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 > 武侠修真 > [红楼]如何逃离破船 > 第110章

第110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景初二十三年    景初皇帝司徒阔决定南巡祭孔,借此机会让皇太子司徒循监国, 想当年他并没有监国机会就登基了, 如今太子年将而立、也娶妻生子, 他想让儿子补上这一课。而此刻,司徒阔正想着一会要和自己的爱卿们多喝几杯, 如今大吴国土辽阔、国力日强,这都是他的努力成果啊。    不止国力,还有人口。皇室从司徒阔这一支开始, 算是日渐凋零, 而景初皇帝以一己之力增加了近枝宗室的人数。虽然并没有如周文王一般有一百个儿子, 可总比宗室零落的景象要好多了。    这是皇帝南巡之前的宴会,邀请所有的宗室亲贵、朝廷重臣来参加, 将近开宴的时候, 同样人到中年的总管太监高亭对皇帝耳语:静安伯夫妇不能来了。    静安伯贾琰和夫人林佑年不能出席?    司徒阔奇道:“伯衡那边出什么事了吗?之前他还让夫人代笔给朕写过贺表、贺诗。他们俩挺好的呀, 难道是, 阿易要生了?”    皇帝的长女、太子的同胞妹妹司徒易嫁给了贾琰和夫人的幼子林是。算算时间,怀孕的公主也到了该临盆的时候, 皇帝猛然起身:朕要去看看!    高亭怎么也拦不住, 只好派人请皇太子过来。司徒循进入内殿的时候, 就看见父亲手足无措的表示要去看女儿是不是安全!    司徒循哭笑不得:“父皇,静安伯和林先生你还不知道吗?一向是疼惜小辈,对妹妹更是关爱有加。”他话还没说完就被皇帝瞪了一眼, 太子噎住,赶紧改口:“您要是不放心, 我亲自带人去瞧瞧,您看成吗?”    皇帝烦躁的挥手,赶紧去!一定要保你妹妹平安周全。    太子领命而去,皇帝独坐内室,突然没了出去主持宴会的心情。    他的皇长女司徒易因为母亲早逝,自幼被上皇、太后养在膝下,可是她尚在幼年的时候,上皇和太后相继去世。皇帝看着娇弱的小女儿,心肝似的将她带回了自己的紫宸殿,和她的同母兄长、太子司徒循一起抚养。    等到司徒循到了必须搬去东宫的年纪,兄妹俩才分开,那之后就只有司徒易待在父亲身边。如果说皇帝最关注、期待的是皇太子司徒循,那么皇帝最心疼的就是自己的长女,说是爱逾珍宝绝不为过。    等到公主成人,皇帝在京中名门子弟中千挑万选,挑了本人挑父母,最后才决定将女儿交给贾琰的儿子、已故大学士、太子太师林文忠公的嗣孙林是林正则。彼时林正则的兄长贾非因为父亲封爵的关系、直接带着官衔步入官场,如今正和他父亲当年一样,在东宫做官。    而林正则本人,当时是京中许多人家的乘龙快婿首选,热门的抢手货。    虽然当时贾琰因为随从皇帝北征有功而被封为伯爵,贾非才是伯爵继承人,可林是本人带着皇帝赏赐的七品衔不说,又已经考上了进士。当年林是还未及弱冠,皇帝大喜之下夸他一门三进士,还为这个国家勋臣之后题字:克绍箕裘。    而让他成为头号抢手货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林是太有文字上的才华,也长得太好了。    这孩子同父亲不像,他的文采轻轻巧巧就能将父亲比下去,贾琰在发现儿子天生好记性、又文采过人以后,就一直不直接教导他的功课,担心把孩子给教坏了。他自幼是母亲启蒙,跟着母亲读书,长大些去了崇文馆,号称诗文第一。    之后他越长大,相貌越像母亲林黛玉,虽然他身量和父亲一样颀长秀挺,男孩子脸部线条要更硬朗,可还是被称为画中仙郎。司徒循每次看见贾非、林是兄弟俩一起出现都要大笑,贾非长得也好,男子汉的那种英俊,但是和弟弟林是往一起站,就被比下去了。    贾非自己也承认:我和小二站在一起,大家就只能看见我弟弟,若是本朝民风再开放一些,我们家也不必买水果。    当时贾琰和黛玉夫妇也在头疼,他家小二真的变成了一家有子百家求,梁、孙、许、楚等等故旧都上门询问。连镇守边关多年,挂着兵部尚书衔的谭正奇都写信过来,上书“觍颜询问二公子正则婚事定了没有”云云。    当年贾非成婚的时候就折腾过一次,几家都盯着这个女婿,最后贾琰负责在前头吸引火力,黛玉负责撬开儿子的嘴,结合本人意见和父母意见,还是决定娶当时翰林学士孙钊的女儿孙笕。而内阁学士许直的女儿嫁回了舅舅家,和长乐公主的长孙梁照成亲,兜兜转转,几家还是成了姻亲。    可林是这一次更甚于从前,何况这小子比兄长更狡猾,等到庶吉士散馆,父母想和他谈婚事的时候,林是马上就道:“二表叔的儿子这一科也考上进士了,爹、娘你们知道吗?”    黛玉楞了一下,随即同贾琰道:“是,二表哥宝玉的儿子贾芳?”    林是在一旁赶紧道:“还是娘亲记性好,就是他,考上了二甲二十四名,很厉害了。他上京来去了三表姨那边,本来我也不认得,石磊表哥告诉我的。”    这个名字的出现,让夫妻两个一起回忆起了从前,林是一看赶紧趁着机会告退溜了。    贾琰叹道:“一晃都这么多年了,连宝玉的儿子都考上了进士,说来,那孩子咱们没见过?”    黛玉默默点头,她也没见过那个孩子,只是听说过。    当年大舅舅贾赦和表哥贾琏作为平安州一案的证人,总算有功,皇帝也没必要对他们赶尽杀绝:只黜了荣国府的爵位,贾政也以“昏聩”的名义被勒令致仕,但又以“恤老”的名义保留了老太太的诰命。    老太太在一日,他们就还能在京城立足,可史太君终究没能撑多久多久,在那之后的次年就过世了。那时候贾芳刚刚出生,自然无法见人,而那之后就是宝玉丢失了通灵宝玉,又突然失踪。而林家这边,林海和贾敏上了年纪,又相继生病。    先是贾敏病逝,林海承受不了老来丧妻之痛,一病不起,旋即过世。黛玉当时又赶上第三次怀孕,又累又痛悼父母,身体心情都不好。贾琰上要顾着老人们的丧事、下有二子年幼需要顾念,旁边还有妻子让他担忧。    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忠顺王指使人弹劾贾琰,说他在平安州一案中假公济私,勾结如今的平安关守将谭正奇,又有宁国府的证词说定城侯府当时给贾琰送礼,他收受贿赂。    当时在朝上,皇帝还没表态,贾琰又累又怒,一气之下表示,舅父舅母教养他长大,又将爱女嫁给他,如今二老过世,自己当尽人子之礼。他要给二老守孝,他要丁忧!    司徒延爱指使人就指使,有本事就弄个“莫须有”的罪名给自己下狱,让自己去死!    他情绪激动的回家,第二天就开始守孝,没几天真的病了。看见他这个样子,黛玉反而从悲伤中冲出来,她成为了家中的支柱。她开始询问发生了怎么事,在贾琰病中写奏疏给皇帝自辩,写书信给各家亲友说明事情原委,一直到贾琰能从病床上爬起来为止。    可以说,是她一手支撑着当时惶惶不安、风雨飘摇的家庭,在贾非和林是心中,母亲是个英雄。更别说这位英雄当时还怀孕,最后生下了一个小女儿,就是他们的小妹妹贾暖。    当初择妻,两个兄长心中都有一条准则,要挑个和妹妹玩得来、处的好的妻子。因为他们的妹妹是天底下最好的女孩子。所以,孙笕和贾暖是闺中密友,而大公主司徒易和贾暖是同窗好友……    公主长大一些之后,皇帝开始操心她的学业,皇帝的女儿也要读书啊。挑来选去正好贾琰夫妻出孝,皇帝想起了当年林夫人教导皇长子的旧事,一事不烦二主,干脆还让林夫人担此重任。所以,小贾暖是跟着母亲一起入宫上课的,一来二去和公主成了好朋友。    司徒易也就是因为打着探望友人的旗号出宫,但是偷偷和贾暖跑出去玩,才见到了前来带她们回去的“林仙郎”。一对小儿女就这样认识了,而且林是对公主的印象不错:她长得蛮赏心悦目的。    小林公子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他自己长得就好,家人颜值都在平均水准之上,怎么也不可能喜欢无盐丑女。能被他说一句“赏心悦目”,可见无论长相还是举止,公主都是第一流。    而公主和贾暖越走越近,也是景初皇帝默许的,自打殿试结束,他就打定了主意:林是这个孩子,朕要为自己女儿留下!    那日提到贾芳,黛玉夫妻想到自从回到金陵之后,就一直了无音讯的荣国府那一大家子。因为林家同贾敏接连过世,贾琰先遭弹劾,后又闭门守孝,渐渐和金陵那边就断了联系。如今既然知道孩子来了京城,作为长辈不能不有所表示,这个任务落在了林是身上,叫他邀请表弟来家里。    贾芳长得很像宝玉,也是秀丽挺拔的美男子,只是面色之中带着些愁容,不似国公府少爷那般翩翩公子的风度。这是黛玉对这孩子的第一印象,贾芳拜见表姑姑和姑父,还提到母亲薛氏也曾对他提起过京中还有亲戚,只是多年未见,他作为晚辈不好贸然上门打搅。    挺不错的孩子,贾琰之后还和当过金陵知府的许直聊起了回归金陵的贾家,许直告诉他,贾芳人品不错,倒也没受过太大的苦楚。瘦死骆驼比马大,平安州一案前后数年,倒霉的人家也不少,贾家那点事到也没人总是惦记。    唯独这孩子的堂哥贾兰是一朵奇葩,这小子先是读书,考上了举人,一次科举不过跑去了西北大营从军。这事贾琰知道,他随皇帝出兵那一年,听说有个叫贾兰的立功了,只是贾兰在边军,没见着。    许直笑道:这位小贾游击可厉害了,熬出头之后立刻分家,全然不记得因为寡母不事生产,祖父和婶娘都给他不少帮助。这小子压根没管过小堂弟,光顾着自己过舒服日子了。当时闹分家也不太好听,他或许是想着自己去边关,对外头言语全不在乎,险些将堂弟、婶娘挤兑死,言下之意颇为不以为然。    贾琰已经不记得贾兰了,听说这事也只是觉得此人前程有限,另外就是贾芳和母亲孤儿寡母又赶上荣府败落,也是不易。贾芳在京中借住在姑妈探春家中,过去的缮国公府如今已经变为了定襄侯府,贾芳选入庶吉士之后,除了贾非、林是兄弟见过了,还有其他亲戚也都让他认全了。    姑妈家的定襄侯世子石磊和弟弟石砀、二堂姑家的表哥郭阳和表弟郭和,小堂姑家的表弟卢修等等。说来小堂姑惜春的丈夫,正是贾芳表姑父贾琰的同科、榜眼卢伯殷的弟弟卢满,正在翰林院任侍读,是当世书画大家。    而贾芳的婚事,早在上京之前就被母亲嘱咐了,若是师长愿意为他做主,就听师长的。薛宝钗知道,以目前她的交际圈是无法为儿子择一好妻的,若是京中亲戚们肯帮手、或是座师看重贾芳,为贾芳做媒,她儿子就还能有出头之日。    最后因为亲长们的缘故,贾芳被会试座师卢伯殷做媒,娶了长乐长公主的孙女、梁实的第二个女儿梁思。梁实的长女梁燕,已经嫁给了定襄侯长子石磊,贾琰在听说这门婚事的时候,不由得想起宋代岳父宰相、女婿宰相,几家互为姻亲大联欢的景象。    等到贾芳成婚之后,林是才被皇帝赐婚,小林翰林被选中为清河公主司徒易的驸马。    当时黛玉还担心儿子不高兴,没想到她儿子完全不担心仕途,反而兴高采烈的表示日后可以专心学问了。林是一直觉得家中不能只让哥哥贾非一个人撑着,可他对琢磨仕途又没多大兴趣,只想顺其自然,如今真的做了驸马,倒也是各得其所。    回到现在,司徒阔之所以这么担心,就是因为女儿与林正则成婚两年才有孕,景初皇帝一直担心女儿和女婿没孩子。林家只有林是了,若是没有孩子,虽然可以用“林家原本子嗣单薄”敷衍过去,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可公主本人也不会高兴。    但如今有了孩子,皇帝又要操心会不会平安生下来,他来来回回的转圈,高亭在旁劝道:“陛下,太子不是已经过去了,您放心,太子一定会看顾好公主的。”    司徒循听说之后纵马就往公主府赶,他所想不错的话,如今人都该在那里。    贾琰和黛玉从来都是留出余裕时间,不急不慌的入宫,可这一次刚要走就听儿子林是打发人报信:公主要生了!    黛玉原想让贾琰自己入宫,她留下过去看看,免得只有林是在那,又不能往产房去。可贾琰不愿意自己入宫,而且他也有些不放心,这是林是头一个孩子呢。贾非都俩儿子了,林是膝下尤空,他们做父母的其实很担心。    “林先生!”司徒循大步走来,他是往这两府常来常往惯了的,门子都习惯了皇太子往公主府来。    黛玉惊道:“太子怎么一个人过来了!”    “没有,”司徒循笑道:“阿易生产,我怕那帮人跟进来乱哄哄的吵着她,都在外头呢。先生,我已经叫太医跟着过来了。正则呢?”    “被他父亲带去书房了,”黛玉看着赳赳青年:“你也快过去,留在这里也不能进产房,一会我叫太医过来,有什么信都叫人告诉你们,去罢。”    司徒循还是走到窗边,大声道:“妹妹,大哥来了,你放心,平平安安生下孩子比什么都重要,知道吗?”    里头嬷嬷出来拜见太子,说公主让兄长安心。司徒循又留下贴身太监守在门口,若有不妥赶紧将太医带进来,然后禀告他。安排妥当才告别黛玉,司徒循自去了林是的书房,黛玉看着他的背影转身也进了产房,孩子们果然都长大了。    “娘,”司徒易抓着的婆母的手:“我一定能生下孩子。”公主也是头回生产,如今看着都要哭了。    黛玉赶紧给她擦干眼泪:“好孩子,千万不能哭,孩子一定生得好,还得是平安生下来。你也好。孩子也好,别害怕啊。”    她就一直坐在这里陪着儿媳,当年孙笕生产的时候,有自己的母亲陆微陪着。可公主的母亲早就去世了,黛玉一直心疼她,不让她陪着她也不安心。    书房里不止有贾琰、林是这对父子,还有贾非和贾暖,听人通报说皇太子到了,贾暖就躲在屏风之后。这位静安伯府的千金如今也到了待嫁之年,只是贾琰和黛玉夫妻俩翻来覆去,都没找到合心意的女婿。虽然贾伯衡一向的态度都是,过不来不要勉强,可以合离。    可是儿女婚事,若是能过得好,谁会希望儿女没事离婚玩。这又是他们夫妻的小女儿,从心底说贾琰也想多留女儿一段时日,何况这孩子虽然懂事,可对男女之事还跟个孩子似的。压根没有什么害羞啊、回避啊之类的心情,贾暖姑娘压根没想嫁人这回事。    贾暖想的清楚,成什么婚、嫁什么人,当爹娘的女儿、兄长们的妹妹多舒服。她和嫂子们也处得好,三个人时常在一起读书,大嫂虽然要学着管家,可她们家的账目清晰,多数事情还有旧例,也不会占用很多时间。    小贾姑娘很清楚,除了他们家,其他人家的媳妇可未必能做的这么轻松。    几个男人一直在书房等消息,司徒循就怕有人来报说公主生的不顺……可现在这样,也不说生的顺不顺,也不说公主到底生了没有,就这么枯等真是让人心焦。    贾暖已经从屏风后头偷溜出去了,凭借着性别优势试图混入产房,却在门口被二嫂惨烈的叫声吓退了。惨白着小脸,也没回书房,一个转弯去了大嫂孙笕那里。    孙笕正在检查两个儿子的功课,外头传来:大姑娘来了!    “公主不是要生了吗?”孙笕赶紧将人带进屋:“我要过去,娘说让我看好两个孩子,有她在就行了。阿暖,你这是怎么了?脸色怎么这样难看,难道!”孙笕脸色一凛,贾暖这才回神。    “大嫂别担心,我没事儿。”贾暖长喘一口气,好一会才道:“嫂嫂,你那个时候生恕哥儿的时候也是这样吗?”    孙笕疑惑的看着这个小妹子,什么样啊。贾暖做了一个撕心裂肺的表情,孙笕扑哧笑出声:“咱们是女人啊,只要有孩子要生产注定要经过这么一回。别担心了,喊的声大不要紧,只要胎位正,孩子一定能平安生下来的。”    唉,贾暖想起之前听说的,有户人家的媳妇生孩子的时候难产不幸,心情实在低落。孙笕为了让她缓缓,干脆将两个儿子写的“墨猪”字给她看,姑嫂两个评论孩子的书法,算是转移了贾暖的注意力。    其实从阵痛开始到现在才一个多时辰,大家太担心了,所以觉得时间过得无比漫长。    估摸着宫中开宴的时候,公主府中传来消息,母子平安。书房中、正房中的男男女女都松了一口气,随即高兴起来。司徒易太累,已经在产房里睡着了,黛玉命人将地方收拾干净,亲自抱了小孙子出去给男人们看看。    司徒循也放心了,几个男人凑在一块去看自己新鲜出炉的儿子/孙子/侄子/外甥,司徒循假惺惺的客气一下,还是第一个抱了新出生的孩子。这孩子生下来就张开了眼睛,左顾右盼好像真能看见什么,胎发有一寸多长,司徒循虽然早就做了父亲,可妹妹的儿子不同寻常,他高兴极了。    不过也没忘了孩子的亲爹,司徒循将外甥交给林是,看林正则手忙脚乱的捧着长子。林仙郎高兴的嘴唇发抖,哆哆嗦嗦的和父兄说道:“爹、大哥,快看这孩子长得多好,我儿子啊!”    司徒循道:“有此大喜,不过也晚了,伯衡大人与林先生也不要劳动,我回去给父皇报喜就是了,老大人觉得如何?”    “这很好,都依太子。”贾琰毫无意见,这种大宴会参不参加没什么大不了的,皇帝更不会追究。    司徒循这才离开伯府,纵马回宫,宫门口却遇上了一列车队。车马都显得黯淡,家仆也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司徒循过来,众人跪迎。他骑马入宫门,下马的时候随口问道:外头那是哪家的?若是父皇重臣,离得远些,来得晚了,也不要太苛责,让他们进来。    守门侍卫低声道:“殿下,那是忠顺王家的车队。”    司徒循脸色一变,马上改口:“那就让他们在外头等着!”太子冷笑:不要让他们走,就说你们去问问,拖着他们!    守卫侍卫自然是听太子的,他们敢将人拦下就知道皇帝和太子都不待见这家人,当年忠顺王指使人弹劾如今的静安伯、通政使贾银台。陛下猝不及防之下只好让贾银台在家等待调查,后来才为贾银台洗清罪名,虽然满朝都知道忠顺王诬告,可他毕竟是宗室,当时宗室里刚刚经历了平安州风波,皇帝不欲兴大狱。    可自那之后,忠顺宠爱日渐,虽未被削爵,可谁都知道,这位亲王的爵位肯定传不到下一代了,将来怕是连韩王都不如。    而皇太子幼年曾受教于静安伯夫人,静安伯又是大公主的老师,忠顺王真是得罪了两代帝王,再无翻身之日。    酒宴之上,皇帝看着自己的长子走进来,忙让他来到跟前,皇帝低声问道:“你妹妹?”    “母子平安!”太子一脸笑容:“还等着您给小外孙取名字呢!”    哈哈哈,宴会众人看着皇帝突然大笑出声,奇怪的看着对方。皇帝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才大声道:朕的长女,清河公主诞下麟儿,这是朕和太子的大喜事!    等到诸人上前贺喜完毕,皇帝就对坐在自己下手边的太子道:“阿循,贾伯衡在通政司多少年了?”    “……儿臣记得是前后有快二十年了。”司徒循回想道:“伯衡大人当日丁忧,后来您让他去了国子监,再后来又回了通政司。”    景初皇帝慢慢点头:“是啊,明日,朕打算让他离开通政司。刑部尚书致仕,朕想让他先做刑部右侍郎,主管刑部。这次你监国,正好让他留在京中辅佐你。”    司徒循克制着喜悦,低头恭敬道:“父皇安排极好,儿臣谢父皇大恩!”    景初皇帝慢慢点头,想着明日召见贾琰告诉他这件事,最紧要的还得给自己小外孙想个名字。    殿外开始燃放烟火,皇城之外,静安伯府,贾琰和黛玉肩并肩站在院中欣赏着烟花。长子一家在其乐融融的用晚饭,次子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中,而小女儿在书房整理母亲的书稿。    在最高点炸开的烟火,见证着这种幸福。    作者有话要说:    准备开更,欢迎收藏
【好看小说一网打尽 www.danmei.org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anmei.org(网址前面要加HTTPS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