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当太后的这些年! > 第八十一章

第八十一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些事姐姐也不是很懂, 妹妹全权处理就是。只是, 皇帝那儿……”慈安太后眉头一皱,有些苦恼的道:“怕又要闹脾气了。”    “那臭小子哪天不在闹脾气。”杨太后噗嗤一笑,宽慰慈安道。“别理会, 过几天就好,他啊,就是琢磨着你疼他、所以才在你面前摆出那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样子。”    说白了,这是一场政~治上的较量,无关风月。朱慈燐之所以不爽,不过是因为那两个鞑子公主长相实在一般。朱慈燐长于宫廷,从小见惯了颜色、且嫡母、生母、以及其他庶母都是颜色好的,长相一般且带点高原红的鞑子公主他又怎么看得上。说起来, 他在慈安太后面前摆出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 不过是为了跟慈安太后撒娇卖个萌罢了。等过几天,事成定局, 朱慈燐准不会再故意使小性子。    说起来,杨太后和慈安太后的关系也有点诡异。嗯,应该说好得有点诡异, 自从朱由校归天后, 两宫的联系就多了起来。当然慈安太后喜静、常年待在内宫不怎么出门、而杨太后呢忙于朝政, 两宫专注点不一样倒也相处和谐……    而算得上她们唯一依靠的朱慈燐小皇帝呢,平时闲暇时也爱跟着他的两个姐姐,一起来慈庆宫看慈安太后,许是深宫寂寞、膝下无子, 慈安太后倒是真心疼爱杨太后所出的三个儿女!    而要若论谁了解朱慈燐,还是杨太后这个做妈的最清楚,并不对朱慈燐闹的小脾气放在心上。杨太后也知慈安太后会这么说,是真心疼爱朱慈燐,倒也真心一笑宽慰慈安太后别在意。    慈安太后一听人家亲妈都这么说,倒也没继续表达对朱慈燐的关心之词,转而又说起了另一件事。    “昨儿信王妃让人传来口信说,信王生了重病、却不想请太医过王府医治。信王妃没了法子,眼看信王越病越重,只得让人偷偷的来给哀家说,哀家让太医院院正和几位医术甚好的一起过府去给信王看病。可奇怪的是,太医们回来却说信王根本没病……”    没病?那就是装病了。    杨太后冷笑一声,不是她看不起信王朱由检,而是依现在的情况,就算朱由检贼心不死、想翻身那也是白日做梦!所以杨太后平时懒得关注被圈养起来的信王朱由检,却不想冷不丁在慈安太后的耳朵里听到了他的消息……而且,听起来,连这位历史上一力促成朱由检登位的慈安太后都开始怀疑其中有什么问题了。    杨太后拍拍慈安太后的手,告诉她自己会处理,让她不用太担心,好生养好身子才是最正经的。    得到杨太后的保证,慈安太后也觉得松了一口气,说道。“听说西湖美景不错,姐姐也是在宫里待得烦了,所以才有心到西湖那儿游玩一番。没曾想,宝儿那儿灵精不知怎么知道了,闹着哀姐姐出宫的话,也要把她带上。所以姐姐今儿让妹妹来姐姐这儿,也是想问一问妹妹,放不放心让宝儿跟着姐姐一起出门。当然贝儿若也能随行,姐姐定会更加的高兴。”    “贝儿那个懒丫头,怕是不会轻易挪窝。”想到一到春天就犯春懒毛病的朱淑婒,杨太后也是有点头疼。“至于宝儿,姐姐愿意带着她一起出宫游玩,妹妹自然是万分赞同、万分感激的。毕竟姐姐也知道,最近的朝事可真是繁琐得让人头疼……”    杨太后有心让朱慈燐跟着一起处理,那小兔崽子一听就跑得飞快,宁愿跑到私库库房一遍一遍的数银子,也不愿分担一二。杨太后又是好强、不服输的主儿,只能耐下心来将琐事的朝事一件件理顺。    提到让她也不禁脑门生疼的繁琐朝事,杨太后也没心思继续在慈庆宫陪着慈安太后闲话家常了。杨太后告辞离开,然后直接就到了交泰殿,拎着正在唆使戚嗣昌给施首辅设下陷阱的朱慈燐小皇帝,带着他一起回了乾清宫,处理政务。    “天麟,你是大明未来的皇帝,你要好好的跟着母后学习怎么处理政务才是。不然你这样,母后如何放心让你亲政。”    “儿臣没说不学啊,母后。”朱慈燐嬉皮笑脸的围着杨太后转圈圈,就是不肯坐在圆凳子上。    看他一副皮孩子的模样,杨太后就感到莞尔,不免白了朱慈燐一眼,笑骂道。“严肃点,一会儿施首辅以及内阁次辅们就要过来了,要是让他们看到你这个样子,怕又要说你性子跳脱,没有一点皇帝样子了。”    朱慈燐小皇帝瘪瘪嘴,倒也没跟杨太后继续说笑,乖乖的在圆凳子上坐好,然后学杨太后的动作,从奏折堆得高高的案桌上随意取了一份折子,看了起来。    “嗯,这家伙写的字倒挺好看的。”    朱慈燐小皇帝刚装模作样的感叹完,施首辅领着一干内阁成员鱼贯而进。    “参见吾皇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千岁。”    大臣行了礼后,杨太后一句‘赐坐’,宣誓着此次例行的小形朝会正式开始。首先开口的依然是在首辅位置上坐得稳稳当当的施凤来。只见他绷着胖嘟嘟的脸,用一种很严肃的口气说道。    “辽东方面传来讯息说,叛将孔有德逃至登州,总兵朱梅率军围登州,筑围墙以困孔有德。据朱梅飞鸽来信,说这围墙三面据山,一面临海,墙有三十里长,东西俱抵海。朱梅手下一干将领分番戍守,誓要活活困死叛将孔有德!”    孔有德没有逃往大凌河城与他新认的满鞑主人汇合?    吴桥战役过后,杨太后也和明达一样认为孔有德必逃往大凌河城,与满洲鞑子汇合,却不想孔有德到底是聪明的,并没有逃亡大凌河城,而是跑回登州,趁着登州疏于防备、一举拿下了登州城,与登州总兵官朱梅展开了拉锯战!    虽说贼子孔有德占据了登州,但相信辽东将士战斗力的杨太后这只是暂时的。孔有德这叛国贼即使有后金鞑子暗中支持,相信也支撑不了多久。唯一麻烦的是,登州城里亦有大批火器,仗着火器之利,短时间内朱梅以及部下应该拿孔有德他们没什么办法!    只能采取拉锯战,慢慢的耗死孔有德这叛徒了。就像她对后金采取的政策一样,慢慢的耗,慢慢的打……    所以杨太后当政后,不打算和后金谈和,也不打算与后金正面硬碰硬。她的打算从来都是一边大力发展国力、稳定朝纲,一边慢慢的陪后金玩消耗战……    所谓的八旗儿郎再怎么悍不畏死,到底是少数民族,连妇孺在内,不过小几十万的人口,采取拉锯消耗战的话、又怎么耗得过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明……    历史上后金时不时的骚扰边关、洗劫一下,还能够补充损耗,可是现在辽东方面坚决采取‘坚壁清野’,后金每次兵犯边关、都只能靠自身筹集的粮草作为军需物资,更别提每每都是没讨到好的大败而归……    在收刮不到任何钱财填补军队消耗时,穷兵黩武不是说假的,多来那么几次足以拖垮一个国家的财政,而一个国家的财政垮了,也代表着这个国家离自行崩溃已经不远了……    皇太极虽是枭雄,但到底看不穿杨太后这个总结了后世一些先进军事理念整理出来的消耗战,所以在狐狸似的杨太后的算计下、满洲鞑子能战斗的儿郎注定年复一年的慢慢的减少能战的有生力量,而后就算皇太极或许后继汗位之人能看出来,结果却早已注定……崛起于建州的鞑子们注定归纳大明,成为汉族的一部分……    扯远了,咱们接着说回正题。朱梅采取拉锯消耗战对付孔有德,杨太后是及其赞同的。因此听了施首辅的述言,杨太后很强硬的道。    “朱卿做得很好,追剿叛将一事就全权交给朱卿。施卿你拟旨告之朱卿,必要时就地格杀包括孔有德在内的一干叛将,哀家才没那个心问他们为何背叛大明,背叛他所属的民族!”    “臣领旨。”    施首辅承述完,又轮到了徐光启。老徐同志没提其他,只单单说了一句‘工部应加大制造火器的力度,而不是大部分都交由西厂来完成!’    “西厂厂督统领神机营,火器交由西厂来完成并无不可。只是如今战事吃紧,单靠西厂制造火器,怕是杯水车薪,制造出来的火器数,根本不够大明各处军队瓜分……,所以臣觉得最好由工部抽调一批精通铸造火炮的工匠襄助西厂一起铸造火炮,提高效率。”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o(* ̄︶ ̄*)o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