开,虽然她出的小阿哥是庶出,但好歹是贝勒府上的小阿哥,她大哥虽然说是孩子的舅舅,可无官无职,那个女儿还是庶出,也门不当户不对。    敏行也知道这不可能,抓了抓脑袋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就是随口问问,若是做不了正室,给个侧室也行。”    敏宁直接翻了个白眼说,“大哥,肯定是你那妾室提议的?这孩子才多大,你那妾室心眼就活泛开了?回头你可得看紧了。大哥,实话告诉你,我从来没有想过让孩子跟安家亲上加亲?”    敏行当即急了,“妹妹,是大哥说错话了,你别恼,安家毕竟是你的娘家,就算你看不上大哥的女儿,那不是还有敏仪吗,将来要是敏仪有孩子……”    “打住!”敏宁伸出手,止住了他将要说出口的话,郑重其事的说,“大哥,我就在这里跟你说明白,咱们两家的血缘关系太近了。你也知道我名下有好几家医学院,这两年医学院研究过血缘关系,发现血缘关系太近的夫妻,要不就是生不出孩子,要不就是怀上后也很快容易夭折,就算平安生下来的绝大多数都是智力有问题俗称傻子,要不就是身体变成畸形,不是多出一根手指,就是多出一根脚趾。”    为了增加说服性,她指着隔壁说,“不信你看隔壁府,隔壁府两人都好好的,这些年为何连怀孕都没有,还不是因为血缘关系太近?还有早前的万岁爷跟佟贵妃,为什么一直怀不上孩子,最后抱了我们爷去养?就算怀了孕,孩子也没留住?还不就是因为血缘关系太近!你要是真为两个孩子好,这件事就不要再提了。”    敏行被吓得瑟瑟发抖,差点声手去捂住妹妹的嘴,“妹妹小声点,万岁爷也是你能够编排的?”自己的妹妹越发胆大了,以前只是拿万岁爷打打广告,现在都敢拿万岁爷的往事说事儿了!    这要是被传出去,她的小命可就玩完了!    敏宁没有理会他的惊恐,又继续说,“不信你去京城里看一看那个孤儿院中的孩子,有多少都是智力有问题被父母抛弃的。像那些有手有脚,身体完全的还好,就怕的是生出这种孩子,那可是父母双方一辈子的负累。”    敏行小声的求饶,“妹妹,相信你说的还不行,求求你,别再说了!”    敏宁嗔了他一眼,“哥,我再跟你说正经话呢!反正我跟你说了,我所出的孩子,未来讲亲是凡是在五服之内都不会考虑。”    敏行苦笑一声道,“好,我回去也查一查,要是你那个医学院研究的属实,那我也会立下规矩,凡是安家的孩子,五服之内有血缘关系的都不会考虑。”    对于妹妹所说的话,他还是很信服的,再看一看身边表亲成亲的,虽然也有生出健康孩子的,但也不缺少这这种例子存在。    敏宁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提醒他,“我说的是父母双方五服之内,可不仅指父亲这一方。”    敏行急忙点头。“好好好,我就记得呢。”    先把这个事情解决之后,敏宁才想起来问敏行,“说,你过来到底找我有什么事?总不会真的来跟我谈论孩子的亲事?”    就算他现在跟敏宁说定了也没用,孩子属于皇孙,那亲事得四爷说了才算。    敏宁可不相信他过来就是问她这个事。    敏行拍了下脑袋,才想起来,“是有一件事,这一次贝勒爷不是采购了大量的货物要运到倭国去吗?我想着咱们家不是有香皂吗?就想过来问一问,这香皂需不需要?”都被妹妹给带沟里了,差点忘了重要事儿。    现如今香皂已经成了大众货,因为技术含量太低,特别是碱的发现之后,大量的皂厂在全国各地开设,肥皂、香皂的价格一落千丈,已经卖不到前些年的价了。    敏行只靠着大批的出货量来维持利润,这不年前仓库里还堆积着一大批货物,敏行想给这些货物找个出路顺便套现,就想到了妹妹头上。    这批货物要是贝勒爷能够吃下,远送到日本去,到了那里卖出的价格跟大清这边可是不能同日而语。    听说那里白银泛滥,铜钱比白银价还高,许多走私犯运着一筐铜钱到倭国去,换来的白银比大清还要高上许多。    不过倭国的银子里面杂质多,提成之后有一定损耗,算一算也只是小赚,还不如直接运货物过去赚得多。    敏宁听到敏行这么一问,立即眨了眨眼。    这时候的她突然想起,日本那边好像挺喜欢泡澡泡温泉的,延续了好几百年的温泉文化。    香皂若是送过去,还真有市场。    便做主同意了这个事,反正购置哪些货物运到日本去卖,这个事情四爷已经交给了她。    毕竟四爷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哪里能知道哪些货物送到日本会受到欢迎?    这不只能交给经商不知道多少年的敏宁来办。    敏宁接到这个任务后,当即让人去查探以往哪些货物走私的最多?    除了那几样货物以外,她还将大清这些年新出现的品种全都采购的船上。    比如说玻璃镜子、八音盒、自鸣钟等等,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布匹佛教药材。    至于农具,还有高产量的粮食,那已经被敏宁列为禁止出大清的产品。    她想要用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来换取大量的银子,可不是用这些能增产粮食的量总和农具去资敌。    除非日本没有侵华的能力,不然,这些东西永远不可能出现在日本。    见敏宁直接答应了,敏行也很高兴,毕竟给自家皂厂又找了个销路。    现在做生意可比前些年难多了,像以前货物出来都是供不应求,可如今呢?    那些来进货的,一个个都是大爷,不伺候好了,价格贵了,人家货比三家直接不要了。    对于这个敏行是深有感触,要不是有自家妹妹撑腰,有大量的工厂孤儿院老人院,能够消耗大量的香皂肥皂。    不然依照现在的市场,大批量的皂厂遍地开花,很快因为滞销撑不下去,倒闭的也不在少数,这么激烈的市场上,即使他是老牌皂厂也吃不消。    有了妹妹在,做出的香皂和肥皂,就不用担心卖不掉,可妹妹不是无条件的帮他,给出的价格并不高,只能说保住成本的份上,还能让他赚上一笔。    就是想要赚到更多,那敏行需要自己找销路,前些年零零散散跟各大澡堂子签订了香皂协议,倒是出了一批。    可现在皂厂已经走到需要转型的地步,敏行这次过来也是想要请教一下妹妹有什么好办法?    敏宁听了之后,便明白了安家皂厂目前处在的困境。    不管香皂,肥皂,这些年市场上确实出现了大量品牌,敏行因为皂厂设在京师,那人工成本原本就比外地要高,所以这价格也高,根本无法占住低等的香皂市场。    敏宁想到了一样,倒是可以解决香皂厂的困境,那就是洗衣粉。    但是洗衣粉她又不知道该怎么做,随后退而求其次又想到了另一个东西,那就是洗衣液,完全可以将固体皂改造成皂液用来洗衣服。    现在洗衣服用的还多是肥皂,可没有人想过将肥皂改变成皂液来卖。    要卖皂液的话,想必那些买了洗衣桶的肯定喜欢用。    毕竟相较于将衣服浸湿抹上香皂再扔进洗衣桶相比,直接倒入皂液洗更加方便。    敏宁这样一提后,敏行有些半信半疑,他还从来没有听说过皂液这东西,“这能行吗?”    敏宁肯定的点头,“放心,先做出一些小瓶状,不大,能够四五次的量就行,就跟那酒瓶一样,做成小小的一瓶。先做出一批来送给一些老顾客试用,回头人家用着好,肯定会继续来订购。”    敏行想着这皂液做着倒不难,工厂里有许多边边角角的香皂和肥皂,除了回厂加热重新凝固以外,大多数都被工人捡回家去用了。    做这些也只是花点订瓶子的小钱,不管这个主意如何先试一试,若是效果真不好的话,顶多也只是浪费一些瓶子钱。    而且妹妹都这么热心给帮他出主意了,不管成不成,都先试试再说。    说完了公事,敏行又说起了敏仪来,“这两年里,李氏也给敏仪讲了好几桩亲事,不过他都没有看上。妹妹,你认识的人多,帮忙琢磨琢磨。”对于弟弟的亲事,敏行算是伤透了脑筋。    也不知道他到底想找什么样的,都已经按照他的要求去找了,可每次看了一眼就推脱了。    李氏就是安父后娶的那个女人,这些年倒是挺安分,没闹出什么幺蛾子,前些年给安父生了个女儿,也算是老来子,听说倒是挺宠的。    敏宁又想起敏仪来,敏仪也就比她小六岁,今年也二十了,二十岁还没有成亲,这个年纪在皇家还情有可原,但是在民间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龄剩男了。    “他想要找什么样的?”敏宁问道。    敏行回道:“漂亮的,会读书写字的。”    敏宁听了之后,立即笑了。    漂亮的还好说,可既漂亮又会写字的,那可就不好找了。    早前几年,大清女子都讲究无才便是德,就连满洲女孩也有往这方面靠拢的迹象。    也就这些年,敏宁开了大量的工厂,教会了不少人习字,才遏止了少部分人的思想。    毕竟现在报纸泛滥,不识字哪里看得懂报纸上的招工广告以及最新的朝廷政策。    工厂的扫盲教育做的极好,而这一部分工人率先将家族子弟也送到工厂办立的附属小学中。    受教育的人多了,民智开阔,最起码懂得了社会的趋向,不识字可没办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最起码工厂里干活都没办法干,毕竟工厂里有些东西都用文字来描述,不识字认识有些工具和器械都不知道该怎么用,这可就困难了。    这样想着,敏宁又想到了几家报纸,自打《颜报》起了个头,倒是有不少女性加入了报纸这个行列。    甚至培养出了几位女作家和女诗人。    敏宁想着要不干脆从这些人中给敏仪找?    回头让郡主帮忙寻摸一下,看看哪些合适的帮忙做个媒。    敏宁应下了这个事,看了一眼坐在旁边乖乖吃糕点的外甥,心里有些可惜,这孩子年纪小,要是再大那么一两岁,正好可以塞到她将要开办的童子学中。    未来的同窗可都是一些皇孙和皇亲,光是这份隐形的政治资产,就能够令他比旁人超出起步线不知道多少。    对于安家,敏宁还是想拉一把,不过她想的不是通过结成姻亲拉一把,而是通过安家男儿自己的努力。    想了想,便问敏行,“敏仪下过场了没?”    敏行开口,“前两年刚考过的童生,原本想接着考秀才,不过书院里的夫子说他这一次把握不大,便让他等一等过两年再下场。”    敏宁一听,就知道敏仪读书的资质并不高,二十岁还没有考出个秀才,基本上已经说明他的资质普通。    俗话说出名要趁早,敏宁那些手下那群孤儿之中,可有不少都是十四五岁就考中秀才的。    不过想到安家从敏仪这一代才改换门楣转化为书香世家,这么一来刚开始有个进步,已经很不错了。    更何况在敏仪读书晚,家里并没有给什么支持,只是将他送到书院中,让他自己努力而已。    敏宁还不知道,弟弟的夫子意思是四爷帮忙安排的,只是没有想到这个小舅子资质平庸,都不敢轻易让他下场。    “正好,我打算在太学隔壁开一家童学,这是一家专门给孩子启蒙的童子院。生源打算从宗亲和我们爷几个兄弟家招,暂时不接收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年纪幼小的启蒙,年纪大一点的会请夫子过来教学。我看敏仪一个人在家苦读也读不出来什么,不如过来做个助教,离太学近一点,可以感受一下太学的气氛。而且我打算将元宝也送进去,敏仪要是去了,正好可以帮我照顾一下元宝。”    敏行明白过来,这是变着法子要弘暻阿哥亲近安家,有敏仪这个小舅舅在,小阿哥对安家也能亲近几分。毕竟弘暻阿哥正经的外家是乌拉那拉氏,除非乌拉那拉氏不在了,否则安家就得靠后。    敏行当即答应了下来,还直接替敏仪做主说,“妹妹,等你那个童子学办好之后,给家里来信我肯定将敏仪送过来。”    敏宁笑着点头应下。    元宝在读书,也就没有去叫他,敏宁只让人将三个小的抱了过来,跟敏行家的孩子玩了一会儿,又留下吃了一顿午饭。    吃完饭后,敏行就带着孩子告辞了。    “额娘,听说大舅舅今天过来了。”下午课上完了,元宝回来时,放下了书包,就跑去了书房里问敏宁。    敏宁点头,“是啊,你大舅舅还给你带了礼物就放在你房间里了,你自己去看去。”    她刚将太学隔壁那几个院子的图纸拿到手里,因为这些院子比较小,要是开蒙子学的话,孩子们活动空间不够,敏宁便将图纸拿过来研究一下,看该怎么改。    元宝听了之后,转头就往外跑。    敏宁很快将这件事忘记,心思沉浸在图纸当中。    最后将几个图纸连在一起,将最靠近北面的一个院子画了个圈,然后在圈中写了个拆字。    其他院子封闭的墙全都拆掉,形成一个大的整合的四合院。    那拆掉的院子,敏宁打算打造一个小型的游乐园。    都是孩子,童子学中怎么能够没有玩耍的地方?    还有那些深水池,让人都给填了,改造浅水池,放些鹅卵石里面养一些小金鱼,池子边种上竹子,就显得典雅而精致。也不用担心,孩子们调皮掉入水里。    写写画画之后,整个院子算是有了大改造,可以说是这一家童子院,完全是现代的小学和幼儿园的集合体。    原本敏宁想招收三岁孩子,可惜这个时代谁敢将三岁的孩子送去读书?    所以只能慢慢来,先招收六岁孩子,等以后时机成熟,年龄限制再往下调。    随后敏宁又叫来了贾进禄,贾进禄抱着一怀抱的帖子走了进来。    “安主子,这些都是府里往年跟宗亲走动的帖子,张总管说,还有一些老亲有些已经回到了盛京,有些低调已经不在冒头,所以一部分明天还得慢慢找。张总管说您要是急的话,他现在就带人去翻能翻库房。”    敏宁挥了挥手,“告诉张起麟,就说我不急,这些我还都没看完呢,还有让他先把宗亲的关系谱拿过来,哪些家里有适龄的子孙得挑出来,回头给我一份名单。”    贾进禄“哎”了一声,便出去办了。    敏宁继续画校园的设计图,这一部分是食堂,她打算放在靠近太学的这一部分。    到时候开一道小门,可以直接卖饭给太学中的学子。    碧影帮忙将贾进禄刚刚拿进来的帖子翻开后记录下来,首先得记录下有哪些老亲跟府上有联系,然后再找出关系谱找出这些老亲中谁家有适龄的孩子?    这项工作比较繁杂,敏宁打算慢慢来,毕竟院子才刚买到手,还没有开始改造。    “额娘,大舅舅给我送了一只狗。”元宝又跑了进来,他抱着小狗向敏宁显摆。    敏宁听到他的声音,抬起头来瞄了一眼,看着他怀里的那只狗,顿时乐了。    竟然是一只哈士奇,这行走的表情包也能被她哥给寻摸到,也真是奇了怪了。    这只哈士奇被元宝抱在怀里,舌头耷拉着,就跟吊死鬼一样。    随后她又想到也不是没有可能,外蒙一带的牧羊人可是能够远达西伯利亚。    哈士奇产地就在西伯利亚,或许就是经由互市被商人带到京师来,可以想见大哥见到这种跟狼长得非常像的狗肯定非常觉得新鲜,又想到她喜欢一些新奇之物,便将小狗送过来作为外甥的礼物。    只是送什么不好,非得送雪橇三傻,这可是被后世称为拆迁办主任,撒手没的哈士奇!    敏宁可以预见,以后家里肯定热闹了。    她嘱咐元宝,“既然是大舅舅送给你的,那你可要好好照顾它,教育它,以后它做错了,额娘可是不会找它,只会找你。”敏宁先给自己儿子挖了个坑。    元宝此时还不知道哈士奇的威力,很有信心的点头,“放心,额娘,我肯定会教好它,让它知道吃喝拉撒在什么地方。”    敏宁看着儿子信心的样子,不怀好意的笑了。    元宝抱着小狗过来,也只是显摆一下,给额娘看过了,自然也不能忘了弟弟妹妹,然后抱着小狗转身就走了。    那只哈士奇躺在他怀里仍然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    等人走远,敏宁收了笑,又有些不满,她哥也太可恶了,当年送她一只假狗,怎么轮到她儿子,就变成了真的小狗呢?    图纸只是大致修改,之后具体的设计就由名下那些工匠来处理,只过了三天新的图纸就到了敏宁手中。    她看了看问题不大,只是思维还是局限在这个时代,一些场所都被隔开划分了男女。    敏宁便将这些墙改造成铁栏杆,暂时可能大家不会接受男女同席,不过等时日一久,风气有了变化,这些栏杆就可以拆除了。    这样一份完整的图纸交过去之后,施工队就带着人马进驻到那几个院子中,该拆的拆,该改建的改建。    不过有一部分因涉及连接着孔庙,就得需要小心了,要是伤到了孔庙,到时受到那些文人的咆哮又不是一件好事。    大概是知道孔庙跟太学这边被人买下来改造,不少文人都关注起来,甚至报纸上都有了提及。    不少人都想知道这块地方买下来,是打算做什么?    有人猜是开图书馆,有人猜是朝廷想要建一个新衙门。    实际上这块地并不是那么容易拿下来的,孔庙跟太学旁边的这块地已经属于文学圣地,没有一定身份根本拿不下来。    也难怪,有人会猜是朝廷来建衙门用的。    这里面的人全都忽略了与太学只有一路之隔的东边贝勒府。    没有人会想到这块地是贝勒爷出马拿下的。    因为这一块地,四爷因着水泥一事亲自找了皇帝讨奖赏,敏宁又按照市价拿了下来,也没占官府的便宜,因为暂时没有透露出做什么,才惹来旁人的好奇。    太学之中可是有不少学子经常投稿给报馆,这不隔壁一有动静,就投稿到报馆中,这才引来了京中文人的注意。    不过这些都没有打扰到敏宁,学校在建了,各家的名册由碧影带着人在整理。    那么目前只有一件事还没有做,那就是课本。    课本可是关注着孩子们将来要学什么?    光是纯理论的四书五经,敏宁自然抛弃了,毕竟这些孩子未来根本不可能参加科考,也没指望在小时候就将这些全都学会,敏宁便打算挑一部分浅显得有寓意的放入课本之中。    其他的那就向社会招稿。    还是老办法,用报纸来招稿,然后由人来审核。    孩子小时候正是塑造三观的时候,怎样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那么选的书就要慎重起来。    因为孩子小时候除了父母身上学到一些东西以外,大多数知识都是来源于书本上,避免将孩子的三观塑歪了,此时这些课本内容就需要慎重起来。    敏宁没有急着现在就向报纸上发布招稿的广告。    而是托人去拜访她看中的几位老先生。    有些是文学方面的大拿,有些擅长理科,还有一些研究历史,甚至有人文文化和哲学思想、人类的起源。    可以说敏宁是小看了这个时代,三千年前就可以出圣人,没道理三千年后还不如那些古人。    敏宁请了人之后,有些感兴趣同意来教授,有些孤傲的拒绝了。    毕竟是给皇孙和王孙授课,难免会有些受气,总是这些已经致仕的老大人自然不愿意。    敏宁也没有勉强,反正最先一批的学生招的也不多,等时间一久总能够发动这些老大人。    而且敏宁也没有要求这些人站队,只说这些孩子进入学院之后,只是平凡的学子,课程也不用担心,记得按照书上来教就可。    招聘的人中而且有一些老大人,还有一些年轻人,都是敏宁自己私下里办的那几个学院挑出来的孩子,有善于地理的,有善于数学的,还有善于格物,善于西洋话的。    总之,选修的这一部分多数都是年轻人来教。    学院总共分为五个年级。    未来是六岁入学,不过目前嘛,第一批年龄都不一样,那就打到一个年级中,第一学期之后按照学习进度来分。    至于以后,就得按照规矩来了。    一年级二年级只教简单的文字和加减乘除,三年级并开始添加选修课和必修课。    选修课就是格物,西洋话,以及琴棋书画之类。    必修课是数学和地理。    学不会数学,肯定是不行的,而地理,身为皇室子孙,不知道大清的版图有多大?怎么能教会他们懂得什么叫做寸土不能失?    选定好老师之后,那些年老的老师,并不是说一定要让他们上课的,有些简单的内容,或是课外活动呀,或是批阅试卷,完全可以让助教来帮忙。    这一部分就可以从太学里招,敏宁就想着徇私将敏仪给塞进来。    等老师和助教们招收完毕以后,审阅投稿的事给他们。    审稿的标准是教导孩子才学跟人品并重。    就算这些孩子教出来学习不出众,但人品要出众。    就像在学校里学不到什么,但总不能教出个混账来。    德要高于才,这才是她所看重的。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