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红楼]娇女迎春 > 第97章

第97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且说薛宝钗, 她在贾琰跟前得知消息的时候可以说是又惊又怒。    她自认从无过错, 对贾琰跟贾赦邢夫人这一房也是恭恭敬敬的,就是银钱,前前后后也孝敬了二十多万,按理说,贾琰应该很清楚她和薛家的所求而已。按照常理, 贾琰收了银子之后, 应该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才对。    可现实呢?    却是她跟贾家的其余的女孩子们一起知道的!    而且等她从贾琰那边回来,竟然连后面修行宫的工匠们都知道了!    薛宝钗的心中别提有多难受了, 却还是要找薛姨妈来商量。    薛姨妈刚听说的时候, 跟薛宝钗一样, 也是又惊又怒,连连跌足道:“怎么会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娘娘, 娘娘是不是因为你姨娘开始记恨我们了?”    把情绪倒给母亲之后, 薛宝钗倒是要好多了, 见母亲如此,少不得找些话儿来安抚母亲:    “妈~也许娘娘是碍着姨娘的缘故对我们心存芥蒂, 可从娘娘办的事儿上看倒是比姨娘可靠许多。您看, 姨娘在这府里当家的时候,从我们手里拿了多少银子?可是哥哥的事儿竟然办成了那个样子!娘娘,还有大老爷那边,虽然一样从我们家拿了不少钱, 可是该办的事儿却一样不落地办了:您看, 之前的五千两是恭贺娘娘晋位, 元月里送的十五万是为修建行宫凑份子,顺便换取在这里继续住下去的机会,因此我们才住了这绛芸轩边上的屋子。那五万两是为了哥哥的事儿讨一个主意,如今哥哥的事儿也了了,不用继续悬着。一笔银子,一件事儿。娘娘可比姨娘要靠谱多了。“    薛姨妈听说,这才松了一口气,道:“若是这么说,也没错。只是,娘娘已经放出话儿来了,她要办的事儿,没有权没人可办不成。”    薛宝钗在屋子里转悠了好几圈,薛姨妈也扶着额,坐在那里皱眉。    过了好半天,才见薛宝钗道:“妈,娘娘缺钱、缺人,她要办大事儿。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而且这话娘娘已经放出去了,女儿想着,不独我们,这京里只要是有这个心的,都会想法子抓住这个机会求到这府里、求到娘娘跟前。我们比那些人便宜的就是,我们如今就在这府里住着,要比别人更加容易见到娘娘。”    薛姨妈听说,微微摇头,叹息道:“我们要见娘娘,又谈何容易?”    薛宝钗在母亲的身边坐下,拉着母亲的手,道:“妈难道忘记了林妹妹吗?”    薛姨妈道:“好端端的,你说她作什么?”    就跟薛宝钗从来不认为自己会比贾家的女孩子们差了一样,薛姨妈也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女儿会不如林黛玉。    只不过林黛玉有贾琰护着,如今虽然说没了父亲,却是朝廷钦封了的县君,官民之分,天壤之别,因此薛姨妈这才没有挂在嘴边罢了。    在薛姨妈看来,如果当年嫁给贾赦的是王夫人,如果贾琰是王夫人的女儿,那么,她们薛家早就跟那贾芸一样,风光显赫得不得了了,她的女儿薛宝钗也跟那个林黛玉一样,进了朝廷了眼了。哪里跟现在这样,就是送上大笔大笔的银钱,还要被人嫌弃。    薛姨妈的想法,薛宝钗知道得清清楚楚。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命,也是运。    因为命,她没能跟贾琰做表姐妹,因此她借不到贾琰的光。因为运,她跟贾琰不够亲近,所以贾琰飞黄腾达,她也不能跟着鸡犬升天。    但是,这不是没有机会。    薛宝钗想了想,决定还是把自己知道的事儿跟母亲在细细地梳理一遍。    薛宝钗道:“妈~如今我们抱怨也没有用,还不如想法子跟上娘娘的步子。别人,女儿是不清楚的,但是林妹妹的事儿,女儿好歹知道些个。林大人刚走的时候,林妹妹是得了一大笔钱,可是这些钱财,都是这府里帮她保管的,她身边,据说就只有五万两银子。”    薛姨妈一愣,道:“只有五万两银子?”    她还没有反应过来。    薛宝钗道:“正是。除了林家的那些老人,林妹妹身边就只有五万两银子,这些银子里面,她还拿出了两万两用来采买修建行宫的香樟木。再除掉她还有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的银钱,我想着,林妹妹真正能够调用的银钱,应该不超过两万两银子。”    “两万两?”    薛姨妈轻轻地重复着。    在为修建行宫出了银子,再加上薛蟠身上又花了八|九万(包括孝敬贾琰的五万两),她们薛家如今的银钱是不多了,但是,两万两还是拿得出来的。    “对。”薛宝钗斩钉截铁地道,“林妹妹手里能够调动的,应该就这么些银钱,然后就是跟了她们林家几辈子的老人罢了。两万两银子,我们有,人,我们也有。我们也可以跟林妹妹一样,去雇人开荒……对了,芸儿当初得官的时候,女儿就听说过,那样的手段,芸儿这等平民做得,这府里却是不能做的。我们家虽然有钱,可在这户籍上依旧是平民。所以,我们也可能享受开荒免税的国法条令!”    也就是说,她们薛家只要打探清楚那些官员的行事为人,然后就可以挑地方准备开荒了。    “我们需要准备的,就是大量的粮食。只要是糜子(即小米)和红薯就成。然后,我们一样可以大量种植红薯……”    土地才是硬道理。    就是看不起刘姥姥这样的人,薛宝钗终究还是这个世界的人,自然也知道土地的金贵。    更何况,灾荒之年,本来就是土地兼并的大年。跟薛家这样,但凡手里有点余钱的,无论是高门大户,还是寻常百姓之家,只要有机会,绝对会大肆购进土地。    薛宝钗知道,跟严家那样,用海船运送数千万斤的红薯进京,他们薛家是做不到的,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船,也没有那么多现成的红薯。但是,跟林黛玉一样,在各地置办庄子,种植红薯、养殖鸡鸭鹅,这种事情,她们薛家还是能够做到的。    有那么一刻,薛宝钗都在后悔,早知道她们刚来京里的那年就跟贾琰混了。    不独薛宝钗在后悔,就连薛姨妈也自傲后悔。    薛姨妈盘算了两天之后,就把儿子女儿叫到了跟前。    对于铺子和田地的事儿,薛蟠是不关心的。    他只要有钱花就成。    听说薛姨妈要在他们薛家的田地里面种红薯、养鸡鸭鹅,薛蟠完全没有意见:    “妈,这事儿您决定就成。有事儿跟妹妹商量着也就是了。我还有事儿,先走了。”    看着这样的儿子,薛姨妈又是心酸又是好笑,她道:“罢罢罢,既然这样,你去。”    薛蟠应了一声转身就走,走到门边,他转过身来,对薛姨妈道:“妈,妹妹,姨娘的事儿,你们跟娘娘提过了没?”    薛姨妈和薛宝钗都是一愣,然后非常没有底气地道:“这个……应该有人跟娘娘说了?”    薛蟠说的,就是王夫人离开佛堂一事。    不得不说,贾元春的命就是硬,中了那秘药之后,还能在床上苟延残喘——这跟王夫人的悉心照料是分不开的——密探只能再度给她下了一次药。    除了那些密探,没有人知道贾元春的真正死因。这位被贾家曾经一度寄予厚望的大小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死在了佛堂里面。    她死后,王夫人大病一场,李纨无奈,只能悄悄地求到了贾母跟前,不想被贾宝玉听到了,贾宝玉也流着泪,跪求贾母,这才有了王夫人离开佛堂一事。    如今,王夫人正在贾政的院子里面,一间僻静的屋子里面养病。    如果不是薛家如今住的这个院子跟绛芸轩紧挨着,如果不是贾宝玉每天都有去探望王夫人,薛家也不会知道这件事情。    薛宝钗和薛姨妈面面相觑,最后,还是薛宝钗站了起来,道:“妈,既然我们一家已经投了娘娘这边,就应该跟姨娘那边保持距离。这事儿,还是我悄悄地去说。”    如果能够顺便得到跟贾琰私底下见面的机会,那更好。    薛姨妈也觉得,这事儿还是让个丫头跑一趟就行,哪里需要女儿亲自走这一趟?    但是薛宝钗都这样说了,薛姨妈也知道这事儿对她们薛家的重要性,因此迟疑了一下,她也点了头。    提起王夫人,薛姨妈也在后悔,早知道就不依王夫人传出什么金玉良缘了。她的宝钗样样不差,只是薛家是商户人家因此才比这府里的姑娘们矮了一截。    将来说亲,也比这府里的姑娘们艰难些。    若是薛宝钗因为这金玉良缘耽误了前程,那岂不是她害了她的女儿?    此时此刻,看着为着家里尽心尽力的女儿,薛姨妈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希望这金玉良缘的事儿能够早早地过去。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