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江春入旧年 > 第73章 舅舅

第73章 舅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估摸着时间,待江春进了江家大门,窦元芳方才转身离去。    而江家这一头,众人也不知她会在今日家来,待听见了外头的狗叫声才晓得是她回来了。    江春艰难避过吐着舌头一心往她身上扑的尾巴,摸黑进了堂屋门,又被武哥儿几个“大姐姐”“大姐姐”的叫着,扑了一把,好在他们正在用晚食,王氏每顿都得给他们手洗得干干净净的,倒也无泥巴灰尘的。    只秋姐儿仍是怯生生地坐在王氏身旁,偷偷瞧了这漂亮的大姐姐几眼,王氏见不得她这副小家子样,皱着眉使着她上前唤人,她才歇下手里的饭碗,小小声地喊了声“大姐姐”。    王氏等人忙拉了江春问,怎天黑半日了才到,若散学晚了干脆就莫回来了,她一个小娘子家家的不妥当……问完又怪江老大怎不去接她。    爹老倌也有些自责,江春忙道是自己临时起意家来的,不怪爹老倌。    这才被高氏拉着坐下,又忙去灶房给她拿碗筷来。    见着桌上的饭菜已被众人吃得七七八八了,王氏使江夏去烧火,要重新给江春炒个鸡蛋,杨氏听得撇撇嘴。    江春不想节外生枝,况且又不是三年前的小孩子了,哪还有心思争着多吃一个鸡蛋的,自是拉住了王氏,拿起碗筷自顾自吃起粗茶淡饭。    饭后,少不得又要提起她大后日升学试的事情来,江春望着众人想问又不敢问,生怕给她心理负担的样子,自是能理解的。    在这渐渐好过起来的江家,她这个读书人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仿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这次升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江家的命运,这种体会她“前世”亦有过的。    作为家里唯一的准大学生,高考前也不知被母亲念叨了多少回,甚“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家里就靠你了,可不能考砸了”“你弟是不成器了,只能望靠你考个好大学了”……甚至母亲将自己的遗憾也堆积到她身上来——“我几姊妹就我没出息,你可得好好考个大学给我争口气。”    据她前世观察,舅舅姨妈几个并未因江春母亲在家种地就看不起她,外公外婆也未长期纠结于她没考上大学这件事,江春不是太懂母亲对“大学”的执念从何而来。    但她明白:读书虽不是万能的,但不读书却是万万不能的。    这时代依然如此。    故她也未与众人多话,随意聊了闲,就打着哈欠回了房。    楼上房间还是以前的样子,王氏是个勤快人,旁的几口子房间也就罢了,江春这常年不住人的,她却是隔几日就要帮她打扫一遍。    故江春进了屋,见床铺折叠得整整齐齐,铺盖干净暖和,就是在那闲置着的书桌上摸了一把,也基本见不着灰尘的。    她点亮油灯,习惯性睡前看了会儿书,再将那些烂熟于胸的知识过一遍,方才心满意足地睡下。    不过躺在这熟悉的床铺上,她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了。一会儿想到大后日考试该如何准备文房四宝,一会儿想着考完了要等到年后二月间才晓得成绩与录取情况,这三个月的等待也是够漫长的……最后又想到那窦元芳,也不知他进城了没。    这次他又是来做甚的?他与金江好似特别有缘?    那窦丞芳可不是省油的灯,兄弟两个在家定是不安生的?    想着想着不知何时倒也就睡着了。    另一头,那窦三站在县城门口张望,好容易见着相公回来了,急道:“相公怎去了这半日,小的好生为难,不知是该在这候着还是去路上瞧瞧……”    “今日话怎这多?”窦元芳冷不丁来了一句,将窦三剩下一肚子的唠叨憋回嗓子眼去。    看这已黑透了的天色,窦三忍不住又道:“相公怎就接了这次的差事,吃力不讨好,郡守也不是非得请您出马的……”    窦元芳不耐地抬手,止了他的絮絮叨叨。    城门是早就关了的,墙内耳房的窗户被窦三敲响,有卫兵惺忪着睡眼呵斥:“何人这晚了来扰清梦?不晓得天黑了就不可进城了哇?还不快快走开!”    窦元芳只在旁站了,由窦三从怀里掏出块方形的青铜令牌来,对着那卫兵露了一眼。    “甚鬼画符!还不快快走开,再说一遍,天黑就不许进……”说着忙睁大眼望着他二人,似是不敢相信似的,确认了一番:“这……这……二位相公当真是郡守派来的督学?对……对不住……”    说着忙不迭从那城郭后头出来开了门。    窦三不乐意的骂了句:“这狗东西!”    倒是那卫兵,一改先前大|爷样子,瞬间成了狗腿子,点头哈腰道:“小的有眼不识泰山,两位相公切莫放在心上,前几日就听闻上头说有督学要来了,只咱们兄弟几个在这儿守了几日,也未得见,哪晓得两位督学相公这般晚了才进城……不知二位可用过饭食了?小的这就去县衙禀告太爷……”    窦元芳不耐。    窦三对着他屁|股踢了一脚,骂道:“要你多话!相公自有安排。”    那小卒方讪讪住了嘴。    窦元芳却是无奈叹了口气,现今这朝堂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金江虽是小城,但也算西南重镇了,南联蛮夷,西络川蜀,不说城墙没个人高,连头牲口都挡不住……就这般夜里,守卫的也是个傻子,要真有甚闪失,他自己只会夹紧尾巴逃窜……    朝堂对边防的懒惫真是愈发不像话了!    想到这每一座城池,每一寸城墙皆是无数士卒儿郎用鲜血捍卫下来的,窦元芳愈发无奈了。上头官家眼睛望不到这来,下头人也只管睁只眼闭只眼,倒是朝堂的明争暗斗,众人却是睁大了眼,竖直了耳……    窦元芳领着窦三先进城找了家客栈,随意歇下不提。    夜里只尽是些光怪陆离的场景,有那小儿黑白分明的杏眼望着自己,有段丽娘“窦元芳就是个伪君子”的奚落,还有军营里副将马革裹尸的场景……最后又换到了几日前在大理,段老夫人语重心长的一句“元芳哪,就当是岳母求求你了,放过丽娘……”    第二日醒来,窦元芳浑身不得劲,这种众人皆道他是恶人的憋屈,他要忍到何时?就似年幼时,亲生母亲为了与庶母争宠,故意将他推进水塘病了几日。    最后陷害庶母未成,她只对外宣称是他自己不小心跌落的,众人皆来责他为何不小心着些,祖母罚他跪着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抄了千遍。    他不能将自己母亲供出去,只能咬着牙将旁人的责骂悉数吞进腹中……现在,旁人也只道他是个忘恩负义、抛弃妻子的。    远在王家箐的江春却是早早起了背半个时辰的书,又就着腌腊肉,饱饱的吃了两碗稀饭。    伸个懒腰,阳光灿烂,这天气真好!    “汪汪汪”    “汪”    江春能精准区分出来,“汪汪汪”叫的是普通狗子尾巴;只“汪”一声的是“狮装大佬”,名叫狮子。才两个多月,狮子已经长得快有尾巴一半高了,两只站一起能明显感觉出不同的“气势”来。    江春偏过头去,见院门口站了个男子,十四五的年纪,一身读书人打扮,倒是副陌生面孔。    “请问这是王家箐江大年家哇?”    “正是,不知这位小哥哥是……”江春拉住了狂吠不止的尾巴,大声问道。    那少年笑得颇为腼腆:“不敢当不敢当,这是你家的书信,苏家塘高洪大爹令我带过来的。”原来是昨日高洪在县里见着江家的书信,就顺路带回家去,想着今日正好可送过来,哪知一大早就被迎客楼里伙计喊走。    走之前又想起万一这信里是有急事要说呢,耽搁了不好,忙又嘱托邻居少年将这信送过来一下……至于为何不唤高力,那小子这几日正闹着习武呢,天未亮就出了门,晚间黑透了才家来,紧要关头总也逮不着人。    江春忙接过信,招呼他进门来吃碗茶水,那少年却红着脸摆摆手急着走了。    直到不见了人影子,尾巴才歇了吠叫。    趁着屋里江老伯众人还未下地,江春忙拿了那书信进屋,顺便低头一看,是东昌府寄来的。    江家众人自是要让她帮着读信的。    “父母大人亲启,吾儿江芝,今于蒋家已无儿立锥之地,盼父兄前来接离,切记携婚书前来。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儿翘首以盼。”    这远隔万里的,就寄了这五十字不到的书信来,套用后世一句“新闻越短,事儿越大”来解释的话,该是有些不太好的。    果然,王氏虽未读过书,但这信里的意思却是听懂了的:江芝在蒋家境况愈发糟糕了,只盼着父兄前去接应并和离。    她哪能不着急,这亲姑娘就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想到她现今不知在水深火热里如何煎熬呢,一颗心就怎也坐不住。    只一个劲问众人:“这可如何是好?”“这可是真的?”“芝儿这是怎了?”    可惜无人能回答她。    倒是江二婶还恼着上次被她诓骗白跑一趟的事,满不在意道:“阿嬷你可莫又被她哄了去,九月间咱们才白跑了一趟哩……回来一看,咱们地里那包谷棒子烂了不少不说,还不知被哪个缺屁|眼儿的孬种偷了好些去,这可都是实打实的粮食哩!可把我心疼坏了!”    江二叔也跟着点点头,小妹从小就是个主意多的,她说的话可不一定当真。    王氏被二婶堵得说不出话来,她说的也却是事实……    但姑娘是自己生养的,又不是儿媳妇生的:“你连自己养的秋姐儿都不管不顾,哪有那好心管我的芝儿……”    众人想起在蒋家门前受的那几顿奚落,心里不是滋味,自也不敢接话,只余那杨氏不情不愿撅着嘴。    其实江春也有些拿不准,毕竟江芝是有那般“前科”的人了,她的话可做不得准,万一又被诓去奚落一顿怎办?江家这脸面还要是不要?    可万一真是情况紧急,她的处境委实不妙又怎办?始终是一家人,王氏老两口可受不了这打击了。    江老伯不发话,这事也就只能暂时歇下不提了。    江春回了自己房间,准备再看会儿书,却又有些静不下心来,倒不是她多圣母心性,只是这时代的女子委实不易,尤其是江芝这等聪慧能干的女子,她天生就有好感。虽然她也生气她将七窍心思使在江家人身上,但至少未造成多少实质性的伤害,她不忍心真看她遭了难,这时代本就对女子不慈了,若女子之间再不怜惜些……哪有枪口对准自己人的道理。    似后世那些所谓“女德班”的,其实就是些女人琢磨出来折腾女同胞的文化糟粕,恐怕男人都未想到甚三从四德的,只她们削尖了脑袋,从女性身上寻找讨好男性的“乐子”……好似给同胞套上枷锁,她们就能得到些变|态的优越感。    她不知旁人怎看的,但她不是这种人,她对女性要更宽容些。    说她“双标”也好,说她“圣母”也罢,她始终是个会有主观偏见的普通人,她更能理解女子的不易,对她们能抱以更多的宽容。    不过,转瞬,她又松了口气,将才那信上写的时间是“宣和十八年冬月初三”,那就是一个月前了,若真有甚紧急情况,照江芝的本事,怕也该是解决好了的,若她无力脱困,那就是真的情况紧急了,到时候江家人再去亦不迟。    想通了这一层,江春觉着……自己还是莫操心这些大人的事了,先将后日的试给考好再说。    待用过午食,江春也就不再纠结了,生怕自己在这环境里容易被王氏的焦虑给感染了,趁着天暖,路上行人还多,就往学里去。走之前又与爹老倌约好了,初四那日午后,赶着牛车去帮她搬学寝铺盖。    当然,也没忘了将江家的户籍文书带馆里去,明日可还要靠这“户口本”领准考牌呢。    回了学馆,寝里照例是无人的,她倒是又静下心来,看了半日的书。    用过晚食,少不得要揣上银钱,出门去买些全套的文房四宝。谁知那馆前的笔墨铺子却告她,为了防止舞弊不公,那笔墨纸砚都是学里教管司统一备齐的……这老板倒是个好人。    原来,这里的“高考”亦只需带着人和脑子进场就行了,这倒是不错。    无了事,也就不急着回学馆了,只顺着门前北街溜达。正是用晚食的时辰,一路上大小馆子倒是热闹,男女坐一处了嬉笑打闹的,谈笑风生的,都是热闹景象。    因学馆位于山脚偏山腰处,地势高,前后无遮挡的,冬腊月的风刮得呼呼响,冷得很。倒是这山下的街面上风小房多的,走着不觉冷。    “春儿!”    江春转头,见是舅舅高洪在喊她。    她已三个月未见舅舅了。    不知可是操心事太多,这两年来他老得特别快,才四十岁不到的年纪,头发却已白了三分之一,夹在丝丝黑发里像没洗干净的抹布沾了灰,虽然梳理得整整齐齐,但她还是觉着有些凌|乱……与衰老。    是的,衰老。    衰老是分两类的,身体机能的减退,比如肝肾阴虚,阴阳不足,卵|巢功能减退,这些都是生理上的,多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头发花白、脊背佝偻、老眼昏花、齿松发落、更年期提前等明显外在征象。    但还有一种是心理上的疲惫,隐性的改变总是最难察觉的。    以前江春对高洪存了疙瘩,不愿多与他接触,自是察觉不到的。现今仔细一瞧,他那精明能干的双眼不知何时已染上了混浊,白睛发黄,还夹着些散不掉的血丝,瞳仁也似蒙上了一层翳障……鼻子两侧的法令纹有些超乎年纪的深邃……    虽然他的背仍然挺得笔直,说话声仍然清晰洪亮……但江春就是觉着他身上散发的那股“衰老”气息愈发浓厚了。    这与三年前谈笑风生的舅舅似乎不是同一个人。    夏荷未曾对刘氏手下留情,时间又何曾对高洪心慈手软?比江老大大不了两岁的他,却有种江老伯的既视感,明明郎舅两人,却是两代人的错觉。    想起当年江家的第一桶金还是全靠他从中说和的,那次他对着自己调皮的挤眼睛,帮自己与掌柜的砍价……都还历历在目。    自己对他的敬重到底是从何时开始打了折扣呢?    也许是舅母流|产前她去送螃蟹,听店小二道他帮着夏荷打官司那次?    或许是舅母流|产了他却不在身边那次?    还有可能,是舅母逝世直到入殓上山他都没出现的时候?    当然,她知道,她最难过的还是面对那半罐子汤药时,他马后炮的只去轻飘飘报了个官……这样为人夫的舅舅令她失望了。    他在事后的冷静、沉默都让江春失望,成了她心内的疙瘩。    但现在这样子的舅舅却是出乎她意料的……她以为他会沉寂一段时日后重新娶个女人,继续风光地做账房先生,而不是这般急速地衰老下去。    江春垂了眼眸,终于轻轻唤了声“舅舅”。    高洪早已习惯了她这样的态度,也不以为意,只唤了她进迎客楼,道:“怎这般晚了还在外头行走?晚食可用过了?”    江春皆随意应了。    高洪见此,感慨了句:“力哥儿与你两个倒是相似,不想理我时就都一样的作个鹌鹑样子。”    江春听他提起高力,终于抬头望着他,仍然未说话。    高洪伸出手来,似乎想要像小时候一般摸摸她脑袋,想起她已是十二三的小娘子了,又中途将手改了道,放回自己后腰,习惯性的捶了两下。    “舅舅这几日身上不好?”    “老|毛病了,这腰杆子总是酸痛,吃了几剂风湿药也不见好转。”    江春想起他每日定定坐在柜台后打算盘,这样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最容易引起脊椎病变了……他这怕是腰椎的问题。    “那舅舅往后就少吃风湿药了,倒是可吃些强腰健骨、通经活络的,平日家去了还得多卧床休息,床板也莫太软和了……”望着高洪那有些微亮的眼眸,江春又说不下去了。    本来内心是对他有疙瘩的,怎说着说着就忘了这一茬?她有些懊恼。    高洪却望着她那懊恼的样子笑了笑,虽然将眼角的皱纹撕扯得愈发深邃了,但混浊的双目却似乎清透了两分。    “你后日就升学试了罢?户籍文书可带来了?衣裳袜子要穿暖和些,到时候天冷了怕坐不住。”高洪像个和蔼的长者般唠叨着。    江春有些心酸,这要是舅母还在该多好,她能接受得更心安理得。    现在的她,总觉着,若接受了舅舅的关怀,与舅舅“和解”,仿佛就是背叛了那个可怜的女人似的。    见她低着头不出声,高洪又叹了口气:“今日可是从家来的?那书信收着了罢?我忙着来做工,就请了隔壁小相公帮忙送去的……力哥儿那小子,天未亮就不见了踪影。”    江春终不忍心,答了句:“收着了,多谢舅舅。”    听闻高力的事情,又忍不住问道:“力哥儿在忙甚嘞?可不得想着考县学的事了?”    “莫提了,我们亦不知哩,只听他嘴里念叨着要去学甚武艺……前几日还拜了个别村的师傅,专门走镖的,你外婆被他磨得没法子,提了几十个鸡蛋去那户人家意思一下,又给了几百文的甚‘拜师费’,就当哄着他玩玩……”    “谁也未当真的,哪晓得这小子这几日就着了魔似的早出晚归……读书不见他有这劲头,学这些把式却是肯下心思……委实头疼哩。”    顿了顿,似乎是怕江春又歇下好不容易提起的兴致,高洪忙接着道:“原本只盼着他能学些算筹本事,来接了我的班,哪晓得大字不识几个,整日上蹿下跳倒是厉害……文哥儿跟着他也学得调皮捣蛋,只怕你阿嬷都拿他没法子了。”    江春点点头。这倒是真的,现在的文哥儿愈发调皮了,若没江老大在上头压着,估计得上天。    但回过神来,她又觉出微微的不适来:舅舅的态度似乎有些在讨好她?    “天色要黑了,你个小娘子家家的,莫在外头逗留,快回学里去罢。”高洪嘱咐她。    江春转身走了两步,听到舅舅又将她喊答应,道了句“过完腊八我就要去汴京了,有人说在那儿见过他们俩。”    江春不以为然,走了两步才反应过来,这“他们俩”说的是夏荷与赵士林两人?他听谁说的?    这些都是疑惑之处,但江春不想在考前令自己心绪波动,只暂时忍住了,想着待考完再去舅家好生问问就行。    她没有问高洪他要去汴京的具体何处,要去多久……若她能有先知能力,定会阻拦舅舅这一趟懵懂的汴京之行的。    可惜,世事总是这般在最不起眼之处出人意料。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