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红楼]娇女迎春 > 第321章

第32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贾琰看着旧日姐妹几个, 不觉也笑了, 探春这才问起了惜春, 得知惜春的丈夫近来不大好,不觉叹气。    若是惜春的丈夫这会真不好了, 那她们姐妹三个, 就都做了寡妇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只是这样的话, 探春是不会说的,探春便道:“太后娘娘的性子,我倒是知道一二。每逢有了心事的时候,总是想做事儿,而且还是大事。臣妾就在这里斗胆, 敢问娘娘有何心事, 可需要臣妾为娘娘分忧。”    薛宝钗看了看上面的贾琰,笑道:“三妹妹打小是个精明的,这话果然不假。娘娘的确有事儿要我们做呢。”    探春一听,这次有自己的份儿, 立刻调整了一下坐姿。    她知道,这样的机会, 等闲人家,却是求都求不来的。以前她错过了,这次,为了儿子, 她肯定不能错过。    贾琰见状,这才跟姐妹们说起了盐政改革的事儿。    林黛玉一听, 眼圈就红了。    她想起了父亲林如海。如果不是因为盐政糜烂,林如海又怎么会在这个位置上熬油一般地熬着?熬了四五年,最后硬生生地把自己给熬死了。    别说是贾琰发话,就是不是贾琰来主持,就因为林如海,林黛玉也会掺进来。    林黛玉是如此,薛宝钗更是如此。    薛宝钗端着茗碗,想了想,道:“娘娘,娘娘既然这么说了,显然,这事儿已经在娘娘心底盘桓了好些日子了。臣妾斗胆,也说两句。若是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娘娘海涵。”    “你说。”    “是,娘娘。”薛宝钗整理了一下词句,道:“娘娘,既然娘娘弄这个,是想要让天下百姓都吃上便宜的盐,那么,这就是商。商人有商人的规矩,商场有商场的杀人不见血。为仁宗陛下和孝宗陛下办事儿的人,肯定能是沙场上的老将,再不然,打探消息是一把手。可是这行商,不是臣妾说,这商人一代一代,父传子,子传孙,固然是国法使然,可未必全然是国法之故。娘娘让这些大人去做这些,本意是好的,就怕是新手,被人坑了去。”    其实,薛宝钗这么说,依旧是避重就轻。这种事情最担心的,其实不是被人坑,而是这些密探本来是做监管的,现在让他们直接动手办事儿,就怕这做生意的跟监管的混到一块儿,最后反而坑了贾琰。    贾琰道:“那你说,这事儿应该如何?”    薛宝钗答道:“娘娘,昔年我们薛家的生意遍布运河两岸,只是后来臣妾的哥哥先是犯了事儿,后来又因为军功而改换门庭,这才渐渐地把生意收了起来。虽然臣妾的娘家已经改换门庭,可是薛家昔年一共八房,改换门庭的也不过是臣妾娘家这一房罢了。薛氏八房,别人还尤可,臣妾的堂弟薛蝌那里,臣妾却能够做一半的主。”    没有人比薛宝钗更清楚,看到薛蟠成了贵族中的一份子,薛氏一族的其他人有多眼热。至于薛蝌,他读书不行,做生意却还有几分本事,薛家在薛蟠手里日渐消耗的家业,在薛蝌的手里也有了起色,甚至可以说,已经有了薛宝钗父亲在的时候的模样。    这也变相地证明了薛蝌的本事。    薛宝钗敢保证,只要贾琰一句话,她就能够让薛蝌投到贾琰这里。@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贾琰淡淡地道:“宝姐姐,你可知道,本宫说的是什么吗?本宫要的,是彻底掌握在皇家手里的买卖。”    薛宝钗斩钉截铁地道:“娘娘乃是当朝太后,只要娘娘放出话来,京里的商家们绝对愿意倾家孝敬。至于娘娘说的,臣妾也琢磨过了。只要娘娘愿意让薛家在这买卖里面占据一定的干股,再给那些掌柜们一定的顶身股,就不怕那些人不听娘娘的。至于皇家要彻底掌握这些买卖,臣妾认为,只要皇家掌握的股在六成以上,不,也许七成更保险一点,一切按照契约行事,那就够了。”    贾琰看着薛宝钗,微微地瞪大了眼睛。    薛宝钗果然是皇商家庭的女儿,她不曾说什么,她就已经想到了干股和顶身股。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借着薛家的壳子,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把铺子铺到各地。    贾琰道:“宝姐姐,你确信你堂弟会愿意?”    薛宝钗道:“娘娘,商人无时无刻都想改变自己的身份。给娘娘办事儿,难道不是最好的晋身之阶?”    如果是以前的薛宝钗,她绝对会说,以贾琰的身份,就是什么都不给,也有的是人愿意为贾琰办事儿。可是现在的薛宝钗已经知道了,有些时候,这种不求回报的奉承,会在别的地方以别的方式找回来。所以,立下契约,按照约定行事,这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林黛玉立刻提出,在她的那些庄子上,那些读过几年学堂,能写会算的小子们,可以成为这些铺子里的伙计,也可以成为密探这边的专属账房。    当然,如果需要钱的话,林黛玉是绝对不会吝啬的。    至于探春,她跟着儿子在县令这个位置上呆过一些日子,对百姓人家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比较清楚。而这些小事儿,牵引开,折射出来的,就是各种官商勾结、欺压斗升小民的种种表现。    有了这三人帮贾琰打底稿,然后又有密卫那边传来的消息,大晋的赋税改革,就这样磕磕碰碰地从盐政开始了。    不,更准确地说,是从那无数家深入民间的杂货铺子开始了。    虽然这年头,很多农村都少不了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货郎,可是杂货铺子却是很多货郎的梦想。杂货铺子,在任何一个城市都不稀奇。    巧合的是,无论是贾琰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和贾家,当年在商丘,在齐鲁之地的那些庄子,经过了这么多年之后,这些庄子总是积压许多产品。比方说,积压许多年已经变了颜色的毛线。这些褪了色的毛线,在那些大铺子里是卖不出去的。可是就是这种残次品,很多偏远地方的女人都愿意花费一点时间,把这些毛线重新整理,然后编织成新衣服。很多女人都愿意相信,这种毛线并不是放久了,而是它本来就是这种颜色。    而这种杂货铺子,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有粮食卖,隔三差五地,还有食盐卖,而且还卖得非常便宜,只是购买的时候需要登记户籍。    虽然不是有人想以盐税和盐铁官营之名弄倒这些铺子,可是一来这些铺子用的是已经完税的盐引,二来,官场上的事儿没有人比那些密卫们更清楚了,三来,这些盐也的确便宜,数量也不是很多,加上背后之人又善于利用百姓,反而使得这些铺子的盐巴,从一开始就比别处低上一成。    而对于百姓而言,这杂货铺子里的盐虽然便宜,有的时候还会搭一点针头线脑的,因此即便这些杂货铺子都处于地段不大好的地方,可百姓依旧愿意去这些铺子购买各种物什。    这让这些杂货铺子的周边,变相地变成了商业区。而得了薛宝钗授意的各处掌柜,早就把这杂货铺子周围的地方买了下来,如今或者租赁,或者是干别的买卖,都不愁人气。    这种方式,缺点就是初期的投入大,但是一旦人气上去了,商铺的价格也跟着攀升,总之,不用十年的功夫,光周围的商铺的租金就能够回本。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道这个投资方式,大家会不会觉得眼熟。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