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红楼]娇女迎春 > 第175章

第17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约数日之后, 先是京兆府送上了一份本章, 告发国丈看上别人家的家传古扇指使长安县县令把人家丢入大牢, 而那些古扇,也被长安县衙门抄没, 然后被送到了三等承恩公府。因为这道本章乃是京兆府某位推官越级上奏, 因此被堆在那堆请安折子里头长达一旬之久。    大约半个月以后, 也就是贾琰的月子坐了二十五天的时候,有一位御史在大朝会的时候,把这件事情给捅了出来:    “启奏万岁,臣要弹劾承恩公!”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大多数人不是去看贾赦, 而是去看孟家, 也就是元皇后的弟弟。在众人的眼里,如今这位娘娘是位极其厉害的人物,行事看似处处都是漏洞,可实际上却是步步都是坑。弹劾这位娘娘和她的家人, 什么不是被掉在坑里面都不知道。    更重要的是,这位娘娘本身功劳巨大, 而且,还得万岁的宠爱和信赖。    后妃得皇帝的宠并不稀奇,问题是,大多数时候, 大多数的皇帝都不会去信赖一个后宫,哪怕那是他从正宫门迎娶进来的皇后。    就好比说元皇后, 行事处处周全,可皇帝对元皇后也不过是敬重,如果说信赖,也许有一点,但是不多。    可是如今这位皇后,不是大家说,皇后娘娘打怀孕的时候就已经放下话来,她不但把手里的权利下放到内宫六局六司十二衙门,还慎重地见了沂王,把宣徽府不少事情都委托给了沂王爷。    如果是其他人,比方说,那些比较要名声的皇后,例如元皇后,就曾经把内务交给太上皇后,也曾经把内务交给过竺贵人还让当时的吴贤妃和周德妃协理。    虽然大家表面上说元皇后贤惠孝顺,可是背地里,谁心里没有一本账?太上皇后是太上皇最后一位皇后不假,可是她心性有缺也是事实。要不是因为太上皇想传位给当今,不想听言官们唠叨,也不会让她做了这个皇后。太上皇后在宫里,其实就是一个摆设,如果把事情交给了她,说不得什么时候就闹出了乱子来。至于让竺贵人领六宫事让贤德二妃协理,明面上大家不说,可是在私底下,谁不嘀咕的:谁家妾侍管家的?哪怕皇家与百姓人家不同,可是这种事情,未免也不讲究了一点。    虽然大家都同情元皇后的不容易,知道她也是没有儿子撑腰,娘家也靠不上,上头有爱折腾的太上皇后,下面有厉害又得宠的妃子逼着,因此只能如此,可是不合世事常情就是不合世事常情。    加上元皇后已经过世三年有余,孟家没了中宫皇后支持,有人想拿捏他们扫皇帝的脸面,这一点都不奇怪。    所以,当这位姚御史跪下来的时候,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去看孟家那位承恩公。    孟家那位承恩公听说,立刻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启,启奏万岁,绝无此事!臣,臣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其实,勋爵贵胄之家,哪个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呢?只不过大多数时候,官府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举官不究。当然,更多的是,百姓都知道,衙门大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衙门那种地方,大多数时候都是说不清道理的地方。遇到一个清官、强项令倒是好事儿,若是遇到一个糊涂官儿,那就是自认倒霉,可若是遇到那等投机倒把一心往上爬的官儿,那就惨了。    加上孟家到底出了一个皇后,因此,别说是百姓人家,就是胆子一般一点的官员,没有必要,都不会去招惹皇后和皇后的娘家。就跟当今皇帝的后宫一样,当年孟皇后还在的时候,御史台有弹劾的本章,都是直接冲着竺贵人去的,弹劾竺贵人奢靡,弹劾竺贵人目无立法,弹劾竺贵人纵容家人……但是从来没有人会去弹劾孟家。    要孟皇后的弟弟,如今这位一等承恩公自己说,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犯过什么错。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本来就是他们这种人的日常。如果不追究,肯定是无事,可要追究起来,极少成多,也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跪在那里的时候,这位孟公爷虽然不能说抖得跟筛糠一样,却也差不多了。    元皇后在位十年,孟家也做了十年的国丈国舅,如今虽然有了新皇后,可孟家依旧顶着承恩公府的招牌。孟家背地里做了多少事儿,孟家自己也不明白。更不要说,当年孟皇后就说过,她的娘家十分不争气,显然,孟皇后对自己的娘家也是失望至极,只是孟家就是那个样子,又因为孟皇后不抬举自己的侄女,因此让孟家对孟皇后多有怨言。    孟宝林之事,让孟家终于清醒过来,知道离了孟皇后,他们什么都不是。可问题是,孟皇后已经没了!    战战兢兢了这两年,如今御史弹劾,这位一等承恩公跪下来的时候,心里除了恐惧之外,甚至还有一丝了然:来了,他们孟家的报应来了。当年孟家给了孟皇后许多气受,孟皇后又是当今万岁的发妻,万岁就是当时不方便替妻子找过来,只要他还是皇帝,要给亡妻出气,给孟家一个教训,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不止是孟家这位家主这么想的,就是今天的大朝会上的许多人都是这么想的。    大家都以为这位姚御史是在找孟家的麻烦,就连贾赦也不例外。虽然如今贾赦已经是公爵了,而且还是皇后的父亲,可贾赦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所以,只要是在京里,他都按时出席他应该出场的朝会,然后无论是朝会上还是朝会结束之后,他都非常老实地做他的摆设。表面上跟文武百官勋爵贵胄们你好我好大家好,可实际上,他跟这些人根本就只是面子上的哈哈,别的什么都没有。    贾赦很清楚,他现在的身份,跟这些人往来的人情世故,还不如他地头的那些棉花苗来得重要呢。    贾赦很清楚,女儿在宫里不容易,而他,肯定是帮不上忙的,他能够做的,就是少给女儿惹麻烦。因此,贾赦大部分的精力就放在了约束家人上头、教育儿子上头,剩下的精力,才是关心自家的田庄、收成,最后才是分给邢夫人还有他屋里的那些姬妾。    如果现在的贾家还是当年贾政王夫人当家的荣国府,那贾赦真的只能心如死灰一般地窝在家里过一天是一天、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每一顿饭都当作断头饭一样了。可现在,贾赦还看得到希望,自然也不会任由贾家在自己的手里头败落下去。@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所以,贾赦是问心无愧的,他不认为,以女儿的身份地位和权势,和自己这些年来的小心,会让人抓到把柄,因此,在姚御史点名之前,他都没有发现不对。    可是他偏偏听到这位姚御史道:“启奏陛下,臣弹劾的,乃是当今皇后娘娘的生父,三等承恩公贾公爷。”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贾赦当时就愣住了。    不止是他,就是大殿上的群臣都愣住了。    贾赦立刻跪了下来,道:“启禀万岁,绝无此事。”    姚御史道:“启禀万岁,臣有证据,这是苦主的状纸。”    只见姚御史从衣袖里面取出一份本章,本章里面还夹着一张满是斑斑血迹的血书!    竟然是用鲜血写在布帛上的血书!    看到这个,很多人都不自觉地偏向了这位不知名的苦主。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那姚御史道:“启禀万岁,这位苦主姓石,名清,虽然家贫,连白米饭都吃不上,却藏着祖上收来的二十把旧扇子,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这石清虽然被人叫做呆子,却也不傻,知道这样的东西十分打眼,因此,无论外头如何说,他都不肯拿出大门的。不想,旧年三等承恩公得知了,叫人拿了五百两要买,当场就被石清将那家奴扫地出门。贾公爷因此怀恨在心,指使长安县县令,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没了。这扇子随后抄就被送到了三等承恩公府。”    话音未落,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姚御史在说的时候,贾赦就涨红了脸,等他说完,贾赦已经忍不住了,立马指着姚御史的脑袋骂道:“你放屁!老子喜欢古董字画这又不是什么秘密,京里只要有耳朵的人,都知道这个!更何况如今老子是国丈,外头排着队等着孝敬我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呢,哪里需要老子指使什么长安令?天知道,是不是有人借着老子这点子爱好给老子设局呢!姓姚的,你是御史,闻风奏事是你的本分,老子不跟你计较。但是,说话给老子仔细一点,别以为什么屎尿都往老子的头上扣!”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道大家看明白了没有,孟皇后经营好名声,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自己的娘家。    不好意思,哥哥弟弟用混了,应该是弟弟的。开头对的,后面却错了,现在改。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