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东宫宠妻日常 > ☆、寿辰

☆、寿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隔日里是赵后的寿辰, 往年倒也算是热闹,今年她有些意兴阑珊, 同太子闹翻, 到现在太子也没前来赔罪,叫她心里不安。    今日他来还是不来, 倒真是叫人来人寻味了。若是今日太子不来, 她要好好考虑考虑后头该怎么办,赵家该怎么办。    沈清韵替皇后选了富丽喜庆的绣凤纹百福腰带, 捧到她的跟前,却瞧着皇后脸色不好, 陪笑道:“娘娘今儿戴这件百福腰带, 彩头好, 吉祥如意呢。今儿一早妙言姑娘便进宫了,说要给娘娘一个惊喜呢。”    赵后勉强弯起一丝笑意,眼底却也没见多少神采。沈清韵看她这样也不敢多言。    这时, 娄嬷嬷急急的进来,似有什么事。    “娘娘, 这下真出大事了!”    赵后眉尖一蹙,问:“什么事慌慌张张,本宫在宫中多年什么风浪没见过, 值得这般闹嚷?”    娄嬷嬷抹了一把额头的汗,道:“太子在大理寺审案子,说要提审康郡王哩!现在大理寺的差官已经去了郡王府了!”    赵后蓦然站起来,广袖一下子带翻了紫檀几上的茶杯, 旁边小宫女急忙上去收拾。    “你说什么?”赵后满脸惊诧,“真的?”    娄嬷嬷连忙道:“那还有假?外头咱们的人传进来的消息,奴婢跟出宫的太监也打听过了,确有其事。您瞧瞧这事情闹的。”她连连搓手。    “你急什么?”赵后突然笑了,立在窗边看着宫院里头石榴花,入了夏那花儿开的越发鲜艳,“本宫倒是没想到,太子还有这样的气性,身子刚好,脾气倒是越发的大了。先是不将我这母后看在眼里,如今又要提审他兄弟。到底是骨肉亲兄弟,本宫倒是想知道,陛下听到这消息该是怎么想。”    娄嬷嬷听着这口气是对太子颇为不满。但是到底是太子,是赵家未来的倚仗,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能不关心。    “可说了是什么罪名?”赵后转头看她。    娄嬷嬷忙凑到她跟前,低声在她耳畔说了几句。    沈清韵在一旁十分好奇,竖着耳朵听,只听到“逼.女干”二字,心里大吃了一惊。    赵后听罢愣了一愣,不由得脸色微变:“这罪名……关系到皇家的颜面,若是真的成立,怕那康郡王吃不了兜着走。”    她沉默的望着树梢上的石榴花,初夏的阳光如碎金般洒在如火如荼的红艳花朵上,似乎昨晚下了小雨,映的花儿上的水珠晶莹剔透。    良久,她叹了一声:“儿大不由娘啊!”这么大的事,他竟都没知会她一声。两兄弟斗起来,鹿死谁手还不好说。那康郡王勾结信郡王在朝中亦是经营良久,势力不可小觑。一不小心,说不定倒霉的是谁。    “娘娘,东宫的舍人来送贺礼了!”外头女官禀道。    赵后一愣,道:“传。”    田广打前,后面跟着两个大太监抬着一个硕大的红艳礼盒。    到了玉阶前,他一骨碌跪下,叩头道:“娘娘千岁千千岁,小的奉了太子殿下的命令前来送上贺礼,祝愿娘娘松鹤延年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赵后打量着下头跪着的小子,这小子倒也的确是太子身边的心腹小厮,打小伺候着太子长大的。    她手指轻敲几上,不动声色的问:“珏儿怎的不过来?倒是叫你过来给本宫拜寿?”    田广听着这话,辨不出喜怒,连忙解释道:“殿下本是要来的,可是被大理寺的事情困着,正审着案子,这案子关系到皇家的颜面,因此不敢怠慢。殿下说了,娘娘寿辰是大事,耽误不得。小的先来送礼,今日太子晚间得空便亲自过来给娘娘祝贺。”    赵后脸色稍有缓和,瞧着那大礼盒,也不晓得装的是什么。    “你起来。太子也算有心。他送的什么呀?”    田广连忙爬起来,叫小太监开了盒子,只见盒中之物流光溢彩,喜庆可人。那里头的正是一座高大的红珊瑚观音坐像,真是宝相尊严、剔透可爱。    赵后一喜,扶着娄嬷嬷的手下了玉阶,到了这珊瑚跟前,轻轻抚摩,只觉得在六月天气,这珊瑚却清凉沁肤,光滑油亮,雕工精致,最难得的是,哪里去找这么一大块珊瑚呢?她近两年开始礼佛,最爱这些佛像观音之类的,觉得吉祥。    田广看她高兴,忙道:“禀娘娘,这珊瑚,是殿下上月就开始到处寻找的,您可不知道,殿下亲自四处去看,花了整一个月的时间,直到今儿才总算找到满意的。殿下说了,只要娘娘喜欢,费多大力气都不在乎的。”    娄嬷嬷在一旁捂嘴笑道:“你家太子用你这样的人,也是用对了,瞧着这嘴可真是伶俐。”    田广摸着头嘿嘿的笑。    赵后脸上露出笑意,满意的说:“后殿正缺这么一座观音,正好摆在那儿。本宫瞧着是太子送的,心里也高兴。”    她转头对田广说:“太子这份心意,本宫晓得了,晚间若是得空,便过来吃个晚膳罢。”    “小的得令。”    田广退下,赵后心情便好了许多。太子嘴上不说,却用行动表明了一切,光是这份礼物,便送到她心坎上了。这样的孩子,她觉着不应该是那白眼狼。    娄嬷嬷欢喜的说:“这下可好了,正如老奴之前说的,太子殿下只是被女色迷了,哪里就不孝顺了?到底是娘娘膝下长大的,能如此决绝吗?”    赵后笑道:“将这观音抬到后殿去,好生的供起来。”    按照规矩,每年寿辰陛下会赏赐许多东西,宫里头要办一场家宴。    果然隔一会便有太监抬着昭帝赏赐的物品送过来,赵后看了一眼便叫人收拾进了殿里。她冷冷的想着,陛下的心不在这儿,光送东西来有什么用?    一会御膳房的掌膳便过来问今日宴席情况,赵后叫她一应按照往年的规矩办。    外间赵妙言捧着一大捧花兴冲冲的进来,以鲜花做礼献给了赵后,赵后高兴收了。    赵后坐在金座上,一会该有妃嫔过来送礼祝贺,她转头问娄嬷嬷:“昨儿陛下在哪儿?”    娄嬷嬷道:“在唐美人那儿呢。”    这话叫她想起了东宫那个女官,她阴冷的眯起了眼,道:“唐家如今了不得了。合着姐妹二人同时蛊惑陛下太子,一同作妖。本宫就不信,以本宫的势力,治不了这二人!”    “那女官叫什么来着?”她问。    娄嬷嬷忙道:“叫唐蕊。”    “对!就是那个名字。好一个凝、蕊,”她眼底放出阴鸷的光,“本宫倒要瞧瞧,这开的正好的花蕊儿、凝露儿,到底能到几时!”她手下捻着鲜嫩的花朵儿,片刻,便落了一地的花瓣蕊芯儿。    赵妙言道:“我方才来的时候,看到几个妃嫔往这里来呢,该是给姑姑拜寿的。”    赵后眉端一挑,淡淡道:“今日等的就是她们!”    凤华宫宫门大开,宫中有品阶的妃嫔纷纷前来拜寿献礼。    唐语凝到的时候瞧着荣升昭仪的沈清芳已经来了,她穿着一身轻薄华丽的淡紫色烟罗纱云鬓高耸满身珠翠清贵逼人,正坐在皇后左手边笑吟吟的喝茶呢。    唐语凝瞥了沈昭仪一眼,又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的普通锦衣,心里仿佛被揪住一般。虽然陛下如今渐渐开始复宠,可是碍着原先的错,也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到贵人位置,穿上一件烟罗纱。    沈昭仪也看了她一眼,嘴角浮起一丝淡淡冷意,道:“今儿大伙一早便来给娘娘祝寿,唐美人倒是姗姗来迟啊。”    她说这话时特意咬重了“美人”两个字,听得唐语凝脸上微红。她从贵人降到美人,最厌烦人提到这两个字。    唐语凝深吸一口气,打起笑脸对赵后说:“臣妾因准备贺礼来迟,还请娘娘赎罪。”照她从前的脾气,必定当面顶了沈清芳回去。如今被人教训了,晓得忍辱负重的要紧。    赵后看她如今倒是学乖了,问:“送的什么?拿过来给本宫看看?”    唐语凝连忙捧着红色的锦盒送上去,娄嬷嬷接了送到了赵后跟前,赵后打开一看,哂笑了一声,便合上了。    沈清韵伺候在赵后身旁看的清楚,捂嘴笑道:“娘娘今儿这金寿桃都收了四五个了,不过呢,个个都是唐美人这桃子的两倍大呢。”    话音一落,来贺喜的嫔妃一个个捂嘴笑了起来。    唐语凝听着那哄笑声,羞的面红耳赤。    赵后嗔道:“你这丫头不要如此说,唐家又不是高门,能出得起这小桃子已经是不容易,你这话,叫唐美人以后如何出门会客见人?”    沈清韵笑道:“是奴婢的不是了。唐美人下次可记住了,别人送桃,你也送桃,若是要不叫人笑话,那的早早的来,偷偷的来,趁着夜黑风高才好啊。”    她这话音落下,满堂哄堂大笑,不但那各位嫔妃笑的前仰后合,连伺立在一边的宫女太监也憋的脸儿扭曲。    唯有唐语凝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她睨了沈清韵一眼,心里恨得咬牙切齿。这姐妹俩一唱一和,今儿就是不叫她好过。    赵后笑着对沈清韵说:“瞧你这丫头的促狭劲儿,不过你这话,倒是叫大家都笑了一场,算你无罪。唐美人不要搁在心上,在一旁坐着。”    唐语凝松了一口气,赶紧去座,放眼一看,赵后设的座上竟个个有人,这叫她坐哪里?    娄嬷嬷假惺惺的陪笑道:“没想到今儿来的人多,宫里头的凳子都不够了,正叫小太监去别殿搬呢,没搬来前,唐美人还是站着。”    唐语凝无奈,只得跟宫女一般找个位置站着。    沈昭仪说:“娄嬷嬷不必担心,那唐美人在宫里头关了几个月,如今好容易靠着她妹子出了宫,怕是禁足时坐的太多,如今站站也是无妨的。”    唐语凝紧紧攥着双手,气得手臂都开始打颤了。    沈昭仪瞧着她气成那样也不敢吭一声,得意一笑,对皇后道:“娘娘,臣妾觉得今儿外头的鹌鹑好安静呢。”    赵后笑嗔:“又胡说,这宫里头哪里来的鹌鹑?”    沈昭仪笑着说:“方才还瞧见一只来,这会儿怕是缩着脑袋躲起来了。”    唐语凝垂着头,牙齿咬的咯吱响。    “像鹌鹑那般蠢物,该是宴席上的菜品,你怕是饿了。待会便有红烧鹌鹑,本宫赏你!”赵后满脸笑容的说。    沈昭仪大喜:“多谢娘娘。”她看了垂头沉默的唐语凝一眼,心里得意极了。你当初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时候,可想到也有被人群嘲奚落颜面丧尽的一天!只可惜这唐语凝如今变成了怂包,倒叫她少了借题发挥的机会。    赵后瞧着唐语凝通场隐忍,被人笑了好几场不敢吭声,便也懒得再拿她开刀。瞧着日头到了中午,便在后花园中设了宴席,招呼各位来贺寿的妃嫔们一起吃了个午宴。    宴席期间,皇帝过来出现了一下,便匆匆走了。    赵后瞧着他那神色,怕是也是因为太子跟康郡王的事情在懊恼呢。    宴席过了,午休时赵后叫人传了国舅赵成瑞。    赵成瑞三十度岁年纪,长相老成持重,任正一品右相,身着紫色官服,匆匆而来,道:“娘娘不召微臣,微臣正要求见娘娘呢。”    “那案子怎么样了?”    赵成瑞蹙眉道:“太子大理寺提审,康郡王占地逼女干已有实证!微臣过来,是想问问娘娘,咱们到底要不要出手?”    皇后跟太子闹翻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太子到底还算不算自己人,他亦是犹豫。    赵后思索片刻,“若是你此时出手,胜算如何?”    赵成瑞比出一个手势:“八成把握,郡王倒霉。”    “那还犹豫什么?”赵后道,“如今咱们已无后路,若不是趁着这个大好机会将障碍铲除,等下次还不知到何时。这事情,你要办的干净利落,既要助力太子,又不能旗帜太鲜明。不要让陛下觉得咱们赵家是在结党营私。”    赵成瑞立即点头:“我知道了,这就去办。”他正转身要走,似乎想起什么事,回身低声说道:“妙言年纪不小了,婚事不能再拖。”    赵后淡淡一笑:“你放心,此事一了,我就办妙言的事儿。咱们一家人,我还能亏待了侄女去?”    赵成瑞这才安心的去了。    金座之上,她握着金玉把手,看着这金碧辉煌的殿堂,她在这宫中待了几十年,斗了几十年,凭着铁血手腕稳稳坐到如今。于太子,于后宫,她绝不容许有不能掌控的人和事!    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她要趁着这机会把妙言塞给太子,既然要他承她的情,自然要先施恩给他。    到得康郡王倒地,也正是妙言入东宫之时!而当妙言入了东宫,那小女官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一更,明天继续。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