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炮灰奋斗史[清] > 第190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90)

第190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90)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转眼就到了弘时的婚期, 园子里也非常热闹。    弘时办完婚事之后,暂时就居住在园子里。    四爷已经命令内务府为他建府,府邸就在弘昀的隔壁, 现如今正准备将隔壁的人家给迁移走。    敏宁将澳洲的事情交给四爷办以后,又销声匿迹了起来。    夏天时,皇后突然病发, 原以为只是小病, 却没想到很快病发不省人事。    然后太医却不管用, 皇后喝的药是一碗又一碗,结果却毫无用处。    最后从医院那边请来了上百位大夫一一来为皇后诊脉,诊断结果却大出人意料。    皇后不是生了病而是中了毒!    至于中的什么毒,谁都说不清。    好似一种新奇的毒物,谁都没有见过。    上百位大夫一同研制解药, 然后还没等研制出来, 短短时间内皇后就毒发身亡。    四爷大怒, 立即命人追查出凶手。    他将这件事情跟前些年敏宁中毒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怀疑是不是有间谍又潜入了圆明园。    然而这一次却出乎他所意料, 凶手很容易就查出来了, 并不是所谓的间谍而是懋嫔宋氏。    谁都没有想到宋氏会突然对皇后下毒手,就连敏宁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一脸不敢相信。    要知道宋氏可是皇后身边最忠心的人, 从在潜邸时就是皇后手里的那把刀。    就算皇后失势了, 可皇后仍然是一国之母, 按说懋嫔不应该会背叛她, 乃至向她下毒手才对。    敏宁以为是有人栽赃给宋氏,还帮着查探了。不仅敏宁不相信,还有后宫中的其他人也不相信。    可事实摆放在眼前,连宋氏自己都承认了,所有人现出了惊讶。    四爷问宋氏为何要毒杀皇后,宋氏脸上带上了一丝恨意,“皇后当年哄骗我服下了那粒生子丹,要不是我趁机早产,大概就得赔上这条性命。这让我怎么不恨?这些年里我一直苟延残喘,已经命不久矣,自然要让皇后给我陪葬。哈哈,有皇后陪着我下地狱已经足够了!”    四爷气恼道:“难道你就不怕这件事情牵连到四格格身上?”    宋氏脸上闪过一丝凄凉之色,“这孩子根本就不愿意认我,她不是我的女儿,是那嫔的女儿!”    一听到女儿都不管用,四爷冷冷的问。“难道你就不怕朕迁怒到你的家族?”    宋氏跪在地上,她的手臂被擒在身后,“我的家族,呵,自打我进宫以来,家里就从来没有过问过我,反而不停的向我讨要好处。既然拿了我那么多好处,一同为我陪葬也算是这些年的报酬。”    四爷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后宫还有这么一个冷血的后妃,只顾着自己畅快,竟然不顾及家族跟自己的孩子。    “赐一丈红,隔几年称暴毙而亡!”四爷背过身去说。    太监当即带着宋氏出去了。    四爷则定定的站在大殿里一言不发,他想着皇后虽然做了千般错事,却不是一个宋氏毒杀她的理由。    过了一会儿,四爷继续吩咐下去,“命人将这件事情给清理干净,只说皇后是因病去世。着礼部为皇后处理丧事。”    皇后突然病重去世,朝中并没有多大的反应,毕竟皇后这些年经常称病,像药丸药汤,更是从来都没有断过。    绝大多数官员都以为皇后这一次是犯了急症,还没得到有效的诊治就去了。    除了在心底感叹一声,并没有其他反应。    皇后毕竟是一国之母,民间也是要服丧的,好在这一次只需要服三个月。    最近十年,百姓已经习惯了皇室接二连三的丧事,就连服丧都轻车路熟。    也就是三个月内禁荤,不能够办红白事而已。    三个月一眨眼就过,朝中又来了一个新任务,就是建议四爷册立新后。    “……国不可一日无国母,来年的劝农还得国母来操持,还请万岁爷册立新后。”    四爷不动声色的扫了一眼殿内的大臣,开口询问,“众位爱卿觉得现如今后宫当中哪位妃子可堪当皇后?”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了一眼,这不是人眼都能看得到吗?    眼下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就是三皇子,且三皇子母妃贵为皇贵妃。这后位除了皇贵妃以外,还能够是谁?    皇帝这样一个莫非是对皇贵妃有些不满?    不少大臣在心里嘀咕起来。    大殿中的一个楞头青突然站了出来,“回万岁爷的话,臣觉得皇贵妃可担任皇后之位,皇贵妃这些年里设立学校教受孩童读书,又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孤儿院、养济院,立下功德无数,臣认为这皇后之位非皇贵妃莫属。”    四爷盯着那楞头青看了一会儿,然后又问向其他人,“你们也是这样想的?”    其中有几个属于敏宁的忠实支持者跟着站了起来,“臣附议册立皇贵妃为皇后。”    四爷当即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这件事情容后再说!”说着,一转身就离开了大殿。    苏培盛只能够措手不及的喊了一声,“退朝!”    朝廷中所有人都以为皇后之位非皇贵妃莫属,有些人更是记得但是也对于皇贵妃的宠幸,虽然说这些年里渐渐失宠,可是凭借着以往的地位,以及皇贵妃所出的几个孩子,后位不应该是手到擒来,任谁都没想到的是原本非常有把握的事情,在皇帝这里发生了异变。    所有人都在猜测,莫非皇帝跟皇贵妃之间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有人希望帝妃之间发生事情,毕竟银行跟火车都掌握在皇贵妃手里,还有那遍布全国的商业,那漂泊在海外的船队。    凡是有见识的人都明白皇贵妃手中掌握的势力太大,一旦帝妃之间发生的问题,引起的后果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到。    不少人心里泛起了忧愁,要是帝妃之间真的发生冲撞,只希望不要牵涉到朝中跟民间。    四爷回到四宜书屋,就将屋里的宫女太监全都赶了出去。    他坐在桌旁出神,他在想着他跟安佳氏何时走到这种地步。    是她开始频频插手朝政,还是她手中掌握的势力太大,已经威胁到帝王的统治权?    或许两点都有。    四爷不由闭上了眼睛,作为一个皇帝,一个有抱负的皇帝,绝对不会允许旁人在碰触身为帝王的权力。    四爷已经足够的遏制住内心的**,没有对安佳氏露出狰狞的牙齿,这还是看着两人的感情上。    这一年来安佳氏安分了下来,四爷才稍稍放个心。    却没想到皇后突然离世,致使朝中官员举荐安佳氏来继承皇后之位。    若只是普通的皇后,四爷当然没有放在心上。    可是安佳氏是甘愿做一个普通的皇后,为他管理后宫的人吗?    或许,从最开始就是个错误,当年安佳氏向他要煤炭矿窑就是一个错误。    他就不应该给她,直接斩断了她接触外界的希望,就是因为一时的不妨,再导致她在外面立下了这么大的势力。    四爷又睁开了眼睛,事情到如今这种程度,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止安佳氏。    除非杀了她?    可是光想到一点,四爷就感到心痛,他宁愿自己去死,也不愿意伤害她。    正是因为心疼她,之前她做下如此大的措施,他也只是禁了她半年的足。    四爷有些烦恼,没想到继位之前要跟兄弟们来争夺这个位置,继位之后又要防止安佳氏对于这个位置的觊觎。    四爷对安佳氏得有多了解,基本上她眼睛一眨,他就知道她在想什么。    别看她最近老实的不行,可四爷知道,她只是按兵不动,或许什么时候就能够突破他的拦截,手伸的更长。    四爷揉了揉有些疼痛的额头,自古以来皇帝就没有几个长寿的,先前太医给他诊治过,因为当年时疫伤了底子,致使他寿命不丰,能不能活过汗阿玛还是两说。    如今他已经将近五十,不知道还能活多少年?现在他的精力已经快不够了,偶尔熬一次夜,第二天就昏昏沉沉,不像年轻那会儿,连续熬三天都不是问题。    安佳氏比他小好几岁,肯定是他走在前头。    四爷不由捶了捶额头,“母强子弱,可不是好事!”他说这话的声音极低。    也幸亏屋子里没有人,否则的话这话传出去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四爷说完这句话之后,又想起了弘暻。    弘暻虽然说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可是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太过听安佳氏的话了。    四爷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怕他走后,弘暻根本治不住安佳氏,导致这偌大的国家权力落入安佳氏手里。    他甚至能够想到,安佳氏会不会有可能是第二个武则天?    随即,四爷又摇了摇头,不对,安佳氏没有武则天那么狠心,他叹息了一声,最终决定这事还是看天意。    天意注定要住安佳氏一臂之力,他也没有办法阻拦。    当年太上皇就跟他说过,安佳氏若不是女子,绝对是一个枭雄。    庆幸她不是男子,也庆幸她最终进入了皇室,不然早就让朝廷给剿灭了。    朝廷绝对不会容许民间留下这么一个不定因素,当年太上皇虽然警惕安佳氏,可是更依赖她手下层出不穷的发明。    那些层出不穷的发明,为大清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比如深耕犁,比如脱粒机,再比如水泥等等。    这每一样给大清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太上皇舍不得灭掉安佳氏,毕竟这些发明都是安佳氏给带来的,甚至绝大部分都是安佳氏指点工匠弄出来的。    再后来安佳氏的势力越来越大,在太上皇和他都没注意的时候,她动作迅速的将一些不显眼的部门就被拆分出去。只剩下一部分留在京城这一边。那些被放出去的都隐藏起来,至今没有发现这些工匠被隐藏在何处。    只是从这十多年来,民间层出不穷的发明就可以看出这些工匠仍然发挥着余热。    四爷登位的最开始几年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转头跟安佳氏是敌对。    在太上皇还在世的那几年,四爷可以说过得是最舒坦的几年。    太上皇没有制约过他,安佳氏也一心发展民间的势力。    政策上有太上皇跟安佳氏,为他出策,可以说那段时间,四爷是真正的感受到了君临天下。    可是太上皇一去,四爷就感觉到安佳氏变了,她若有若无的试探起他。    再后来现在开始触摸朝政,四爷但是没想到安佳氏会趁着他病了,假传圣旨。    这使得四爷有了危机感,皇权是他的警戒线除了他谁都不能碰。    安佳氏这样做简直是在太岁头上动土。    四爷绝对不能允许她这样妄为。    所以他势必要剪除她的羽翼,可是这也能够明确的肯定,安佳氏的人绝对不止他先前调离的那些人,光是看这一次为她请命的朝臣就可以的看出,绝大部分不是属于他的人,那就是对她带着一份好感。    四爷不由感到警惕,这说明什么?    说明她在朝臣中的威望足以威胁到他,一旦他发生不测,弘暻根本没办法制约她!    那么大清可能会有一位女帝临朝!    别觉得四爷这是异想天开,毕竟祖宗有先见之明已经制约了女人登基的先决条件。    但是,不是只有坐上龙椅才能够掌握国家权力,垂帘听政同样可以。    四爷有心将安佳氏按在皇贵妃在一个位置上,可惜当年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那就是为了跟皇后置气,给安佳氏提升了位份。    这就导致现如今,安佳氏距离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遥。除了她以外谁都没有资格登上那个后位。    除非……另娶新人!    可是,一旦另娶新人的话,就将弘暻这个继承人置于尴尬的地步。    最终四爷想了想只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在他走之时将安佳氏一同带走。    一下朝弘暻就一脸高兴的向敏宁禀报了这个好消息。“额娘,朝中各位大臣已经举荐您登上皇后之位。”以后他就能够成为嫡子,能够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    然而敏宁脸上却没有丝毫高兴,她瞟了弘暻一眼,给他泼冷水,“别高兴的太早,你汗阿玛不会同意的。”    弘暻脸上的笑容收了起来,随后一脸认真的盯着敏宁问,“额娘,你跟汗阿玛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误会?难道就不能够说清楚吗?”    敏宁笑了笑,“我跟你和汗阿玛之间没有误会,只是立场不同,势必有这一日。”四爷代表的是封建社会,而她代表的是工业化社会,两者势必有摩擦,一旦社会进入工业化发展,四爷肯定会尽全力来阻拦,当年大宋、大明都有了工业化萌芽却没有迈入工业社会,最主要就是来自上层的阻拦。    这些统治者绝对不会允许这个国家脱离他们的掌控,一旦四爷发现对这个国家脱离掌控,第一件事肯定是勒紧了缰绳,控制住资本主义这头猛兽。    到时候敏宁这么多年付出的心血全都白费了,这自然是敏宁不允许的。    可是敏宁却有些后悔了,她上回的事做得太过急躁了,惹得四爷反弹,早知道就继续潜移默化,可惜的是这个世间没有后悔药,她已经打草惊蛇了,引起了四爷的警惕,眼下更是被四爷盯的动弹不得。    而她手中的势力也受到了四爷不同程度的打压,敏宁不由真的后悔了,早知道,早知道她也有可能忍不住那口气。    实在是她有些心急了,这个国家在四爷手中的发展实在太慢了。    要是换了她的话,早就将这个世界带入了工业化发展。    比如将读书人派到边疆伊犁支援,这才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带来了变化,那么多人口涌入了东北三省,给东北三省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不毛之地,因为几十万人口的涌入立即繁荣起来,再加上商人寻到了商机,直接带动了当地的发展。    原来需要几十年才能够建设的东北一下子缩短了工程,敏宁觉得照目前趋势,可以吸引大量的人口转移到东北去,仅仅需要十几年就能够将东北建设完成。    这么好的一件事,却因为四爷的前怕狼后怕虎,迟迟未能完成,当年东北引入人口的计划,这次将八旗营兵调到东北,真正迁移过去的人口也只有这些年里受灾严重的百姓,这些百姓对于东北三省广袤的土地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根本形不成什么有利趋势。    东北新建的一座城更是因为人口太少,导致那边成了一座死城,因为没有人,这座城可以说是亏本的,投钱进来的商人可以说是亏大了。    商人一向是见利忘义,眼下失去了利,想要再引诱他们就成了一件难事,所以敏宁就算是为了这些商人,也得解决死城的问题,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聚集大量人口。    只有人口一多才有人气,才能够吸引商人,增加税收,用这些税收来建设当地。    这是一个不能够解开的圈,敏宁的商业帝国如今还脱不了这群跟在她屁股后面捡食的商人。    生意是做不完的,她不可能一个人做完了全国的生意,所以有些事情必定要分摊出去,而这些商人,就成了优先选择。    敏宁还想继续忽悠他们为她卖命的话,那么又不能失信于他们。    只要是有一次大出血,让他们亏了本,第二次这些人就没那么容易相信她。    这也是她铤而走险,瞒着四爷假传圣旨的原因。    不过,这件事已经被四爷给隐瞒了,敏宁自然不会说出来,连弘暻都不能够做。    “额娘,汗阿玛怎么可能拒绝?”弘暻骇笑。    不可能,汗阿玛对于额娘的态度,他一直看在眼里,虽然去年的时候无缘无故禁了额娘的足,可是汗阿玛却搬到了杏花春馆最近的一个院子里居住,就是为了想距离额娘更近一些。    弘暻眼下听额娘说汗阿玛会拒绝她登上后位,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可能。    再说了,这园子里除了额娘以外,还有谁有那个本事越过额娘?    弘暻觉得额娘误会了,便开口帮汗阿玛说好话,“额娘,虽然说汗阿玛之前教您给禁足了,儿子也不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事,不过儿子觉得汗阿玛肯定是有一番苦心。您要说汗阿玛不让您登上后位,儿子是不信的。”    敏宁认真的对弘暻说,“这件事是我跟你阿玛之间的事情,你就不要过问了。”免得四爷在迁怒到这孩子身上。    她跟四爷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没办法解开的结,四爷不可能退让,她也不可能将大好的形势拱手让人。    弘暻张了张嘴,还想劝说,敏宁却制止了他想要开口说的话,“好了,这段时间你就不要过来了,多陪陪慧慧和孩子。”    弘暻见额娘开始赶他离开了,没办法只能够行礼离开。    朝堂之上,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皇贵妃登上皇后之位,不过有一部分人大概是察觉出四爷对于敏宁态度有些不同,便改了口,换成了育有两位皇子的齐妃。    实际上谁都明白,将齐妃给拉出来不过是凑人数而已。    可是就这么一项提议将齐妃吓得不行,直接跑到了杏花春馆,向敏宁赌咒发誓,“臣妾绝对没有那个非分之想。”要说齐妃不想当皇后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现如今朝廷已经有了共识,三皇子就是继承人选,齐妃虽然心里有那一份奢望,但是也清醒的知道,只要有皇贵妃在,她绝对不可能登上那个后位。    何况,她虽然有两个儿子,可其中一个身体病弱,早就被排除在皇位继承人之外,另一个虽然是活蹦乱跳的,但是前两年犯了大错,差点被万岁爷给过继出去,要不是有皇贵妃求情,她就失去了这个儿子。    所以,她对皇贵妃是带着一份感激的。    眼下有人将她给推了出来,那绝对就是让她跟皇贵妃得对。    只恨朝中,到底是哪个心怀不轨的人举荐她跟皇贵妃打擂台。    敏宁让人给齐妃看坐,然后说,“放心,这事我没有放在心上,何况谁能够登上皇后之位那得看万岁也爷这么说。”    齐妃小心的陪着笑脸说,“那可不是,要说咱们万岁爷对皇贵妃您那可是没得说,这后位除了您以外,还真没有人有那个资格坐上。”    敏宁笑着摇了摇头,“照我看来,万岁爷并没有继续册立皇后的想法。”    “怎么会?”齐妃微微张大了嘴。    敏宁拿着帕子捻了捻嘴角,“咱们万岁爷跟皇后娘娘那是鹣鲽情深,皇后娘娘离去才多久?万岁爷怎么可能那么快册立新皇后。最大的可能就是跟太上皇一样,不再册立皇后。”    齐妃听到敏宁说四爷跟皇后鹣鲽情深,就不由抽了抽嘴角,若这话是说皇贵妃跟万岁爷她还相信,可皇贵妃却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万岁爷跟皇后,齐妃只觉得好笑。    万岁爷以前的时候对于皇后娘娘只有敬重,皇后娘娘几番出手,才导致在万岁爷心目中的印象降低。    可要说鹣鲽情深,那绝对是开玩笑。    敏宁瞄了一眼齐妃,齐妃当即将嘴角的笑容给收了起来,她微微低下了头,表示在听。    敏宁则继续开口说,“咱们万岁爷是一个长情的人,即使皇后娘娘有千般错误,可是人一旦死去,那些不好的事情就消散了,留下来的只是一些美好的记忆。就如同太上皇对孝诚仁皇后一样,年轻时再多的摩擦经过时间的沉淀,留下的全都是一些美好的记忆一样,理亲王不就是这样才能够在出生时被册封为太子的吗?”    别说是为了在平三藩期间,稳定国家才册封储君,敏宁是不信的。当时太上皇才二十岁出头,已经拥有几个儿子,绝对没到册立储君的年纪。    更不要说那段期间,后宫之中孩子是生一个死一个,谁也不能够确定,这个太子会不会夭折。    所以必定是孝诚仁皇后的请求,太上皇才会在理亲王出生后还未满月就将他册立为太子。    这绝对有孝诚仁皇后之死的加成。    齐妃猛然一惊,她不知道皇贵妃跟她说这些到底是何意?    最终她干笑了一声回答,“万岁爷对皇后娘娘的感情可没有办法跟太上皇和孝诚仁皇后之间的感情相提并论。”    敏宁笑了笑,端起茶杯送客。    齐妃识趣的告辞,出门后,她心里起了嘀咕,皇上这是跟皇贵妃之间出了问题?    不然的话,皇贵妃怎么会说万岁爷不会在册封皇后这种话?    对于皇贵妃说的话,齐妃一点也不信,对,肯定是皇贵妃在忽悠他她,想要试探她是不是有小心思。    齐妃猛然的拍了拍胸口,有些庆幸,幸亏自己足够清醒,有那个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绝对不可能登上后位,不然自己心动了,失败事小,要是得罪了皇贵妃,未来在园子里绝对没有好日子过。    四爷这段日子除了上朝,就躲在四宜书屋批阅奏折。    他并不是不想册封敏宁为皇后,只是不想为她的野心增加筹码,若是他再次生病,很有可能重复之前发生的事情,这绝对是四爷不能允许的。    册封皇后之事,四爷想要拖延一段时间,毕竟乌拉那拉氏才去世三个月,没必要这么快就册封新皇后。    朝中官员之所以提起那也是看皇帝对于皇贵妃宠爱有佳,想要提前拍皇帝跟三皇子的马屁,哪里想到皇帝根本考虑让皇贵妃登上皇后之位。    只要四爷暗示,这些朝臣自然不会再提,毕竟国母之位缺人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皇帝之位缺人才是大事。    当今皇帝原本就是一个性情古怪的人,连太子都不愿意册封,再空置皇后之位,也没有什么好意外的。    弘暻现如今早上朝了,听出汗阿玛的意思,他当即大为吃惊,原本以为只是额娘的胡思乱想,没想到汗阿玛还真没打算册封他额娘为皇后。    这让弘暻情何以堪,没想到在不知不觉当中,汗阿玛跟额娘的感情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实在是他们这些做子女的失职,竟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民间最近又被一件新鲜的事情给吸引住了,那就是朝廷的船队又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且这个新大陆就在大清的南方,距离大清并不远。    这个发现再次引起了民间的淘金热,在所有百姓心目中,凡是新大陆肯定充满了黄金,现如今人口大量增加,不少百姓负担越来越重,而已经成长起来的少年就成了家中的负担以及主要的劳动力。    另一片新大陆已经被各种大大小小的势力占据住了,他们这些刚刚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想要再漂洋过海过去也只能当个苦力,若是没有大机遇,根本无法想最开始一样,随手手就能捞到金子。    就在这些人感叹,生不逢时之时,朝廷官方船队竟然再一次发现了一个新大陆,这立刻让不少新生代大为惊喜。    特别是这些年轻人绝大多数都是读过书的,虽然只在小学里读过几年书,但那也是识字的,凡是识字的就能够看得懂报纸,通过报纸坚持到全国各地的消息,也能够开阔眼界。    所以这些年轻人比他们上一辈人更加有拼劲,他们善用知识,善用周边的关系,所以很快就结成了队伍,大量大量的奔赴最南方,登船前往新大陆。    比广州还要更南方的一座只有几个渔户的岛屿,立时变的人多起来,这里拥挤了大量的人,等待着船将他们带到财富之地。    自然而然又吸引来了庞大的商人团队,这些商人有一部分也要前往新大陆,还有一部分见到商机直接留在了这座岛上。    这座岛,还挺大的,拥有优质的港口,一看就知道非常适合用来做中转站。    以前前往南洋的商船,绝大多数都到广州在珠海停留,眼下既然发现了一座更南方的大陆,那么这座岛屿势必会被朝廷开发起来,甚至有可能变成新的港口。    一座新的港口带来的财富,绝对不是从新大陆那边挖掘出的金子可以比拟,新港口带来的财富是源源不断的,只要船停留,财富永远不停。    何况这岛屿比广州澳门等港口还具有优势,它虽然说是一座独立的岛屿,可是距离澳门很近,距离珠海也只是隔海相望。    这座岛四面环海,拥有优质的港口,可以停下更多的船,从这里出发前往南洋和西洋会更加方便。    商人之中不缺少有眼光的人,自然官员之中也不缺少。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进了京城,四爷亲自批复,增加了一座新港口。    大量的商人如同那闻到腥味的猫一样,聚到了京城,朝廷准备将这座港口建设以招标的形式分派给各个商人。    这样可以减轻朝廷的负担,也可以减轻民间的负担。    毕竟朝廷要建这么一座港口,势必要建造一座新城,那么就要发动广东一带的徭役,这样对于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件沉重。    一旦将建设港口的事情分派给商人,商人会垫付一部分资金来雇佣民间的人手,而朝廷投资也不需要那么多,可以分期来付款。    这样商人得利,百姓得利,朝廷只需要等待商人建设完成之后去接收就可。    这已经成了朝廷最新的模式,像一些大型的建设,比如铺桥修路,造堤坝,修河段,这些都已经不再发动徭役,而是由当地官府向商人招标,到时候可向银行贷款,分批支付这一笔资金,然后再用府衙的截留的税收,慢慢偿还这笔资金。    没有人敢不还银行的钱,不管是官府还是民间的恶霸,凡是想借钱不还的,官府不还,银行那边会禀报上去,这个借钱不还的官员会直接被调离岗位,换一个聪明的人。    而恶霸借钱不还,那么只能够没收他的抵押物,银行可是拥有自己的保卫人员,一个个都是打架好手。    除了最开始几年有些人胆大包天,这些年所有人都知道银行对有大势力支持,后来见户部的官员都会先去银行实习后,不少对银行有企图心的人默默收回了阴谋诡计。    既然靠山比不过旁人,那还不如老实一点。    而这一次,朝廷招标建设新港口,肯定没有那么庞大的资金填补这个漏洞。    所以户部就打着向银行贷款的主意。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