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江春入旧年 > 第124章 坐堂

第124章 坐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江春要将钥匙还给邓菊娘,但老人却又不肯受,江春亦无法,无奈只得先收下,就当先帮她收着罢,日后再找机会还给她便是。晚食后又说了会子闲话,辞别过老人家,元芳方才送着她回了学寝。    翌日,才散了午学,江春与胡沁雪招呼过一声,道明日再去拜见干爹,今日有事要出去,回寝可能要晚一些。    待她裹严实了衣裳来到城东的熟药所,刚过了酉时初刻,正是晚食时辰,所内人也不多。    她方一进门,杨掌事就招呼着上来,有小厮知机的送上杯热茶,江春也未吃,只握在手中暖着。    “春娘子果然能耐,你瞧我今日,精神头可是好多了?”杨掌事笑得极其和善,白白胖胖的似尊弥勒佛。    江春|心下明白,他这是吃了她的药有效了,只淡淡笑笑,道:“杨叔身体底子本就不差,只是稍微欠了点调养罢了,日后多吃些温补之物,定能比年轻小伙还康健哩!”    一席话将掌事的惹得笑开怀,引着她去了一进门左手边第一间小屋,就算诊室了。    只见那诊室五六个平米宽敞的样子,青砖地板,朱红漆的墙壁与柱子,正中靠墙放了张朱红的雕花桌子,桌后立了把同样花色的椅子,椅子上铺好了牡丹花样软软的坐垫,看着就暖和。对角靠墙处还放了一盆墨绿的兰花,在寒冬腊月里居然也散发着勃勃生机。    一切都布置得刚刚好,看来这位杨掌事委实是个妥帖人。    江春被他请着入了座,有小厮给她上了热茶,江春这才吃过两口,在位子上坐定,看着外头四处走动着抓药煎药的药工……也无个人进来,屋子虽比外头街面上要暖和一些,但坐久了双足还是僵住了。    她就手端着杯热茶出了诊室,看了挨她一溜儿的几间诊室,不过全是空的,无人在内。    给她送茶那小厮见她四处看,也笑着出来与她主动说起来:“春娘子,这几间往日是几位老先生在坐,只这几日天冷了他们都家去了,怕是要开春后才会来呢。”    江春抬了抬眉毛,那几间都是老先生在坐?那她左手第一间,岂不是排在他们前头了?这几日若不来也就罢了,日后来了……可就不太好看了。    可能是上辈子形成的职业习惯了,任何行业都是敬老的,尊重前辈已成了行业潜规则,尤其是在中医这种迷信经验的行业里……    见她神色难为,小厮倒是会看眼色,忙宽慰道:“春娘子不消忧心,那几位老先生也不是每一日都来的,他们往日亦只隔三差五来一遭,年后还不定来不来呢!”    江春笑笑,只将此事记在心上。    她又去药房看了一圈,见几个抓药的药工皆勤脚快手,称头拿捏极其熟练与准确,就是那药材质量,每一个抽屉拉开来看,都是极其匀净地道的……她对这熟药所的感官愈发好了。    江春看完了杂七杂八,外头天色黑透了,她又坐回自己诊室去,见也没人,只拿出随身带着的书册看起来——闲着无事时度日如年,看看书倒是能消磨时光……只是天寒地冻,才将坐了片刻,双脚又麻木了,就是使劲跺了跺也无用。    这汴京的冬天,委实难熬!令她不由得想起金江的冬日来,就是最冷那几日也只地上结层霜,顶多冻坏些瓜瓜豆豆的,哪里似这边,连人都能冻坏……也不知家里众人如何,元芳使人帮她带的口信可收到了?    窦淮娘一日不生下小皇子来,京内局势就一日无法真正安定,待真正的尘埃落定,估计家里武哥儿斌哥儿秋姐儿三个小的都能上学了……也不知今年文哥儿和江夏两人考上弘文馆不曾?    想着想着,愈发想要回家了。    “您这边请,我们这位小江大夫,可是太医院内极其本事的,像您老这般伤了风,她两包药下去,保准您药到病除,今日喝药,后日就可吃酒了!”那小厮领着个老太太来到诊室门口。    江春听他对自己一气儿的胡夸海吹,“药到病除”这话可哪个也不敢说的……倒是险些笑出来,忙整理了仪容,正襟危坐,等着迎接她在这世界的第一个正式“病人”。    哪晓得那老妇人在诊室门口看了半日,就是不进去,只伸头探脑的瞧了她几眼,神色犹豫不决。    江春还道她是有甚难言之隐,想着此时该展现笑意,令病人如沐春风,消除怯医心理……    “就这黄毛丫头瞧甚病?你个崽子莫忽悠你奶奶!你这熟药所里怕是没大夫了不成?让个小丫头来瞧你奶奶,信不信奶奶打下你半截儿来?”那老妇人白了小厮与江春一眼,又转去了别处。    ……    于是,江春才绽开的笑意,就僵在了唇边,令她收也不是,笑也再笑不下去。    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被人当着面这般否定了,她也尴尬,上辈子好在病人虽不信她也只是背后吐槽,这般当面就骂开的,还是首次……关键是还“连累”了一心推荐她的小哥。    好在那小哥也是个看得开的,混不在意老妇人荤骂,待她扭着腰走了,他立马去了江春面前安慰道:“春娘子莫放心上,老虔婆那寡嘴儿,说起话来最是没个高低,你就当她放……”他及时刹住嘴,将那话给憋住了。    江春倒是感谢他的宽慰,笑笑不当回事儿,毕竟上辈子也经历过的,年轻医生坐冷板凳好似就是天经地义的,只得勉强安慰自己:无事无事,慢慢来就是了,总有起得来的一日。    她这般自我安慰着,僵直着脚,好容易才熬到戌时末,城内大钟一响,所内众小厮药工收拾了铺面,准备关门,她也就拿上自己的书走人了。    临了,杨掌事又来宽慰了她几句,甚“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老生常谈,她上辈子也没少听,亦只淡定的应下。    辞别众人,出了门,一股冷风似长了脚一般,朝着她头面扑来,顺着脖子又往里钻,她闭口不及,居然还有一口灌进了肚子里去……这才觉出肚内空空来。    一散了学就往熟药所来,说着话居然就将“正事”忘了,但现已九点多近十点钟的样子,街上早没几个人了,要吃东西只得去夜市。    夜市……她独自个儿,是坚决不会去的。遂只得低着头,裹紧了大衣裳往朱雀大街而去。因着乱局初定,街上人虽不多,但三教九流的也不敢为非作歹,这时候任哪个也不敢往风口上撞……她倒是安安稳稳回到了学寝。    直到洗漱过躺床上,她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前几日委实是想多了,还计划着啥“一日瞧十个病人”哩,照今日这架势,甭论她去哪里坐堂,哪里都得贴钱养着她哩!    夜里免不了的做了许多梦,一会儿是只热气腾腾的烧肥鹅,歪着脑袋眼睛半睁半闭,颇有两分媚眼如丝的味道,似在挑衅她说“来呀,吃我呀”,激得她磨刀霍霍一把抓住它脖子……一把抓空了,反倒将手臂露外头,大半夜的将自己给冷醒了。    醒来想起梦里那烧肥鹅,肚内唱起了空城计,只觉着懊恼异常,早知道一个病人也瞧不着,又何必那般老早八早的守着去,还不如悠闲自在的吃个晚食再去哩!    摔!    想起一个病人也没瞧上,想到自己的挣钱大计不知何时才能步上正规,难免又有两分沮丧。    这种沮丧直持续到了再次入睡,睡着后梦见自己在那诊室方坐下,就来了几十号病人,在门口排起长长的队,等着找江小大夫瞧病,有几个没挂到她号的,就站门口好说歹说求着要加号,不给加号今日就不走了……    当然,醒来难免又失落,这种情景估计只有“专家门诊”才会出现呢,自己又想多了!    摔!    她又懊恼着入了睡,第二日醒来就显得精神不济,用过早食,勉强着听了一日的课,散学后与胡沁雪一道家去。    先去了胡叔微家,下人道“老爷去三爷府上了”,姊妹二人又约着去了尚书府。    果然几人正在胡老夫人处说着话呢,二人先与众长辈见过礼,江春特意将昨日腊八之事说了,道她“先前就应下窦老夫人去她家请平安脉,倒是不好临时变卦,故只得跟着去了窦府,辜负了祖母美意”。    这种场面话也就只有胡叔微父女两个会当真了,果然就顺着她话问起窦府情形来。    江春|心内斟酌了一番,捡着无关痛痒的说了几句,无非是“先前的安国公回了张家去”“窦老夫人身子弱了些,精神头尚好,只是心内忧着官家龙体”这些众人皆知之事。    父女两个听了倒是唏嘘不已,皆道未曾料到风光无限的窦家也会经那磨难,此番安定下来倒是尚好,老人家正可安享晚年,只是可惜了那张宪,当年他亲娘费了好大功夫才带他脱了虎口,现今他又“自投罗网”,倒是衬得当年他娘似笑话一场。    说起这糊涂蛋,众人又是唏嘘一番,满东京城的人都跟着瞧了这笑话,只是可怜了那老人……自己养的儿子,再糊涂的果子也只得自己吞下了。    只有胡老夫人与胡叔温母子俩对视一眼,再望了一本正经的江春,会心一笑,窦家经此定是要一飞冲天的,也不枉当日自己冒着杀头大罪帮了他们一把,此时的他们,心内皆知窦家这株大树是抱定了。    几人说过旁人家事,江春这才有时间与干爹寒暄。    果然似他这般浪漫洒脱之人,最适合的还是霁月风光与大好河山,留在世俗的漩涡里真委屈了他……不见他才出去一年不到,人虽晒黑了点,但面上神色却是愈发从容与开朗了。    江春真心替他高兴。    “干爹这一年都去了何处?”    “去福建走了一遭,那头近海,吃耍的都与咱们这边不同,同金江更是不一样哩,市面上舶来品不少,还顶顶便宜不过,似那西洋来的甚‘眼镜’,为父这老眼昏花的一戴上,嘿,就似用抹布擦净了桌面一般……我还特意与你祖母带了一副家来,瞧着若得用了,日后再与她配上两副。”    “吃食味儿也鲜香,就是那鸭汤面与米豆腐正合我口味……春儿你瞧,为父可是发福了?这一年还当真是心宽体胖哩!”    江春认真打量,还真是长了点肉,不过他这年纪的中年大叔,新陈代谢减慢,长胖好像也是必然趋势?    她只是捂着嘴笑。    这愈发坐实了自己“长胖”的现实,胡叔微笑着捋捋那把美须,叹了口气:“唉!只你姊妹几个去不了,不然将你们带出去见识一番,瞧瞧你们几个,太瘦了些……可是学业繁忙?”他将眼神落到江胡二人与徐绍、胡英豪身上。    江春终于见到自进门来就不出声的胡英豪来,他倒是老样子,众人活动历来不参与亦不拒绝,不知情的只道他是性子疏朗,江春却觉着这是“狐狸成精”了。    果然,见她望着他,这成精“狐狸”还对着她眨眨眼。    倒是徐绍这半年来性子变化有点大,也不知是要适应京内环境做的改变,还是经了何事,好似对甚都提不起兴致来,她与胜男几个出去玩耍时也会约他,但他每次都是拒绝了的。只是拒绝过后,她们不论去了何处,又总是能在不远处见到他……委实古怪!就像不喜与她们来往了一般。    想到此处,江春就将视线落他身上去,同样的温和有理,众人说到甚,他也会搭两句嘴,不会显得太木讷与游离,但也拿捏得极好,从不多说一句……脾气是真的好。    只是,这次亦如这半年来的每一次,她视线刚要与他对上,他就又迅速的转开去了。她观察过,他对胡沁雪与高胜男就不是这样的……江春叹了口气,不知自己哪里惹他恼了。    可能就如“上辈子”那些朋友一般,慢慢走出小圈子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更优秀的人儿,彼此间也就不再紧密了……江春又轻轻叹了口气。    “春儿这是做甚?小小年纪还叹起气来了?可是学业太过繁忙?你们那几个夫子我都识得,改日去与他们招呼声,你们这年纪就该好好见识见识,日日被逼着扑书本上,委实辜负大好时光。”    江春忙摆摆手,开玩笑,这位干爹是个性格天真的,说直白点就是情商不够高,他可是真能做出这种事来的。他虽是好意,人家嘴上可能会留点面子不说,心内不知要笑成何样了,太医局之事,哪里轮得着他个退役前太医越俎代庖了?    上头胡老夫人咳了一声,带了两分不悦道:“就你事儿多,这东京城内两三千的学子,哪个不是这般过来的?还以为个个如你一般逍遥自在哩?”    被训了的胡叔微也不以为然,自己一笑而过。    老夫人也未再揪着这问题,问他些“去了福建哪些地儿”“跟着何人去的”“吃食可还习惯”等问题,几个小的也都竖着耳朵,听他讲外头的世界。    胡叔微能言善道,一草一木,就是块石头亦被他讲得栩栩如生,不光几个孩子听得入迷,就是几个大人也聚精会神听着,生怕错过分毫。    待饭食上桌,几人也不分男女,围坐一处吃起来。倒是胡叔微想起什么来,问江春:“春儿,你嬢嬢嘞?怎不将她唤来一处吃,省得她独自个还冷锅冷灶的。”    江春尚未说话,只感觉上头的胡老夫人与胡叔温慢慢停住动作……看来是他们也知晓江芝的事了。    她只得歇了碗筷,斟酌了下言语,才慢慢道:“多谢干爹关怀,我嬢嬢她找到个去西北的工,才七月间就去了西北,怕是这两年都不会再回了,若回倒是直接回金江去了。”    “哦?这是为何?怎好好的东京城内不在,要跑西北去,那边气候她怕是受不住哩,不如少挣些钱,安安生生在这边……”果然是个天真浪漫的中年大叔。    江春也不知该如何编下去了,只笑笑道:“多谢干爹关怀,我嬢嬢就是个性子好强的,喜欢往外头闯荡哩,好在现今风气开放,只消肯努力,她个女子家在外头也倒是能挣出条路子来。”    胡叔微还待细问她去了何处,老夫人就着江春的话头,说起外头风气来,说到哪家闺女在梁门大街开了间首饰铺子,日日站柜台上如何如何的,大叔才被转移了注意力。    江春松了口气,似胡叔微这般天性纯真之人,江芝作的死,她还是莫与他晓得了……反正事情也已过去了,渐渐的都会淡忘。    待用完晚食,胡叔微领着几个孩子辞了老夫人,回了自个儿府里去,给他们分了些带回来的特产小物并稀罕的舶来品,江春又被胡沁雪拉着留下,就歇在了胡家。    另一头,胡老夫人又使人来将徐绍唤了去。想起今日外祖母看他的眼神不乏警告,不消翠莲老妪如何交代,他也知祖母要说甚了。    他想起刚来到东京没多久,就是安国公府办桃花宴那回,小友在那府内救了窦老夫人,自己听闻了还替她高兴过几日,外祖母不知从何处晓得了,专门将他叫进府来嘱咐了一顿“好生念书,莫将心思花在旁处”的话。    他不知何为“旁处”,只懵懂应下。    后来六月间去百草园,他见她对那金银花爱不释手,寻思着给她送一盆去。但他在东京也是人生地不熟的,舅父院里那两盆又是他老人家的心头好,轻易不好动用,只得让府里照顾他的小厮去寻两盆来。    哪晓得就这般微小的一件事,居然也被外祖母知晓了,又将他唤进府去说教一通。    而正是这一回的说教,他才晓得原来祖母于她“另有安排”。且不说她会不会真如他们安排的一般言听计从,就是那窦家,家大业大,又哪是他们这般人家能肖想的?    他委婉的劝说过外祖母,希望她老人家能打消那不该有的念头,哪晓得换来老人家一句“生了不该有的念头的到底是哪个?”    直将他问得哑口无言。    那位窦叔父他怎会不知?京内不少人流传的能从西北立了战功回来的窦十三,禁军中人无不对他交口称赞的窦十三,那年去山上将他救下来的窦十三……他家世了得,哪是他个生药商人之子能比的?    再者,见过他的人,都不可能忘记他身上那股浑然天成的气质,又哪是他个白面书生能比的?    在他面前,他徐绍不过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商贾之流,他拿什么去与他争?若他真起了意,哪个也挡不住他。    这种挫败感令他再无法心安理得的受她邀约,无法再与她似从前般来往,只要一看到她的笑颜,他脑内不由自主的就会冒出窦叔父那张威严的脸,他皱着眉头表示不悦,他不言不语地“诉说”他的不屑……他在他面前委实渺小至极。    渺小到只要一听是他,他就打心内生出一股灰败之感。    果然不出所料,外祖母寻他,说的还是那些话。    “绍儿啊,你阿嬷是我唯一的亲姑娘,我堂堂太医院胡家,沦落到退守金江那不毛之地,还不得不将自己独姑娘嫁与一介药材商人……我每每想起来都悔不当初!若当时外祖母能顶|住你外祖说项,莫贪图他说的‘安稳日子’,好好给你阿嬷挑个人家……”    翠莲老妪微微咳了一声,意思是提醒外祖母不要在他面前说父亲的不是。    但老人家或许是太过“情真意切”,浑然不觉,继续道:“我孙儿这般好的人才,也不会只是个无名之辈!”    徐绍真内却不甚赞成,他不觉着父亲身为商户如何了,他挣的每一文都是辛苦钱,清白钱,似外祖家这般将认回来的干女儿如货品一般筹划着,奇货可居,待价而沽……他不该说长辈不是。    于是,徐绍张张嘴,又不再言语。    “你大舅也就罢了,要他守着祖业。但你瞧瞧你二舅,好好的非得守着个病秧子,大半生人亦只得了个姑娘。他若肯听我一句,就是随意找个娘子,也能将他后宅操持起来,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有了娘子操持着,他就能稳稳当当的供职,哪里会……你去打听打听,当日多少技不如他的,现哪个不是平步青云,人模人样?”    “再说你三舅舅,要说才智,他哪里就强过前头两个哥哥了?但他是个最听话的,你瞧瞧有你三舅母后家人帮衬着,哪样不是手到擒来?若没这得力后家,他现今不定还窝在何处哩!”    胡老夫人叹了口气:“唉,我与你说这些不中听的,只是望你能以你母亲几姊妹的亲事作前车之鉴,结亲乃结两姓之好,只有越结越好的才算结亲,哪有寻那不如咱们家的道理?春娘子家情况你比我懂,我也不是非得你们个个高攀门好亲,但至少不许给我寻个拖后腿的回来!”    说着还拍了小桌子一把,似是想到甚,气急了一般。    徐绍却只觉着“拖后腿”三字分外刺耳。外祖母说的就是父亲,就是徐家,他怎能不知?    就是知晓了,才觉着无力与挫败,他真是窝囊透顶了,自己亲爹被骂,他居然连愤怒都不敢有半分。    “绍儿,你莫多心,咱们祖孙血浓于水……你只消在学里好好读书,多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亲事自有外祖母替你看着,咱们既来了汴京,就没有再回去的道理!”    是再去寻一门三舅母一般的“佳媳”麽?他在心内叹了口气。    另一头,胡叔微府上,家里汤婆子炭盆都不缺,棉被又管够,江胡二人早早就窝到床铺上,小姑娘两人紧紧挤一处,躺得暖和极了,头才挨到枕头,江春就入了梦。    这一晚的梦终于不再是吃烧肥鹅了,而是一整夜的瞧病,找她的病患都排到熟药所门口去,将梁门大街占了一半……即使是在梦里,她都晓得在自己这年纪也不可能出现的“盛况”,只一个人在诊室里傻乐。    突然,脑袋被轻拍了一下。    “傻笑甚?”    江春转头,就见窦元芳正皱着眉瞧自己。    “你书不念了?整日只想着瞧病,做事主次不分,只看蝇头小利,我白给你念书机会了。”    “哪里是你给我的机会?就是没有你,我自己考试也能考来,你哪来的优越感?你见过手机吗?见过飞机吗?见过宇宙飞船吗?没见过就别给我叨叨……”她似乎是晓得自己在做梦,不论三七二十一将他怼了一顿。    “未曾见过你说这些天外之物,更没见过你这般求着找病人的医生。”梦里的窦元芳冷冷一笑,满含嘲讽。    江春刚想回击他,就被摇醒了。    “春妹妹,快起了,进学要赶不上哩!”胡沁雪在她耳旁唤她。    江春揉着眼睛醒过来,外头天色还黑沉着,她迷迷糊糊问:“什么时辰了?”    “早过了卯时初刻,咱们动作得快些……”    江春忙起了身,爬出那暖融融的被窝,以最快速度穿上衣裳,好在衣裳是丫鬟早就熏暖和了的,穿身上也舒服。就着丫鬟打来的热水洗漱过,再吃了顿热腾腾的早饭下肚……令她不得不感慨一句:剥削阶级就是会享受,怪不得人人都想往上走,那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啊!    她愈发下定决心,自己得赶快将坐堂行医之事提上正轨,只有见识过东京城的繁华与发达,才对比出金江的落后来,尤其是交通不便的王家箐,最简单的想吃顿肉,首先得保证进城的路是走得通的,还得保证进城去肉摊子还未收……否则,就是手中捏着钱亦买不到。    她心内有个想法早就按捺不住了。    她想让江家搬离王家箐,若能来到东京城,不说生活方便,交通便利,就是商机也多,只消肯努力,总不会饿肚子的。况且,因着东京城的中心地位,四面八方奇巧人物,下头几个兄弟姊妹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眼界都不一般。    当然,若日后……她真能与窦元芳修成正果,她也不想与家人分隔两地,江老大两口子的性子,她实在放心不下。若日后她远在汴京,江老伯老两口也没了,就他们那性子还在王家箐生活,不知要被多少人欺辱了去。    日后兄弟姊妹几个定是要各自成家的,哪个也不可能就窝在村里守着他们……现在的高家外公外婆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她得努力挣钱,尽量早些立稳跟脚,到时候劝说江家人才有底气。    当然,等她晚食后到了熟药所,现实又狠狠给了她两巴掌。    直到天色黑透了,买药的,煎药的人都不少,就是每一个来瞧病的……准确来说是每一个愿意找她瞧病的。    有几个伤风咳嗽的,那日的张小哥费尽口舌将他们引到江春诊室门口,人家一瞧她黄毛丫头个,都又走了。脾气好的都还找了个旁的借口,诸如“家中孩儿饿了”“今日未带钱”“先去买个物件”,有那脾气不好的直接就骂着走开了。    江春在诊室内哭笑不得。    张小哥亦没忘了又安慰她一顿,杨掌事照例也来宽慰几句。    江春收拾了心情,到点儿就拿了书本走回学里去。    因着心内有事,也就未注意身后有人在跟随,直到转下了朱雀大街,走到个黑乎乎的胡同口,被人从后拍了一下,才将神游天外的她吓了一跳。    “啊”一声就喊出来。    “莫叫,是我!”    这把醇厚的嗓音,堪堪将她神智拉回来。    身后男人走到她左手边去,问她这几日都哪去了,怎见不着个人。    江春想起昨夜的梦里他就是这般吓唬自己的,这家伙不知人吓人是会死人的吗?她也懒得理他,加快脚步往前面去。    只是,积了雪的青砖地面,她厚底布鞋亦不够稳固防滑,才堪堪走了三四步就打了滑,险些一个“平沙落雁”式屁|股落地,还好被窦元芳拉了一把。    江春忍不住回头,昏暗的灯笼下,见他皱着眉头,一副无奈样子。    “罢了罢了,不说你便是,好生走路罢!摔一身雪可不是好玩的。”    江春依然不说话,只“嗯”了一声。    他的手就势,顺着她厚厚的袖子往下,紧紧握住她小手,感到手中那冰块一般的触感,他皱着眉问:“怎手这般凉?大半夜的在外头行走,你倒是胆子大。”边说还边用大手使劲捏她手,倒是将她手上寒气驱散了许多。    他果然是练武之人,身上阳气旺盛,才三两下就将她手搓热乎了。江春舒服得松了口气,自也不再与他别扭着。    “元芳哥哥怎在此处?”    “这两日哪去了?连着来寻了两日也未寻到你人,怎还连晚食也不用了?”    两人同时开口,倒是惹得相视一笑。    他的问题就是对她的回答了,原是来寻她的,连着寻了三日,她心内有些高兴,这傻子就不会使人与她留个口信不成?天寒地冻的,非得日日来“瞎猫碰死耗子”!    真是个大傻子!    江春生怕他如梦里一般看她不起,边看他眼色边试探着道:“我去熟药所坐堂哩。”    果然,窦元芳面色立马黑了:“你去的哪一处?怎半夜三更才回?就不怕拍花子的把你拐走了?”    江春|心内憋笑,又拿这个来唬我,能不能换个花样啊?!    “还笑?果然是胆子大了,日后不可再这般深更半夜了……”    “你元芳哥哥你来接我呗!”江春狡黠的眨眨眼,娇娇一句,将他絮絮叨叨的说教堵在了喉间。    “好。”    除了答应,他还有旁的选择麽?没有了,他就是见不得她娇娇弱弱说话,她那声“元芳哥哥”将他心内怒气驱得烟消云散,她那双狡黠的杏眼,令他欢喜得……恨不得亲她一口。    真是拿她没法子了。    深冬的寒夜里,街面上已基本无人了,一男一女紧紧牵着手,轻轻踩在积雪上,沿着笔直的朱雀大街,慢慢往太医局而去。    腊月十三,是江春坐堂的第三日,经了前头两日的门可罗雀,她的内心用“心如死灰”来形容亦不为过。反正也没人,她放宽心的拿出书来默默看起来,桌上油灯倒是明亮,只是脚下觉着冷。    好在杨掌事给她端了个炭盆来,就放在桌下烤着双脚,不消两刻钟,双足暖洋洋不说,就是诊室里也热乎起来了。    除了自己白坐了三日,白拿了人家三百文钱未瞧过一个病人,江春深感内疚外……在这里,好像也没什么不满意的了。    “江小大夫,您瞧瞧,这位老阿婆的病症您可能瞧。”张小哥引着个四十来岁的婆子进门来。    那婆子见是这么位年轻小娘子,果然也不甚满意,但她那腰杆子委实是疼得受不住了,心想能来熟药所坐堂的,总差不到哪儿去,权当死马做活马医了。    待她坐定,江春慢慢压下心中喜悦,瞧她神色焦躁,眉头紧皱,双目无神,眼下青黑一片……明显的没睡好,再联系她一进门就“哎哟”着的呻|吟声,定是因疼痛未曾睡好。    回想将才在大厅里,张小哥牵着她,她一手背背后去扶着腰的动作……估摸着就是腰痛了。    江春|心内有了谱儿,这才让她伸出手,让她搭上三指去,凝神片刻:这老妇左手关脉与尺脉皆沉迟,面色晦暗,是明显的肝肾不足之症。    为了树立她小大夫的威信,江春也不问她可有甚症状,只盯着她眼睛问:“阿婆腰痛多久了?”笃定了她就是腰痛。    老阿婆倒是诧异,惊奇道:“小娘子怎知我是腰痛病?”    江春忍住前世“知无不言”的毛病,老神在在道:“阿婆且听听我断得对不对。”    “阿婆平素常感四肢不温,手脚冰凉,浑身无力,身上困乏,尤其以腰间沉痛为主,夜尿频繁,喜暖畏寒,可对?”    老妇人果然点头,满口道:“这倒是哩!买买撒!小娘子好生厉害,只把了脉就瞧出病症来。前头也瞧过几个老大夫,吃过几贴药,吃时是好端端的,吃过了又痛起来……哎哟喂,可折腾死老婆子了!”    江春闻此言,心知这也是吃过不少药的老病号了,待会儿开方剂量要稍微大些才行了,嘴上却道:“阿婆口音略有两分耳熟,莫非是西南一带的?”    因那“买买撒”表示“惊叹”的短语,无论前世抑或今生,都只有西南一带才这般说,准确来说是只有大理郡才这般,就是贵州川蜀都不兴说的……若非大理当地人,哪个会说这地道口音?    而人在外,对于“老乡”总是天然的会有好感,江春|心内对这婆子就觉着亲切了,与她杂七杂八说了几句,说起她这病证来源来。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