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红楼]娇女迎春 > 第197章

第197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皇帝微微起身, 伸出手, 拉过贾琰的手, 道:“皇后不忍对臣下和旧友失礼,朕知道。不过, 皇后也知道, 这世间女子艰难, 那薛氏即便是皇后的旧友,可到底是跟皇后的堂弟和离了的,如今,又回返娘家,就是皇后跟下面打过招呼, 也难说有那不长眼的上门欺辱, 不是吗?”    贾琰想了想,转过头来,道:“万岁的意思,是宝姐姐会有麻烦?我交代了下面注意并没有太多的用处?”    薛宝钗之前自请下堂跟贾宝玉和离, 现在又拒绝了竺明诚,只怕在某些人的眼里, 她这是把皇后和贵人都给得罪了。怕就怕有人想在皇后和竺贵人之间左右逢源,那薛宝钗和薛家作筏子。@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皇帝笑道:“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不是吗?”    贾琰想了想,道:“可是, 我身在皇宫,所做有限, 又碍着宫规,不能做太多。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万岁带我微服出宫一次,然后我们往宝姐姐家的铺子走走,最好让我跟宝姐姐说两句话,然后我们嵬嵬赫赫地全副仪仗回来。”    皇帝傻眼了。    刚开始的时候,皇帝还以为贾琰会拿宫规当借口作为她不管薛宝钗的理由。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贾琰竟然会想到这样的理由,更没有想到的是,贾琰竟然会拉上他。    当然,如果贾琰只是拿宫规作为不管薛宝钗的理由的话,皇帝也会觉得很失望。就跟方才他在弘徽殿那样。皇帝很清楚竺贵人为什么会跟他提竺明诚的继室人选,也知道竺贵人选择那个傅秋芳的理由。    如果皇帝没有听说过傅秋芳这个名字,那也就算了,也许就让竺贵人过关了。可皇帝偏偏听说过这个名字——大约是两年前,也就是贾琰进宫的那年,有人向北静王水溶推荐了这个美女,来人说得天花乱坠,说这个傅秋芳长得有多标致,又是多么的才华横溢。但是,听说这个女人已经二十三岁了,北静王就摇头了。不是北静王说,他贵为王爵,哪怕是个异姓王,他也是个不缺女人的大贵族。如果有需要,有的是人乐意向北静王献上自己的女儿、姐妹,北静王完全不用将就一个二十三岁的老姑娘。    北静王不止自己拒绝了,后来还在谈笑间当成笑话说了出来。所以,竺贵人一说这个名字,皇帝就知道了竺贵人的打算。    没办法。皇帝宠了竺贵人这么多年,竺贵人熟悉皇帝,可皇帝一样熟悉竺贵人。所以竺贵人一说自己看中的人选,而且还是皇帝知道的、家里一心想攀龙附凤因此被耽误了花期的傅秋芳,皇帝立马知道了竺贵人的打算。    皇帝可以允许他的女人们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是他绝对容不下他的女人对他作假、撒谎。    尤其是算计上来感情。    这是皇帝最最忌讳的事儿。    所以,竺贵人报上傅秋芳的时候,皇帝就问了一句:“你是真心想要傅秋芳做你的嫂子吗?”    竺贵人当时愣了一下,而皇帝已经从她的脸上知道了她的想法,拂袖而去。    无论如何,竺贵人得宠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竺明诚,结果,竺明诚想讨老婆了,竺贵人不是念着兄妹之情给竺明诚找一门好亲事,而是先算计着自己的利益甚至把兄长的婚姻和下半辈子当成自己的筹码,这让皇帝非常不舒服。@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所以皇帝根本就没有留下继续听竺贵人的废话。    可以说,在进入清凉殿之前,皇帝已经被竺贵人惹得差不多了,贾琰如果有一点点小错,只要踩到那个点,皇帝绝对炸毛。    可是现在,皇帝甚至有了“不愧是朕亲自选的皇后,虽然稚嫩些,可到底不同。”这样的想法。    不错,如果贾琰交代了的话没有用的话,她也只能用行动表示了。而从行动上来说,她去探望薛宝钗的规格肯定是最高的,哪怕只是微服私访。    但是作为皇后,没有他这个皇帝陪同,贾琰根本就出不去宫门。    而且,真要这么做了,皇帝都可以想到明天御史台上的折子的高度了。皇帝想到那宛如雪片一样飞来的弹劾奏章就微微头疼。    他道:“皇后,你不觉得,这样太兴师动众了吗?再者,对于这个薛氏来说,她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需要的,不就是一门好亲事吗?”    贾琰道:“万岁这么说,可是有了人选了?想做媒了?”    皇帝一愣,继而笑道:“朕这里的确有一个人选。”    皇帝说的这个人选,当然不可能是竺贵人向他推荐的。事实上,这个人是皇帝的母族,更准确的说,是生母这边的家族的人,出身旁支,按辈分,应该说是皇帝的表弟。    这个人叫做陈元寿,在新元元年考中了同进士,然后在外地做县令,十年下来,已经累积资历升了知府。陈元寿曾经娶过一房妻子,还是他青梅竹马、感情甚笃的表妹,只可惜,这位妻子在四年前去世了,难产,连同他期盼了很久的孩子。    当然,作为一府的父母官,陈元寿身边也是有姬妾的,一个是下属孝敬的,地方上某富商的女儿,另外一个则是他妻子的表妹。    “妻子的表妹?什么时候纳进门的?这里头是不是有什么缘故?”    看见贾琰的关注点竟然是这个,皇帝当时就愣了住了。    这个重点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皇帝道:“皇后,这个人你不满意?”    皇帝记得贾琰曾经说过,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她治理黄河的左膀右臂。而这个陈元寿,除了他是自己的表弟,又是同进士出身之外,还因为皇帝如今要用他。    没错,皇帝对这个陈元寿的下一步安排,就是让陈元寿去商丘附近做知府,算是平调,也让陈元寿再熬熬资历,然后再升官。    把薛宝钗配给陈元寿,也是治理商丘和黄河的一步棋。    贾琰笑道:“皇上,事关婚姻,女子的焦点,自然跟男子不同。大约是家庭经历使然,所以听到这位陈大人的妾侍是他的妻子的表妹的时候,臣妾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里头是不是另有文章。不管怎么说,宝姐姐终究是二嫁,自然要更加小心一点。”    皇帝这才笑起来,道:“皇后的意思,朕明白了。皇后是担心,这里头是不是有当年李后主的大小周后的故事在先,因此才担心薛氏过门之后会受委屈?皇后放心,并没有这种事情。朕不能说陈爱卿的这位妾侍到底好不好,朕只知道,陈爱卿对这个女人的感觉平平,甚至还不如另外一个妾侍。”    这里面就是有故事,也不可能传到皇帝的耳朵里面,更不要说从皇帝的嘴巴里面出来了。    “万岁都这样说了,那臣妾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这事儿,还要他们两个人看对眼才行呢。不如,找个机会,让他们见个面才好呢。”    “皇后说的,可是宋时的金簪之礼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宋代的时候,也有相亲制度。男方家族和女方家族觉得对方家族和家族的孩子都还不错的话,就会让家里的孩子见个面,毕竟,过日子还是人家小年轻的事儿。如果年轻男女见了面,男子对女方还算满意的话,就会送对方一支金簪,如果不满意,就送一块布帛。    不管怎么样,这个陈元寿和薛宝钗都是二婚了,他们到底合不合,直接关系到他们日后的婚姻生活。就是薛宝钗不曾期待过爱情又行事周全足够把所有的事情打理得妥妥当当,但是,有些事情,就跟原著里的那句话那样:纵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皇帝没有反对。    而最后得到消息的陈元寿和薛宝钗两个人都知道,既然是皇帝做媒,那么这门亲事就是他们无法拒绝的。薛宝钗甚至还知道,贾琰为她争取到的,已经是极限了。    所以,薛宝钗没有拒绝。    她低调地跟陈元寿见了一面,陈元寿也送了她一根金簪,两个人回家之后,就遣了官媒开始走婚姻流程,定下今年下聘来年就正式过门的安排。    跟上次一样,薛蟠照例给薛宝钗准备了十分丰厚的陪嫁。在这方面,薛蟠说他傻他也不傻,他这样道:“妹妹嫁给宝玉的时候,那般不情愿还带去了十万嫁妆。如今又是贵人做媒,这嫁妆就不能简薄了,不然,就要有人说妹妹看不上这桩婚姻了。十五万,最起码的。好歹,人家也是万岁的表弟。”    陈元寿的几个姐妹有些看不上薛宝钗,毕竟,即便陈氏一族过去很卑微,可终究出了一个皇帝的外孙,哪怕因为太上皇、端懿皇后和太上皇后的缘故,陈家还必须保持低调,可底气却是有的。    但是薛宝钗这一次出嫁,贾琰不但让人送去了添妆,还在薛宝钗拜堂的这一天送去了宫灯和席面给薛宝钗长脸。    甚至薛宝钗在跟着丈夫赴任之前还进宫给贾琰磕了一个头。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