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盛唐宠后 > 第128章

第128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因着李文宁的婚事, 东宫之中开年后便是一团热闹喜气。等到迎亲的队伍来了,这热闹便仿佛又多添了一分。    柳潭目不转睛的望着李文宁的方向, 心中一片欢喜。李俶和李倓都站在了李文宁的身边, 瞥见对方专注的目光,李倓终于轻轻笑了笑,压低声音只对李文宁说了一句道:“恭喜阿姊了。”    即使面颊上不经意间也染上了一片绯色, 不过,好在还有团扇遮面,李文宁轻轻的抿了抿嘴唇,似乎终于有了些许新嫁娘的紧张之感,不过, 言语间却是依旧轻快,同样压低声音轻笑道:“也不知何时才能喝到你的喜酒……”    李倓笑笑, 不再回答, 只是和兄长一直,一直陪着李文宁走了过去。    待到迎亲、送亲热热闹闹的两拨人终于到了张灯结彩的柳府后,两位新人正待行礼,便突然听到, 外面有柳家的仆从喜气洋洋的冲过来报,杨贵妃竟是亲至。    李文宁一手将团扇掩在面前, 犹带几分笑意的芙蓉面上, 微微垂下的眼眸里,却有一瞬间的凝肃之意稍纵即逝。    李俶和李倓也同时抬头望过去,他们两人的同坐, 和在座的其他宾客别无二致,倒是并不出奇,可是,收回目光后,李俶却是压着声音,颇有几分意味深长的同李倓轻声道:“贵妃亲至……倒是和秦国夫人姐妹情深得很。”    李倓并未作声。    真要说起来,秦国夫人是柳潭的嫂子,再牵扯到杨贵妃,就又隔了一层,这样的关系,杨贵妃亲身前往道喜,的确显得过于隆重了。可是,从另一边来说,偏偏柳潭迎娶的乃是太子第三女、郡主李文宁,玄宗乃是李文宁的嫡亲祖父,对于这个孙女也颇为看中喜爱。如此一来,两边都有的亲缘关系加起来,饶是杨贵妃前来,似乎也显得不足为奇了……    在这种情况下,杨贵妃究竟为何而来,还真的就不好细究了。    不管杨贵妃心中究竟是何打算,今日的宾客看到她的身影后,又会如何忖度李文宁和柳潭这桩亲事背后的东宫,至少,杨贵妃的出现,让这场婚礼瞬间变得更加热闹起来。    杨贵妃自然是被奉为上宾,原本还一直同其他宾客说笑的秦国夫人也适时的抽身,转而去陪贵妃了。    宁亲公主看看杨贵妃,再看看亲侄女李文宁,不由得压了压手中的扇柄。    宁亲公主的小女儿张十四娘本来正依偎在母亲身边,敏锐的感觉到宁亲公主的动作,小姑娘轻轻的“咦”了一声,下意识的抬起头来。    裴氏正巧和宁亲公主坐在一起,张十四娘不解的抬头之后,她便适时的掩唇一笑,立刻扯开了话题,只是念叨:“我那六娘今年过年都不曾回家来,还是你家十四娘在身边最是贴心了。”    宁亲公主自然是顺着裴氏的话语,爱怜的轻轻拍了拍小女儿的头,转而对裴氏笑道:“六娘那孩子有心,在萧相公身边尽孝,也是心疼你们夫妻二人。”    对于这句夸奖萧燕绥的话语,裴氏倒是笑着点点头收下了,轻笑道:“可不是。”    心中却不由得腹诽,萧燕绥从小和纵着她的祖父萧嵩亲近,如今徐国公府上,还有和萧燕绥处处不对盘的祖母贺氏,没准让自家小女儿自己选,她都得一溜烟的去老家寻她祖父了,小小年纪便出远门,还在老家玩得风生水起,当真是一点都看不出想家的意思来了……    而在杨贵妃的出场之后,安禄山着人送来的贵重贺礼,倒是显得无声无息起来。    李倓瞥见婢女收下礼单时候的惊讶和低呼,也不由得心中沉吟,此前一直在边陲之地,似乎甚少和朝中官员有所往来的安禄山这份突如其来的厚礼,究竟是因为杨贵妃,还是因为东宫了……    白天的热闹过去,到了晚上重头戏的婚礼仪式过后,接下来自然便是晚宴了。    只不过,终究是婚礼的晚宴,总不至于会通宵达旦的玩闹下去,等到时间稍晚一些,今日的宾客便纷纷打道回府,将时间留给了两位新人。    和宁亲公主分开后,裴氏索性和萧华坐在了同一辆马车里。    回府的路上,裴氏靠坐在软垫上,想着今日乃是自家女儿的生辰,忍不住便微微蹙眉的说道:“今日本应是六娘的及笄礼……”    萧华温和的回答道:“阿耶不是也说了,今年确实情况特殊,若是忙着赶着让六娘回长安城举办及笄礼,时间上也仓促,难免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裴氏揉了揉额角,低声道:“这倒也是。要不然的话,六娘的及笄礼刚好和郡主、柳二郎的婚事撞在一天,确有不便之处……”    虽说双方邀请的宾客定然是不尽相同,可是,像是宁亲公主、新昌公主这些,和两边都沾亲带故的贵客也确实不在少数,就算本来并无此意,只要时间撞上了,萧燕绥和李文宁两个小娘子之间的互别矛头几乎是定然的,如此反倒不美。    说着说着,裴氏也不由得心生感慨,轻笑道:“也不知我儿何时才会嫁得如意郎君……感觉六娘还那么大一丁点呢,一转眼间,她都已经到了及笄的年龄了。”    萧华倒是说了句公道话:“六娘和五郎都还小呢,倒是不急。真要谈婚论嫁,三郎如今的年龄才是刚好,你也相看了合适的小娘子没?”    裴氏顿时拧眉,“我前两日还问过三郎,可有心悦之人,他也不说,只知道敷衍过去。”    萧华随口道:“那便是没有了。”    裴氏越说越发愁,“三郎可不像是六娘,整日窝在家里不爱出门游玩,他和好友交游的时候见过的小娘子可不少,那么多人里,难道竟无一人同他合意?”    夫妻二人在马车上一阵喋喋私语,所说不过是家中儿女之事。等到他们回到萧府后,见正院里还亮着灯,想来贺氏还未睡,便直接过去打了个招呼。    徐国公夫人贺氏年前一直住在陆府,至于陆府那位同她一母同胞的贺氏阿姊,身体一直不见什么起色,却也没有太过明显的衰败下去,问过郎中,也只说是人毕竟上了年岁,没得治,早晚熬日子、看老天爷心意的事情……    这是赶在了年前,即便徐国公夫人贺氏和陆府贺氏是亲姐妹,也总不好在别人家里过年,偏偏萧嵩不在,索性,萧华和萧衡兄弟两个便亲自上门将母亲接了回来,只说过年家中长辈总要在,等到年后出了正月,贺氏若是还想继续陪着陆府贺氏阿姊,也都由着她便是。    萧燕绥不在家中,徐国公夫人贺氏脸上的神情似乎逗比平日里舒畅几分。    萧华是她嫡亲的儿子,见贺氏开心,便也跟着愉快,对于母亲,自然是关怀备至。    裴氏的心里却是更惦念着自家女儿的,看了贺氏的模样,虽不至于主动怼上去,面上甚至也带着三分笑意,不过,想起女儿从小被嫡亲的祖母轻视的过往,藏在心里的腻歪和不悦,却是只有她自己知晓了……    萧华坐在了母亲贺氏的身边,便听她说道:“你阿耶这些日可寄了书信回来?他也是,说一出是一出的,你们兄弟两个都还在长安城为官呢,他便突然喊着赶着的要回老家去。”    对于母亲埋怨父亲的话语,萧华只能是笑着安抚,“腊月里还送了一封信,然后便赶着圣人的赏赐和家中给阿耶的年礼一起,送去山海镇上了。”    “上封信还是腊月?”贺氏又忍不住道:“他回了老家之后,连给家里的书信都懈怠了,也不知道他一个老翁自己在家里,都没个人陪着,冷冷清清的,能有个什么意思呢……”    “阿娘,”裴氏突然开口,脸上还带着笑意,眼底却仿佛冷凝着光,令人不敢逼视,裴氏略一勾唇,柔声笑道:“六娘这不是都一块陪着她阿翁一起回了老家么?阿耶从小便疼六娘,祖孙两个可是一直都感情深厚,尤其没了拘束,可不正是自由自在,便是只有祖孙二人,这年节想必也会过得热热闹闹的。”    裴氏一提萧燕绥,徐国公夫人贺氏那边便瞬间冷场了。    裴氏低头默默喝茶,脸上还犹带三分笑意,不冷不热的一段话呛回去之后,却也不继续说些什么了。    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妻子,偏偏话题的内容又是自己的父亲和自己唯一的小女儿,萧华站在这中间,哄谁劝谁都不是,才是真哭笑不得,只能是含糊着连忙打了个圆场,叮嘱着母亲贺氏早些休息,然后便拉着裴氏也回了自己的院子。    ·    夜色正浓。    东宫之中,白天热闹亲事忙完之后,到了晚上,因为少了一个人,竟似比往日更加寂静。    李俶从太子李亨的书房中谈完事情出来,本来是打算回自己的院子休息了,走到半路上时,却又突然停下了脚步,转身折返去了李倓的院子。    月华清辉,落入院中,树木花草在晚风中摇曳,地面登时便投下了一片错落的影子,如水中藻荇,疏影横斜。    书房里正亮着灯,李倓独自一人坐在桌案前,正望着打开的盒子里、摆放着的那枚点缀着尤为齐整的西域宝石的簪子有些走神。    李俶的脚步走近后,轻轻的敲了两下门,李倓这才如梦初醒一般,抬起头时,手指已经下意识的按在了案上摆放的盒子上。    李俶推门进来,“三弟——”目光一扫,正好落在李倓按在盒子的手指上,言语间不由得微微一顿。    李倓却只做不觉,动作颇为自如,若无其事间便已经将刚刚那盒子收好,这才起身唤道:“大哥。”    李俶自己在旁边坐下,也终于收回了目光,他虽然心中不免有些好奇,不过,对于李倓的心事,却并未多加追问,只是过了一会儿,这才开口笑道:“刚刚路过文宁的院子,看到里面一片寂静无光,突然觉得有些心生感慨了,便想来你这里坐坐。”    李倓看向他,坦然道:“阿姊刚刚出嫁。”    “是啊,”李俶笑着叹了口气,“身边突然少了一个人,便总觉得有些不适应。”    对于李文宁这个妹妹,因为生母早逝,李俶几乎是一手带大的,情分自然非同一般。    至于李倓,也是同样,他们三个从小在一起,东宫之中虽然也有其他兄弟姐妹,可是,真要论起亲密程度,却是完全不能比的……    片刻后,李俶道:“刚刚我在阿耶的书房中,听他说,圣人有意再度调整西北和东北一代的藩镇节度使。”    听到“西北”两字,李倓心中顿时微微一动,略微思忖后,轻声道:“西北一带,如今是王忠嗣主事,他乃是圣人心腹……”    李俶刻意压低声音,幽幽接道:“也是阿耶的好友。”    偏偏,玄宗对太子李亨,一边扶持,一边又在打压,始终都怀有几分戒备之心。像是王忠嗣这般,顶着玄宗义子的名头,说是玄宗的心腹,可是,他却又和太子李亨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情义。    之前,因为皇甫惟明和韦坚一案,皇甫惟明被贬,王忠嗣成为三镇节度使,除了玄宗那时对他颇为信任以外,其实多少也有安抚太子之意。    如今,安抚过后,恐怕,玄宗戒备心起,便又有意要让胡人血脉、身世卑微、和太子八竿子打不着的安禄山去分王忠嗣手中的三镇节度使兵权了!    李倓微微皱眉道:“我观近日安禄山之举,分明是要在长安城中久住——”    节度使是要镇守一方的,如今,安禄山除了身兼两重节度使的职位外,其实还兼领着平卢、河北两地的转运使的职位,这样的身份,却留在长安城中,本身就是一个出人意表、切难以捉摸的信号。    李俶也摇了摇头,只是低声道:“且再看看!”    说完,李俶起身,闻声道:“时间不早了,三弟,你也早些休息。”    李倓点了点头,跟着起身,亲自送了李俶出门后,方才折回,目光不由得再次落在了那枚不曾送出的簪子之上。    今日是阿姊李文宁的大婚之日,也是她的十五岁生日……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