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重生之太子党 > 第七十三章 太子党

第七十三章 太子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自从崔怀德倒台后,户部尚书的职位便由原户部侍郎赵瑞林代领。    赵一石是二皇子妃的表哥,也算是忠心耿耿的二皇子党。杨时原先有些看不上这门亲戚,谁料赵瑞林歪打正着走了大运,他们的来往渐渐就多起来。    要知道,户部可是管着整个大周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等一切涉及财政的事宜,地位之重自不必说。    赵瑞林既然上了位,那若无大错,转正只是早晚的事。    杨时虽身为皇子,手上难免也有紧张的时候,若赵瑞林能把持户部对他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可惜他虽有心助赵瑞林一臂力,却苦于寻不着理由。    等杨进得胜归来之后,他手下数名将士纷纷鸡犬升天,这让杨时终于有了主意。    此次攻打突厥人,周军的粮饷正是赵瑞林一手操办的。他差事办得虽不说多么出色,倒也算四平八稳,谁能说没有一分功劳呢?    二皇子肚里算盘打得噼啪响,当真进宫面前承乾帝去了。    “儿臣近日从王仙长那里得了三枚仙方丹,特地进献给父皇。”杨时恭敬地捧上一个白玉小盒,小心翼翼揭开,三枚鸽卵大小的红褐色丹药静静躺在其中。    承乾帝眼睛一亮,连忙让李德宝收了下来。    王仙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道士,生得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王仙长颇善丹药,尤其是炼出的仙方丹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据说他已经活了近两百岁,就是定期复用仙方丹的缘故。    承乾帝年轻的时候,对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很是嗤之以鼻。但他身体每况愈下,对死亡的恐惧渐渐侵蚀着承乾帝的精神,令他开始对超乎寻常的力量产生期待。    终于,承乾帝服下第一粒仙方丹。这丹药似乎确实令他身体境况好转了许多,体会到许久不曾有的轻松健壮。    从那以后,承乾帝就四处搜集王仙长炼出的仙方丹。    可惜这仙方丹用料极为刁钻,成丹率也低,数年不过才出一炉,简直是一丹难求。    即使承乾帝坐拥四海,在此事上却也无可奈何。    现在杨时一下子就拿出三颗,让他怎能不喜出望外?连带着,承乾帝看二儿子的眼光也比前阵子柔和了许多,还特意赐了座。    杨时见龙心大悦,便试探着对承乾帝说:“父皇,儿臣还有一事……”    “说罢,朕听着。”承乾帝道。    杨时便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户部所辖乃国事之重,但尚书之位如今仍未确定,儿臣以为于社稷不利,还望父皇三思。”    “朕也正有此意。”承乾帝面上神色不变,顺势问:“那你觉得谁合适?”    杨时道:“赵瑞林当职一年有余,虽无大建树,却也无什么过错。儿臣认为户部尚书之职宜求稳,赵瑞林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何况攻打突厥时他在后方调集物资,也确实有些能力……不知父皇怎么看?”    承乾帝点点头:“倒也有些道理,待朕想想再说。”    杨时不敢逼得太紧,怕惹得承乾帝起疑,便借口不打扰父皇休息,退了出去。    等他一走,承乾帝的脸色便沉了下来。    上阵杀敌时躲在后面,争功劳的时候却又跳出来兴风作浪,他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东西!    将自己的儿子们细细数了一遍,越数越觉得有些心灰意冷。    老大杨安是蓉昭仪之子,为人敦厚,可惜性情随了生母,很是小家子气,实在拿不出手;老二、老三不说,老四杨禹有城府又精明,绝非池中之物,奈何生来不足,身子弱得很;老六如今已经十八,却还是小孩儿脾性,不堪大用。    剩下七**,年纪都太小,还是在学馆读书的年纪……    看来看去,只有杨进虽然不善言思,争胜心也欠缺,但性子正直稳重,有能力有担当,若好好教导几年,守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承乾帝想了几乎一夜,终于第一次下定了决心,只待寻一个合适的时机公之于众。    ——    承乾帝还没来得及将自己的决定透露出去,朝堂上却先一步有了谣言,说承乾帝迟迟不赏杨进,是因为想立他做太子。    一时间,杨进又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了暴风雨核心的人物。    宣政殿上,谏官参了杨进一本,说他居功自傲,不君不臣。言下之意,这些谣言是杨进自己放出来造声势的。    谏官本就有闻风而奏的权利,即使没有任何证据,谏官也不受责罚。    朝堂四处窃窃私语,杨进微垂着眼眸,仿若老僧入定般岿然不动。既不急着辩驳,也没有露出怒色。    承乾帝很满意,越发在心中肯定了自己的抉择,同时对这种不入流的小手段不屑一顾。    他大概能猜出背后是谁在搞鬼,也知道那人的目的就是以退为进,利用言官离间杨进在他心中的地位。    承乾帝稳坐帝位这么多年,虽然现下不必当年,但又岂是这种小把戏蒙骗得了的。    更何况,他平生最恨被人愚弄,此时一点任性的脾气也上来了——那人慌不择路,不过是为了阻止杨进承太子位,那么承乾帝就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承乾帝一抬手,阻止了谏官的滔滔不绝。    他面带笑意地看向臣子们:“这件事,朕本来等明年祭祖时再说。不过消息既然已经漏了出去,那不妨就挑明了。”    承乾帝说到此处停了一停,李德宝便返身入了内庭。    不一会儿这位内侍总管双手捧出一卷明黄的圣旨,几步跨到阶前,展开来大声念道:“储贰之重,式固宗祧,一有元良,以贞万国。神策大将军皇五子进,器质冲远,宏图夙著,孝惟德本,周於百行……”    这几句话一出口,满庭皆哗然!    皇子们反应各异自不必说,就连杨进本人,也满面惊愕地抬头,不敢置信地看着阶上稳坐龙椅的承乾帝。    承乾帝还是那副微笑的模样,仿佛并不觉得自己下了一道多么惊人的旨意。    李德宝的声音还在继续:“……功高四履,庶绩惟允。职兼内外,朝野具瞻,。可立为皇太子。所司具礼,以时册命。钦此!”    他的声音终于停了,朝堂上却寂静一片,所有人都没从震撼中回过神来。    承乾帝打破沉默,问道:“太子册立关乎大周万世基业,众卿若有异议,可畅所直言。”    纯臣们和欣赏杨进的朝臣们终于反应过来,立刻俯身下拜,口中大呼“万岁圣明”。    其他各有私心的大臣见状面面相觑,却也不敢出头反对,也只能无奈地跟着拜倒在地。    太子之位大势已定。    杨进闭上双眼,小心地压制着自己内心的激动。提步上前,到中央双膝跪下,在众人的目光中郑重地磕头领旨。    杨时脸色灰败,看着杨进目光呆滞,仿佛还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赵瑞林正式成为户部尚书的喜悦劲儿还么有过去,承乾帝就丢出这样一个炸天雷,将杨时轰至最深的深渊。    此时他心中乱成一团,脑子里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怎么可能!    杨时一直以来最大的敌手都是老三。    自从三皇子因为私盐案被遣至岭南,杨时一直以为绊脚石已被除去,往后该是康庄大道。    再往后,素来不被人看在眼中的杨进有了异军突起之势,但他出身太低,杨时原以为封个大将军也就到头了——多一个会带兵打仗的弟弟替他守边关,这也不错。    谁知道转眼间,杨进取而代之,竟成了太子!这叫他情何以堪!    二皇子面色渐渐涨红,只觉得这辈子再没有比此刻更丢面子的时候了。他是皇后嫡子,从小就当做储君养大的,承乾帝此举无异于当众打了他的脸!    而太子之位已定,他往后又该如何自处?    心中愤懑越积越多,杨时一个没撑住,竟然当众呜咽出声,惹得朝臣纷纷侧面,承乾帝更是面现一丝微不可查的厌恶。    杨禹努力让泛白的面色恢复如常,这才抬起头看向杨时。    那副丑态让他微微皱眉,暗道杨时真是扶不起的阿斗。人可以不聪明,但怎么能蠢成这样?一道圣旨就吓尿了裤子,亏他往日还装什么皇家贵气。    “继承太子位又如何?”杨禹的拳头在袖中握紧,心中冷冷地道:“只要一日没有登基,这场争斗就不会结束。”    他横眼看向杨进。    杨禹自问并没有忽视任何一个人,但他不得不承认,还是小看杨进了。    尽管心里恨得咬牙切齿,杨禹面上却带了浅浅的笑意,对承乾帝道:“父皇圣明,五弟仁孝恭谨,敏而好学,立为太子也是众望所归。”    见他开口,其他年级小的皇子也纷纷鹦鹉学舌般表达了赞成,一时间倒真如“众望所归”一般。    ——    册封太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需祭祖祭天等等一系列重大的仪式才算完成。    话虽如此,承乾帝金口玉言谁也不能忽视。所以在仪式之前,杨进虽然没有正式身份,但地位已然不同。    但这还不算完,承乾帝亲口颁布了第二道旨意——封崔容为大理寺少卿。    这旨意时机非常微妙,几乎将崔容推到了明处,明明白白地昭告天下,他是太子党。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