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农家夫妇生活 > 第155章 晋江首发

第155章 晋江首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孙保财和邵明修对视了一眼, 看到他眼里的疑惑,心里一乐总不能什么事都让你猜到, 不过邵明修也算猜到一半。    邵明修没想到还跟他有关, 不知道会是什么事。    两人来到御书房叩见皇上,听到平身的声音才起身。    景禹皇上看着下面两位年轻的臣子, 这两人都是他当太子时的班底, 可以说有了他们,他登基的路顺畅不少。    特别是孙保财还救过他, 本应该重赏他,不过想到父皇说的话, 决定还是在等等。    想罢对着他们道:“前两日太上皇回宫跟朕长谈一番, 朕想了两日决定采纳孙爱卿的建议, 开启民智教育,应该作为一个国家长久的大事来做。所以今日叫两位爱卿前来,就是把这事交给你们去做。”    父皇回宫后他们两人主要就是讨论孙保财说的开启民智强国观点。    他和父皇从多个方面假设, 最后得出的结论,跟孙保财说的差不多。    起初他想不通孙保财怎么会想的这么远, 这完全不像一个在村子里长大的人会有的远见。    不过后来父皇说有些人,能早早看透人生的真谛,过多纠结又有何意。    想到孙保财一直以来表现出来的通透, 年纪轻轻已然看透功名利禄,心里也就释怀了,可能有些人天性如此…    孙保财说的一句话最能触动他,开启民智是在为朝廷培养各种人才, 一个国家的教育强则综合国力强,这话他和父皇细想过后都认同。    综合国力的含义让他和父皇谈了半夜,这个词语很陌生,但却形容的特别贴切。    所以商量的结果,就是把这事交给孙保财和邵明修两人去执行。    孙保财是提出来的人,自然少不了他,没人比他更了解这差事该如何做。    派邵明修去是因着他近两年会比较闲,与其让他在詹士府闲两年,还不如让他跟孙保财去做这事,这样两人也能商量着来。    孙保财听了这话心里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皇上采纳他的意见,对全民开启民智普及教育,也不枉他跟太上皇说了那么多。    忧的是为什么把这事交给他呢,而且他心里有个不好的预感。    邵明修听跟孙保财有关,暗自瞪了他一眼,昨天这人说了一通废话,这么重要的事都没提前跟他通个气,弄的这会他没彻底明白究竟是何意。    不过即使云里雾里也要领旨谢恩。    两人跪下谢恩表达了一番忠心,定当全力去做好皇上交给他们的差事。    虽然两人现在还不是太明白这事该如何做,心里自然希望皇上给个明确的指示,最好有个章程啥的。    不过随着皇上接下来的话,知道他们想多了。    景禹看着两位爱卿满意的点点头,跟他们说了差事的内容,说完把圣旨给他们,让他们回去准备下三日后启程。    至于如何做让他们两人自己制定章程,表明他只看结果。    这般决定也是想看看孙保财这个提议是否可行。    如果可行他自然会大力支持…    孙保财同邵明修捧着圣旨出来,孙保财脸上没敢表现出什么,但是心里在对皇上不断的吐槽。    景家这对父子是他见过最不要脸的,刚刚皇上封他和邵明修为钦差,负责大景朝的开启民智教育建设等事。    这大帽子扣的,他第一次知道钦差这种临时任命的官职,能做这种短时间根本做不完的事。    除了一张圣旨其他什么都没给,圣旨的内容除了任命他们为钦差,就是点明可以让地方官员协助等。    一不给钱二不给人,还让他们先找一个地方开展,等做成了朝廷会颁布政令,让其他地方效仿。    到时两人可以分开,各自去其他省府监督…    两人出宫去了詹士府商议,邵明修要回衙这里离的近。    邵明修坐下让人沏了壶茶,等人出去后,才看着孙保财道:“说说,你都跟太上皇说什么了。”    这差事接的他莫名其妙,虽然他有点猜到皇上为什么让他跟着孙保财接这差事,还不是因为他现在在詹士府太闲的缘故。    当然加上他的能力,应该还考虑了他跟孙保财的关系等因素。    但他不知道这差事的具体内容,皇上只说了那么几句,还不足以弄明白,所以这事只能问孙保财了。    孙保财闻言把他跟太上皇说的关于普及教育兴国的论调说了一遍。    虽然如今的事,看着像他给自己挖了个坑,但他没后悔过跟太上皇说这些话。    对于教育普及这样利国利民的事,不管成不成都该去试试。    既然来了就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他刚刚心里吐槽皇上,也是这人行事太过光棍一时不忿,忍不住在心里叨咕几句。    邵明修听后陷入深思,越想越觉的这是对百姓对朝廷都有利的事,要是做成了必然会福泽后世。    想明白后看着孙保财笑道:“这是好事啊,怎么还愁眉苦脸的。”这小子脑子怎么长的呢!    孙保财听后看着邵明修无奈一下,忍不住说道:“我知道这是好事,你不觉的这事靠咱俩做,什么时候能做成啊。”    皇上就不能给一些人力财力的支持吗,让他纠结的是这差事就跟出差似的,要长期在不同地方奔走。    他老婆现在怀孕了,不可能跟他走,两人岂不是从此过上分居的日子。    最主要的是老婆怀孕不能陪在她身边,这让他心里非常不好过,要是分娩时他没赶回来,万一在......想到这里就不敢在想下去。    但也知道事已至此,不能改变只能想法子解决。    轻轻摇了摇头消除脑中的负面想法,他觉的走前有必要跟皇上先请好假,不管如何钱七生孩子时他是一定要陪着她。    邵明修闻言一笑:“皇上不是给了圣旨吗,而且咱俩还是钦差,是在代替天子做这事,不管到哪里各地官员都得配合。”    皇上并不是没给支持,给了他们钦差的身份,那道圣旨能起到尚方宝剑的作用。    孙保财听了挑眉看着邵明修道:“你的意思各地衙门会出钱盖学堂了。”要是这样那还行。    邵明修听孙保财这么说,想了下摇头道:“朝廷没划拨这笔银子的话,各地衙门怎么有钱盖学堂。”    就算有钱人家也不会出,银子要他们自己想办法。    对这个他到不太担心,孙保财弄钱有一套,在说这事只要他们拿出详细章程,皇上肯定会支持的。    孙保财闻言也不在纠结这事,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在想办法。    跟邵明修说了钱七怀了身孕,让他跟他夫人说声,到时照应一下。    得知邵明修的夫人也怀上了,自然是一番恭喜,两人顺着这个话题说下去,都说到了想生男孩女孩的问题,后来才反应过来跑题了。    相视一笑才又回归正传,开始说这差事如何做,先互相沟通下想法,到时也好制定个章程。    嗯按照邵明修的说法,到时缺钱了,可以用这个跟皇上要钱。    大致沟通好了,孙保财也跟邵明修说了他回去写份章程,明天进宫会给皇上看看,问他明天是否一起去,看他摇头表示不去后才起身告辞,他还要回去跟钱七说这事。    皇上给他们三日的时间准备,能陪着家人的时间就这么点。    邵明修等孙保财走了,才去跟上峰禀报要去外地办差,近段时间不能来衙,手上也没什么好交接的事,因为现在詹士府根本没什么事。    钱七听完孙保财的话,认真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好好干,一定要做出成绩来。    如今皇上等同于把这样变革的机会交在孙保财手里,如果不成功的话,可能这样的机会只会有这一次。    孙保财在路上想了不少,就是没想到他媳妇是这么个反应,忍不住上前把她嘴堵住,真是气的他小心肝都疼。    亲完放开钱七抱着她坐下,忍不住开始跟她唠叨起来,他走后要注意的事项。    钱七靠在他怀里,眼含笑意的点头应着,刚刚她跟孙保财开了个玩笑,不想让他因为太过惦记她,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    她不想孙保财因为她放弃太多,这么多年孙保财为了她为了家做的已经够了。    如今有这样的机会,她能做到的就是全力支持他,不让他有后顾之忧,让他完成想做的事。    孙保财说着说着看钱七始终好脾气的应着,不由抱着她深深叹了口气:“你记住千万别让自己有事。”    钱七听后在孙保财唇上轻轻一吻,眼里尽是柔情的看着他:“放心,你也放开了手脚去做,别让自己后悔。”    人生不能重来,尽量去做想做的事。    孙保财等钱七午休后,独自坐在椅子上深思,久久才叹了口气,摊开宣纸开始写教育普及章程。    钱七说的对,这样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如果他不能把这事做成了,那么即使别人不知道,但是他心里会背负上沉重的负罪感。    因为没有人比他和钱七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从心里上很感谢皇上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那么就让他交给皇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即使他知道这个时间可能会很长。    翌日上午孙保财带着写好的章程,去宫里跟皇上提前请假。    在御书房见到皇上,把章程递给皇上看,这份教育普及的章程里,阐述的是针对普通百姓开始民智的方式方法。    是他结合大景朝现在的情况,制定出的一份冲击力很小的章程。    今天皇上看过后如果认同,那么教育普及实行下去就成功了一半,皇上认同了他自然会去搞定他的臣子。    景禹皇上仔细看了孙保财写出的章程,看下来很满意,对现有的制度没有多少冲突的地方。    把章程让全喜递给孙保财,让他按照章程里写的去做。    孙保财看皇上满意,心里也松了口气,趁机提出在他夫人生产前赶回来,陪他夫人生产的事。    景禹皇上听了怪异的看了孙保财一会,女人生产他陪着,最后准许他回来陪半个月…    孙保财从宫里出来回家后就不在出府。    整日在家陪着钱七和小家伙,即使再不舍得,到了离别的日子也得走。    走的这日,孙保财没让钱七送他,坐着马车到了城外,不远处有一队人马是邵明修带的人。    两人约好由他带护卫和一些得力属下,他不想带官宦和侍女,带了用处也不大,所以就带了个赶车的人,到了附近下了马车,到邵明修的马车上坐着。    把写好的章程递给邵明修,等他接过才看着车窗外想事情。    邵明修看孙保财的意思是先找个县做试点,试点的意思里面有写。    把一个县做好教育普及,然后在各府里全面推广,跟东石县当初全县推广稻田养鱼模式有点像。    合上章程看着孙保财,把这疑问问了出来。    孙保财闻言解释道:“对,咱们要做的就是以点盖面的事,选择县城主要是县城小,咱俩比较好掌控,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    “而且县城最具代表性,咱们只要把县城的试点做好了,到时按照这个成功的模式去复制。”    大环境都一样,到时由朝廷出面,会容易许多。    他进宫请假时给皇上看过详细章程了,到时开办的县级学校,以后会由官府接管。    他在章程里面起名叫综合官学,由官府统一管理。    建设好的综合官学,类似于现代的九年义务教育,区别在于学校前期教授三百千启蒙书籍,后期教授的是各项技能,有点像古代的技校。    以后课程会比较杂,所以叫综合官学比较好听也好理解。    如果成绩优异并且想走仕途的,也可以去私塾或者去县学继续读书。    这样做也是考虑了大景朝的科考制度,科举制度被沿用了上千年,可不是两张嘴皮一碰,说废除就能废除的。    这事他都没敢跟任何人说,正确的说法是他不敢碰触士族的利益链。    科举制度的观念根深蒂固,朝廷所有的官员全部是士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官员,是通过科举制度做官的。    这些人要是真闹起来,估计连皇上都顶不住,到时教育普及也就是一句空话,先把这件事做好,以后的事谁说的准呢。    什么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改变是必然的,也不知道他还能不能赶得上…    所以他制定的教育普及制度,跟现在的科举制度并不冲突,还有些相辅相成的作用。    这样实行起来阻力会小些,可以说只要皇上表明态度,并且强势些这事很好执行。    至于村子里效仿于红枣村,由官府批集体用地,费用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偿还。    取得的收益主要用于村学开销,有余额可以建设村子,当然到时会像红枣村似的,建立起监督问责制度。    邵明修听了点头表示明白了,皇上虽然是封了两人为钦差,但是这事明显要以孙保财为主,到时不懂在问他。    问孙保财为何选择安县,没想到孙保财说了声随便选的,气的白了他一眼。    孙保财表示真的很无辜,当即表示如果他有合适地点,也可以换成那里。    看邵明修听了他的话,转头不在理他,耸了耸肩他当时选地点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金安府的安县。    也没啥特殊原因,就是印象比较深,因为那里是前右佥都御史林泰遇害的地方。    其它地名他也没印象,也不可能回去临安府境内找县城试点,所以当时没多想,就把安县写在章程里了。    还有个原因就是金安府的同知是莫宸翰,有时间的话,他想去看看莫大夫夫妇。    孙保财走了,钱七在家里一时特别不习惯,身边没个人缠着了,不适感特别强烈。    屠美人已经开始教屹哥一些简单的招式,现在屹哥每天都要练习,对他来说这个更像是做游戏。    反正看他没事时就练习招式,那副认真的小模样特别可爱。    特别是知道他可能会有个妹妹后,明显玩的时候少了,练习的时候多了…    看不下书最后只好到案前铺上宣纸练字,写了几张心里才沉浸下来,一直到宝琴进来才停下笔。    听是老家来的信,高兴的打开看,没想到内容是公婆带着祥子来京 ,由她五哥相送。    看信上的写的日期,人是在十天前出发的,说会走水路过来,在心里算了下他们来的时间,应该还有五日左右才会下船。    想罢跟宝琴大致说了下情况,让她收拾下,去武清的港口接人。    等宝琴走了,才出去吩咐人收拾房间,祥子和五哥肯定要住前院,祥子今年也该有十四了,大小伙子住在前院比较合适。    前院的房间一直空置,要好好打扫一番,还要通风才行,到时在拿些物件布置一下。    后院空置的房间,都是三日一打扫,因时常通风只要在布置下就可。    对于她爹娘没来,心里还是挺遗憾的,明白他们跟公婆的立场不同,也有可能是不想离开村子长途跋涉。    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讲究故土难离,这般想着不知公婆怎么想通了,心里忍不住猜测,是不是跟他们寄的信有关。    去汤山庄子前给家里写过信,想让四位老人过来京城跟他们住,当时她在信里表明,如果同意来京,来封信他们派人去接。    没想到现在他们自己过来了,也不知坐船会不会晕船。    心里多少有些遗憾,孙保财没见他们一面就走了,也不知这人什么时候能回来。    不会真的要等她生产时才能回来,那样的话岂不是一走就是□□个月…    刘氏这会正在海船上,她是第一次看到大海,心里这个新奇,和老头子每日都要到甲板上看海,再不看怕以后会没机会喽…    至于晕船的情况他们没有,干了大半辈子农活身体哪那么娇贵。    他们这次出来,打算在老三两口子这养老了,她和老头子之所以做这个决定,也是因着家里事多。    自从老三当了官以后,村里有些人没事总往他们跟前凑合,他们老两口要是干点啥,总有人抢着帮他们干。    还说什么她家三娃子现在是四品大官了,作为四品大官的爹娘,怎么能干活呢,不管他们怎么拒绝,这些人就跟听不到似的。    弄的她和老头子这个别扭,总觉的现在的红枣村,跟以前的红枣村不一样了。    以前虽然穷啊,但是那里是家,现在却让他们这把老骨头想逃离。    跟他们相比亲家那边还好,他们孙家就像被这帮人盯上了似的。    他们老两口这情况最严重,老大和老二家也有人去吹捧,那茶寮摊子现在整日人流不断,都是村里人没事就过去找老大老二闲聊,现在那里的生意都不如以前了。    偏生老大和老二还不好意思拒绝,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得留情面。    他们的婆娘被村里那些妇人,给捧的快找不到南北了。    一个个说不听,说了也没人听,正好老三媳妇来信,亲家说让他们来老三这,他们老两口一合计索性就做了这个决定,就像亲家说的,来这最少能得个清静。    祥子跟来是这孩子自己要求跟来的,他爹娘舍不得说这马上要定亲了,来京城在耽误了。    但这孩子一心想出来看看外面的样子,最后老大两口子没扭过这孩子,只好同意祥子跟来。    她心里是乐意带祥子过来的,这孩子要是跟着老三说不定还能有个出息…    钱五这会正跟祥子说着话,祥子这小子书没白读,现在说话一套一套的。    听他说以后想跟着他三叔多学学,不想回红枣村了。    对此他支持,人往高处走嘛,祥子能有这想法不错。    拍着他的肩膀笑道:“你三叔肯定会管你,这话我以前都听他说过,但是你也要争气些,别学村里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总想着走近道…”    他不好直接说祥子他爹妈,只能这么说提醒他。    祥子闻言一笑点头表示明白,他也是受不了村里有些人,对他们家的态度。    夫子担心他受影响,早就提醒过他,还跟他讲了好多的道理,他一直记在心里呢。    宝琴此时正站在武清码头处,留意着从船上下来的人,这趟从临安府那边过来的客船是五日一趟,所以主子的爹娘过来的话,必是坐这趟船无疑。    等看到老夫人了笑着迎了上去,她在红枣村呆过,刘氏等人自然认识。    表明是夫人让她来接他们的,几人寒暄了几句,带着他们上了马车往京城的方向去…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