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当太后的这些年! >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七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其实汉时, 刘邦嗝屁后、吕雉扶持幼子登上皇位, 遭遇匈奴围城时也发生过这种事儿,不过那时的匈奴过于强大,即使如吕雉那般女子、气急败坏之下, 也不得不婉言拒绝,以自己年老色衰,配不上匈奴王为由将求娶事情糊弄过去。    杨太后生气自然是生气的,不过那气在看到满朝文武的反应后,又很快的去了。杨太后心知打是不可能的,但要让她学吕雉那样婉言拒绝,杨太后也做不出,索性就让文采风流的施首辅写一封言辞激烈、恶毒的回信, 能气死皇太极最好, 不能气死、而是气得吐血的话也好,杨太后相信以明达为首的辽东将士正磨刀霍霍、等着鞑子兵打上来呢!    哼, 你诱我大明主动出击、有陷阱等着,为何我大明不能设下陷阱、等着你送上门来呢,所谓礼尚往来便是如此……    至于皇太极会不会被气, 那是显而易见的, 要知道就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来讲, 要说最毒的,除了不通人~伦礼仪的蛮夷之辈,便是读书人了。读书人的那张嘴啊,有时可真是杀人不偿命!    这不, 被杨太后授与重任,施首辅只熬了一个通宵,就写出一篇用词华丽、没有一个脏字却让看的人无不气血上涌、面红耳赤,只想挽袖子跟始作俑者拼命的回信。    施首辅写完后,先是摇头晃脑感叹了一番自己的好文采,然后才挺着大肚腩,如慷慨就义的勇士一般、兴冲冲的进宫面圣。    “很好,哀家就知道施爱卿一定不负哀家的所托!”    杨太后满意一笑,然后暗搓搓的开始期待皇太极这凑不要脸的大叔收到回信的反应,是气得吐血呢,还是气得吐血!    皇太极现在刚满四十,相比二十岁就守寡做了寡妇的杨太后大了一轮,的确当等大叔这个称号。不过杨太后料错了一件事,那就是皇太极收到讽刺意味十足的回信,根本就没有气得吐血,反而哈哈大笑……    “这慈禧当不得吕后,性子也太刚烈了。”    好,听皇太极这意思,他自比匈奴那时的王者冒顿单于,兴起写了一封意思与冒顿单于写给吕雉意思相近的求娶信,本以为杨太后最多学吕后那般婉言谢绝,却不曾想杨太后盛怒过后,没有说兴兵相对,而是回了一封通篇看不到骂人的字眼、却句句就在骂人的信来。让被人明讽暗刺、骂禽兽不如的皇太极都忍不住对写信之人的风采大为叹服!    皇太极生气吗?肯定是生气的,但却没有到气得吐血的程度。皇太极到底是一代枭雄,眼界自然与常人不一样,至少在一代狗腿子范文臣的眼里,皇太极如此当得明君楷模!    “慈禧原为皇贵妃,因子登高位,因有气度魄力,却比不得历经风雨、在众藩王环视中扶幼子登上高位的吕后。”范文臣恭声说道,话虽婉转,可那轻视之意还是显而易见,至少皇太极是听明白了的。    “杨氏当不得吕后,却不容小视。”皇太极将手中信笺丢入火盆中,红焰一哄而起时,他勾唇冷笑道。“既然不上当,那么就主动出击好了,八旗儿郎悍不畏死,又岂是区区大明边军能够抵挡的。”    范文臣极力符合时,皇太极突然又问:“朕让你联系起义军高层联系得怎么样?”    “托主子爷洪福,起义军高层都已然被收买,假以时日,定能成为主子爷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狠狠的为主子啃下一块肉。”    “如此甚好。”皇太极突然笑了起来。“听说这杨氏是个绝色,不然也不会被天启小儿捧在手心里。朕观三国演义时,对曹~操所修葺的铜雀台甚感兴趣。朕想着,等攻占山海关、直取京师后,也修葺一间铜雀台作为杨氏未来的居所怎么样。”    这……    范文臣眼皮子一跳,口中却恭维道:“主子爷仁慈,真到那时,杨氏必感念主子爷的好。”    这凑不要脸的一对主仆!    能不能攻进山海关还是个问号呢,就在那意~淫攻占京师后,将杨令月当金丝雀喂养起来。先不说会不会有这么一天,就算会有这么一天,杨令月怕是宁愿学崇祯帝自挂煤山,也不愿成为肉禁被□□……    不提皇太极誓要消灭大明,将一国之太后圈养成肉禁的雄心壮志。京师方面,因为求娶信后续、不得了了下倒也慢慢的恢复了平静。    泰昌四年这一年,除了延绥一带爆发饥荒,仍然需要政府大规模赈济外,就只有湖广武陵、澧州两地地震让人颇感烦忧。当然就大明目前的国力而言,应对这些天灾引发的后续,也不怎么感到吃力,所以相对全国大范围,也算是风调雨顺的一年。    孙元化赶往辽东不久,便被明达推荐受命为登莱巡抚。与之同时,徐光启花费大量精力、财力筹划招募西兵300,正在赴京途中。这三百名西兵大多是葡萄牙人,少数则是西班牙人,大多都是政府海军退役,熟知火炮操作的炮火。    一行被国人称为红毛夷的西兵到达京师后,杨太后领着朱慈燐小皇帝在西苑接待了他们。通过徐光启同这些西兵简单的交流后,杨太后一锤定音,全部调往登莱,在孙元化手中任职。有了这些精通火炮的西兵加入,大明火器算是开启了新的篇章,杨太后相信由她和朱慈燐小皇帝的全力配合,这个时空的大明一定不会如历史上的大明一样,火炮数量越打越少,到了最后,后金方面足足有数百门红衣大炮,而大明方却萎缩到了十几门的地步。    泰昌四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静的,可一到泰昌五年,所以大小麻烦接连而至,让垂帘听政的杨太后和中枢朝廷的一干官员全都忙得叫焦头烂额。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大明上下官员齐心协力处理政务时,黄河于孟津决口的消息让杨太后当场砸了案桌上的龙头砚台!    “昨年哀家就令都御史官员巡视河床,都御史回复沿河口岸没有出现堵塞现象,可现在呢,黄河水决口了,你们却跟哀家说是年久失修的缘故。真当哀家上了年龄,忘了去年都御史巡视河床之事不成!”    “请娘娘息怒。”施首辅拱手道:“现在怪罪都御史失职已经无济于事,目前最重要是解决黄河决口之事。黄河之水汹涌、一旦决口,必造成军民商户死伤无数。”    “那依施卿的意思是让孟津一带百姓先行迁走、安置!”    施首辅胖胖的脸上浮现凝重。“百姓转徙,到处丐食。如此下去并无路可走,乃聚而造反。所以迁民之举不可取,只能决口附近选一处适合地点,重新修建村民据点。”    “哀家懂你的意思了,此事就由户部以及吏部官员主持。”说完,杨太后看了一眼领命的户部、吏部尚书,突然勾唇冷笑了一声。    杨太后接着道:“平时的时候,哀家不介意你们有私心,因为人都有私心包括哀家,但如今这时候,尔等最好不要有什么私心,将哀家交代的事情一一的做好,不然锦衣卫那儿空着的昭狱,可等着你们入住呢!”    相比好面子、讲规矩、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对官员出手的朱由校(包括历史上的崇祯帝朱由检),杨令月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可不怎么讲规矩,惹极了她,她可是会乱来的。杀人不抄家那是傻子才会做的,信奉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杨太后觉得杀人又抄家才是真绝色!既丰盈了国库,又起了杀鸡儆猴的效果。    杨太后相信只要她说缺银子,这些平时把钱看得比命更重要的家伙们,即使再怎么不情愿,也会捐献一部分,才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崇祯帝都拉下脸面开口了,满朝文武还咬紧牙关说没钱,结果崇祯被逼得煤山上吊了,一群哭穷的‘铁公鸡们’也在起义军的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等酷刑的‘爱护’下,交出惊人的财富。    杨太后觉得,为避免她手下的这群货也变成只认钱不要命、没有一丁点人文道德心的奇葩货,还是很有必要采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毕竟对付他们,一味的宽仁是不行的,一味的打压也是不成,唯有掌握平衡,不让其一家独大才方为上策。    说穿了,如今内阁成员分为三派,其中首辅施凤来乃是已经隐退朝廷、隐于幕后的魏忠贤扶持上台的,算是阉党。而次辅徐光启呢,算是清流,自成一系!至于次辅来宗道,则算是东林党以及其他党派一系。    三种派系互相制约,互相压制,没有一派系独大,朝廷氛围反而比之历史上崇祯当政时东林党独大、崇祯帝除了东林党人无其他人可用要好得太多,至少杨令月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所下命令,没有阳奉阴违,区别只在于完成得一般和完成得很好,    当然这种区别是因为各人的能力而已。有的人能力一般,自然完成得一般,有的人能力不错,任务完成得自然也不错。就好比一直稳坐首辅位置的施凤来,说能力吗,除了文采少有人及外和为人圆滑外,其实他的能力很平庸,至少对比名人张居正来说,施凤来这个人真的很平庸。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o(* ̄︶ ̄*)o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