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复唐 > 第171章

第17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释雪庭也很无奈:“半夜有人扔进我家的。”    扔进……他家?    国师府?    李从嘉转头看着释雪庭说道:“你的国师府……守卫是不是太松散了?这幸好扔的是血书, 万一扔的是炸·弹怎么办?”    释雪庭:……    “你就不能想点好吗?我有那么招人恨吗?”释雪庭觉得心有点累。    李从嘉嘿嘿笑道:“你最招人爱, 不过呢, 这只是我的想法,至于别人……你去问问那些被你干掉的人啊。”    释雪庭忍不住捏着他下巴说道:“皮痒了?”    李从嘉挣脱出来说道:“不开玩笑了, 我看看这都写的什么。”    合着你刚刚只顾得开脑洞,根本没有仔细看人家写的什么?这血书大概是白写了。    李从嘉低头认真看完之后,抬头看着释雪庭的表情一脸震惊。    释雪庭也不觉得奇怪, 因为他已经看过这封血书的内容了。    “你怎么看?”    李从嘉半天才挤出来一句:“七郎真是……忍辱负重。”    释雪庭挑眉:“你怎么知道他是忍辱负重?万一他对耶律贤是真爱呢?”    李从嘉歪头说道:“如果是真爱, 这会难道不应该麻溜的俯首称臣,将自己的地盘拱手上交吗?”    释雪庭问道:“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做?”    李从嘉拍了拍桌子说道:“你可以了啊,今天怎么一直在问我会怎么办,要是我压根就不会出这种事情。”    释雪庭没再说话,李从嘉低头看着说道:“你说这封血书到底是谁写的?”    释雪庭说道:“他不是约了地点?我去看看便是。”    李从嘉反射性说道:“不行。万一他设了埋伏怎么办?”    血书上写的是他还知道更多的事情,但是要让释雪庭单独去见他, 李从嘉当然不愿意让释雪庭冒这个险。    释雪庭失笑:“难道我就不会带人过去?”    李从嘉低头看着血书说道:“既然都写血书了, 证明他比我们着急,先不急, 等一等, 而且我也奇怪,这个人为什么来找你?”    释雪庭说道:“他的目的当然不是我, 而是你。”    李从嘉点头:“所谋者大啊,算了,你别着急去, 最好是让他们主动出击,我很想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绕过防备往国师府扔东西的,找出原因之后,你那里该换人的就换人。”    释雪庭倒是无所谓,李从嘉既然这么说,他也不是执着的非要去冒险,更何况他也很奇怪,国师府的防御是他一手规划的,不说苍蝇都飞不进来,也是非常严密,对方到底怎么做到的?    一连三天,对方都毫无反应,就在李从嘉和释雪庭以为对面写血书不过就是为了刺激眼球的时候,第二封血书到了。    李从嘉看到释雪庭手里拿着跟之前相差无几的血书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无语。    “他们那儿来的这么多血写血书啊,用的猪血吗?”李从嘉一边打开血书一边吐槽。    这一次血书上只有一句话:我有秀国布防图。    李从嘉看完之后,一拍桌子说道:“我觉得我知道是谁了。”    释雪庭轻笑:“我好像也知道了。”    李从嘉抬头说道:“这么孜孜不倦想要搞死李从善,除了庞谦,应该没别人了?”    释雪庭点了点头:“也或许是他的死忠,但应该就是他们。”    李从嘉又问道:“这次知道他们是怎么扔血书的了吗?”    说起这个,释雪庭表情有些哭笑不得:“他们是让带着扔过来的。”    李从嘉:……    还真是别出心裁啊!    “看来下次……你不仅要防着人,还要放着鸟。”李从嘉说着就想笑。    释雪庭正色道:“该防备的不是我,而是你,这次他是心怀善意,想要依靠我们报仇,所以只是选择国师府,若是心怀歹意的,目标直接是皇宫怎么办?”    李从嘉认真想了想说道:“放心,依照现在的技术,除非他能操控一群乌鸦……”    李从嘉这句话还没说完就被释雪庭捂住嘴。    “这样的话你最好还是别说了。”    李从嘉一把拍掉他的手,佯装愤怒:“瞎担心什么,我才不诅咒自己呢!”    释雪庭轻笑一声,然后说道:“布防图……有必要拿到吗?”    李从嘉靠在椅背上,思索半晌问道:“特种兵那边训练的怎么样了?”    释雪庭了然:“想让他们去?”    李从嘉点头:“布防图虽然有用,当时如果真的打起来,秀国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直接碾压就是,何必让你冒险去拿这个布防图?如果是让特种兵去的话……不过我还是有点担心,训练的时间太短了,我培养他们,姐不是让他们去送死的。”    释雪庭摸了摸李从嘉的头说道:“放心,他们比你想的更强。”    实际上哪怕没有特种兵训练计划,天策府也是所有军队中最强悍的军队,对于他们而言只是增加了一些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训练,训练量上倒是没怎么增加,他们也吃得消。    至于特殊任务,说实话,他们还很跃跃欲试,毕竟家里衣食无忧,他们就有了更高的追求,能够被选入第一期特种兵队伍的,都是比较优秀的人才,这样的人不甘于平凡。    李从嘉直接将血书交给释雪庭说道:“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    释雪庭问道:“不通知内阁和枢密院?”    李从嘉斩钉截铁说道:“不必了,这件事情跟内阁没有关系,而枢密院……你忘了我之前搞出了一个保密守则?不该问的就别问,该让他们知道的我会让他们知道。”    释雪庭附身亲吻了他一下应道:“是,我的陛下。”    李从嘉揽住他的脖子加深了这个吻,至于释雪庭到底要怎么做,他并没有去问,反正只要知道最后结果就行了。    三天之后,释雪庭拿来了一张布防图,李从嘉抬头看向他:“庞谦呢?”    释雪庭说道:“我把他安排在了别的地方,他这个人做皇帝虽然不行,但也不算是没本事,用不用他就看你高不高兴了。”    李从嘉有些犹豫:“我可不想他来了之后把朝堂上高的乌烟瘴气。”    释雪庭轻笑:“党争也有党争的好处,或者不必培养党争,只是需要不同的意见,内阁现在太抱团,宋齐丘估计是快要致仕了,赵普在户部历练一段时间之后也可以入阁了?”    李从嘉点了点头:“嗯,赵普的资历差不多,你怎么忽然说起他?他跟其他辅臣不合?”    “也不算是不合,就是观点不太一样,比起这些人,赵普显得更激进一点。”    对这个评价,李从嘉是十分同意的,赵普骨子里有种赌徒的性质,当然不是不顾一切的那种,反正跟现在内阁的一片安逸不一样,也不知道他进入内阁之后会有什么作为。    释雪庭说完宋齐丘要致仕没两天,宋齐丘就不能上朝了,据说是感染了风寒。    李从嘉对于老臣一向比较优待,直接又是赐药又是派奉御,奉御回来的报告都很一致的表示宋次辅是累的。    李从嘉干脆就给宋齐丘放了个假,宋齐丘也知趣,现在大唐看上去平和,实际上事情很多很杂,少他一个人,其他人的工作就会变的很多,然后宋齐丘就让儿子直接写了乞骸骨的折子上来。    照例是三请三辞,李从嘉一边挽留一边吐槽说道:“也不知道谁发明的,非要搞这么麻烦,假惺惺的有啥意思?又不是他犯错了我等着他自己请辞。”    然而这种形式还是要走一走的,毕竟要表现出君臣相得的样子,所以李从嘉等到宋齐丘第三个折子的时候,这才顺手准了,然后转眼就把赵普提进了内阁,同时田文回去继续做他的户部尚书,交通部则交给了徐锴。    朝堂上对于这样的人事变动没有过多的反响,其实早在赵普被扔到户部去做尚书的时候,大家就若有所觉。    之前所有人都在猜测下一个内阁辅臣是谁,也谁都没有把赵普列在名单内,说实话,当时的赵普实在是太普通了,普通到了谁都不觉得他有入内阁的资格。    后来李从嘉让他去当刺史,去的也不算是上州,然而从这里开始,赵普就跟开了挂一样,一年半的时间,原本是中等州的地方愣是给弄到了基本能够争一争上等州的名额,而且辖区内部也算是平稳安定,所有人这才发现他们小瞧了赵普。    等赵普回到中枢之后,几乎将六部轮了一遍,大家心里就明白李从嘉这是准备把赵普当下一个辅臣培养。    可是所有人都很纳闷,李从嘉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培养赵普的?    难道从让他当刺史开始?说实话,如果按照赵普当时的履历,让他去当刺史是有点勉强的,只不过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李从嘉是没有什么人可以用了,才让赵普去。    现在看来,或许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培养赵普了?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总结了一下,武力值,李从嘉不行,排兵布阵,也不行,开国之君这两点最重要的属性他没有,他唯一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就是识人之能。    似乎他总能在对方尚未发迹的时候将人找出来,给他最合适的位置,然后就等待这个人一点点发光发热来回报他。    于是,硬生生的就从一个马贼寨子,搞到了现在富有天下。    没人知道李从嘉识人的依据是什么,只知道从开始到现在,李从嘉几乎没有信错过人。    这样看起来,从古至今能有识人之明的君主,比起能领兵打仗的君主可是要少上很多啊。    于是,李从嘉还活着,关于他的各种神奇段子就开始各种流传,大唐的语言环境很宽松,李从嘉原本连避讳都不想要的,结果是内阁坚持,他才同意。    然而问题就在于,要避什么字?    他本名是李从嘉,之前为了遮掩身份说自己是李煜,于是天底下都知道他是李煜,甚至知道他是李从嘉的人都不多了。    到最后李从嘉顺水推舟就给自己改了名字,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李后主的词,大概是不能广传天下了,毕竟他没有亡国,也没有被赐毒酒,真写出那些词来,估计天下人还要怀疑他是不是被权臣控制了!    感慨完之后的李从嘉,转头就开始思考怎么增加粮食产量。    这个是最迫在眉睫的事情,说实话,虽然自从穿过来之后他的生活水平一直都还不错,但是他也知道,汉唐盛世只不过是针对当时整个世界的环境而言,如果真的比拟的话,这个时代比起后世差太多太多了。    至少百姓还是连温饱都无法保证,更不要说挑选食物和服装的权利。    可在这个年代,想要增加产量很不容易,上等田有限,平原上能够开荒的地方基本上都已经派人去,现在唯一土地比较富裕的地方就是南方。    当然这个南方还不包括南周,南周这个地方,李从嘉暂时不想打,缓口气再说。而南周几乎占据了南方平原最多的地区,剩下的地方多山多河。    李从嘉想了想,在这种地方机械农具什么的就别想了,除非他能解决燃料问题,所以他只能往后面的朝代去思考,毕竟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东西,在技术上复原没什么难度,唯一就是缺乏头脑风暴。    于是李从嘉又进入了疯狂的设计阶段,他将设计的目标定在了明朝,再往后的话,清朝基本上是整个社会文明的一个大退步,就不用去思考,也只有明朝的东西最合适。    而在这之中,李从嘉唯一还得的就是五种“木牛”和“代耕架”,当然还有灌溉农具拨车、风力水车以及谷物脱壳的稻床。    木牛和代耕架都是利用杠杆原理,从现代人的角度去看,这些东西实在是笨拙,然而这些玩意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需要耕牛,尤其是五种木牛都能对应不同的田地情况,山地水田平地,都有应对的方法,代耕架就比这五种木牛还要好用。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这玩意的制作成本虽然不太高,但是很容易坏,变相的就让这东西变的不那么实用。    现在整个大唐还处在一种小农经济的状态,李从嘉就算想要转变也那个机会去推动转变,所以只能思考怎么做的更加结实。    然而想要结实就只能用金属,李从嘉想了想直接将工部的人找来,询问他们能不能制造出坚硬的合金。    只是用金属的话,这个价格就更高,李从嘉将代耕架的图纸给众人,然后转头就找杨新,让他去给自己买地。    杨新知道之后大吃一惊问道:“您……没事儿?”    不说皇帝,就说普通的富商买地也是挑着平坦的肥沃的土地买啊,他家陛下这是抽了什么风,要去买山地?而且是一买一大片,这要干啥用?    李从嘉瞪了他一眼:“怎么说话呢?没大没小。”    杨新吐了吐舌头,想了想说道:“我帮您去注意一下。”    李从嘉说道:“只要水源充足就行,别的要求不高。”    杨新越想越觉得奇怪,觉得陛下大概脑子坏掉了,于是转头就跑去跟他师父告状。    释雪庭对这事儿倒是无所谓,李从嘉一旦有什么抽风举动,就证明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但是这个想法可能还不成熟,或者是他自己都要实验其中的可能性,所以才会弄出这些让人意外的命令。    不过,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释雪庭还是过去找了李从嘉问道:“你又想做什么了?”    李从嘉摸着下巴说道:“我搞出了几种农具,不知道好不好用,想要去实验一下,有些农具适合在山地的,所以就让人去买地了,杨新这臭小子是不是又跟你告状了?”    释雪庭忍不住笑道:“他觉得你去买山地有些奇怪。”    李从嘉哼了一声说道:“此等凡人怎么能体会我的想法?这孩子怎么就是学不会听话呢?”    释雪庭坦然说道:“他要是那种别人说什么都会听的人,你敢用?”    还……真不敢,李从嘉的确需要听话的人,但是更需要的是有脑子,知道提醒上司别犯傻的人,毕竟他有的时候脑子一根筋,想到一方面就不去管另外的方面。    释雪庭没再跟李从嘉讨论杨新,他倒是对李从嘉所说的那些农具很感兴趣,他拿起李从嘉设计的图纸看了一遍之后问道:“真的可以?”    他不是质疑李从嘉,只是觉得奇怪,李从嘉从小就是皇子,之前也没见他鼓捣农具,怎么就能设计出这东西来?    李从嘉感受到释雪庭怀疑的目光,镇定说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之前梦到的,不知道好不好用,也不敢推广,就想自己先试试,你也没做过什么农活,所以我就没想问你。”    这个解释如果给现代人听,就觉得太扯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就能改进工具?那你一天睡个十二小时,岂不是能上天了?    然而在这个时代,这样的说法是有市场的!释雪庭就信了!    反正李从嘉身上神奇的事情也不止一件,这也不算什么,他只是问道:“想要知道的话,为什么不找有经验的木匠或者农户来看?何必自己试?”    李从嘉解释道:“我要试的不仅是它好不好用,更多的是想要试一试这个能用多久,毕竟就算是好用的工具,如果用的时间不长,那么是推广不出去的,因为普通百姓用不起它,至于那些富户……雇佣人比这个农具还便宜,他们为什么要多花钱呢?”    释雪庭问道:“如果使用时间不够长你要怎么办?”    李从嘉顿时有些为难,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样东西很好,但是推广不出去,这就很纠结了。    让他说,很简单,用金属啊,木头易腐朽,那就用金属好了,可问题就在于,现在有了炸·药,开采原矿石变得十分容易,但是金属冶炼技术却没跟上,或者说金属冶炼技术也不算完全不好用,只是从事这方面的人才太少!    李从嘉就决定在实验改进这些农具的同时,招会冶炼金属的人才,再实验一下用煤和石油哪一个做冶金燃料更加好用。    反正现在的石油从国外弄过来并不贵,留着也是留着,没办法保存,或者说他们并没有保存的条件,能用就用。    李从嘉罗列了一下需要的人才,最后决定下道诏书,让有用的人才都过来应聘,毕竟他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万一等他将来需要用到某方面的人才,结果发现没招来,还要现招?麻不麻烦?    至于养这些人的费用,反正他们也不是官,也不会给他们官做,最多扔到学院里去开几个学科,需要花费的钱并不多,李从嘉一个人就完全养得起!    李从嘉这一道诏书下去,也算是在民间激起了千层浪,很多喜欢研究偏门左道的人都喜极而泣,觉得自己有了出头之日,然后相约去长安碰碰运气。    然后刚刚经过一次科举的长安居然又有了科举之前的氛围,唯一不同的就是之前路上都是文人互相行礼打招呼,现在路上都是各种外地人打招呼,并且还伴有你是研究什么的这种问候。    因为这次召集人才的广泛性,李从嘉接到名单之后就发现了各种身怀绝技的人,有唱歌能把鸟引来的,有能在人手掌心上跳舞的,还有能把自己塞进罐子的,更甚至还有人上了供上了一瓶丹药,称其为长生不老丹。    等李从嘉看到那黑漆漆散发着莫名气味的丹丸的时候,整张脸都绿了。    最坑爹的是,他又开始收到了朝臣们的各种劝谏。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